氧化鋁-鋯英石基復相陶瓷坩堝的抗鉛腐蝕性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 鉛腐蝕 承燒坩堝 損壞機理 抗鉛腐蝕性能 出處:《中國陶瓷》2017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采用氧化鋁(高強度、高膨脹系數(shù)、耐腐蝕相材料)、鋯英石(高耐腐蝕、中等膨脹系數(shù))過渡相材料、低膨脹相材料復合方式,研制氧化鋁-鋯英石基復相陶瓷坩堝,通過在壓電陶瓷燒料及燒成使用過程中被破壞后的物相、顯微結構的檢測,分析承燒坩堝在使用過程中被鉛腐蝕而損壞的機理,研究物相組成、力學性能、顯微結構對承燒坩堝抗鉛腐蝕性能的影響。
[Abstract]:Alumina / zircon based multiphase ceramic crucible was developed by means of alumina (high strength, high expansion coefficient, corrosion resistant phase material), zircon (high corrosion resistance, medium expansion coefficient) transition phase material and low expansion phase material. Based on the detection of the phase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piezoelectric ceramic during the burning and firing process, the mechanism of the damage caused by lead corrosion in the burning crucible was analyzed, and the phase composi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Effect of Microstructure on lea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intering Crucible.
【作者單位】: 中國輕工業(yè)陶瓷研究所;
【分類號】:TQ17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鹿蘋;;鹽溶液中控制鈦和鈦——鎳合金腐蝕性能的因素[J];井礦鹽技術;1975年03期
2 陰士杰;;低合金鐵—鉻—鋁鋼在海水中的腐蝕性能[J];井礦鹽技術;1978年04期
3 沈峰;黃向東;李強;劉旭俐;;復相陶瓷蒸發(fā)舟的研究進展[J];中國陶瓷;2006年02期
4 闞艷梅,靳喜海;復相陶瓷的內在增韌機制及其影響因素[J];陶瓷學報;1998年04期
5 辜萍,傅正義,王為民;復相陶瓷的制備與研究[J];武漢工業(yè)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6 樊寧,艾興,鄧建新,高子輝;復相陶瓷材料力學性能的仿真預測[J];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2期
7 邵剛勤,段興龍,袁潤章;納米陶瓷、復相陶瓷及納米復相陶瓷[J];材料科學與工藝;2003年02期
8 周振君;郭艷杰;楊正方;;四方氧化鋯多晶/氧化鋁(板晶)復相陶瓷的摩擦磨損性能研究[J];摩擦學學報;2007年02期
9 林旭平;馬景陶;張寶清;鄧雪萌;;Y-Ce-TZP/Al_2O_3復相陶瓷空氣環(huán)境下退火的相變行為[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7年S1期
10 劉國全;王巍;謝志鵬;;制備CoAl_2O_4/ZrO_2復相陶瓷及微觀結構[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8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鄒正光;顧濤;;高嶺土在制備新型復相陶瓷中的應用[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張國軍;金宗哲;;反應合成復相陶瓷物相生成機理研究[A];94'全國結構陶瓷、功能陶瓷、金屬/陶瓷封接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3 ;口頭報告 一、陶瓷微粉的制備與處理[A];第十四屆全國高技術陶瓷學術年會摘要集[C];2006年
4 孫帥;徐強;朱時珍;劉玲;劉穎;;放電等離子工藝制備共晶配比Al_2O_3/GdAlO_3復相陶瓷[A];第十七屆全國高技術陶瓷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2年
5 吳建鋒;冷光輝;徐曉虹;劉升升;;用于太陽能熱發(fā)電輸熱管道的紅柱石基復相陶瓷的研究[A];2011中國功能材料科技與產業(yè)高層論壇論文集(第一卷)[C];2011年
6 侯永伸;王建江;許寶才;婁鴻飛;蔡旭東;;團聚粉初始粒徑對自反應淬熄法制備空心復相陶瓷微珠吸波劑的影響[A];第十五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7分會場:復合材料與節(jié)能減排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7 劉艷改;賈德昌;周玉;;LiTaO_3/Al_2O_3復相陶瓷顯微結構及力學性能的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上)——2000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8 余龍文;陳嗚宇;曾照強;苗赫濯;江作昭;;無壓燒結Al_2O_3/nano-Si_3N_4復相陶瓷力學性能的改善[A];94'全國結構陶瓷、功能陶瓷、金屬/陶瓷封接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9 杜丕一;陳祖煌;董艷玲;翁文劍;韓高榮;宋晨路;沈鴿;;滲流型鐵電/鐵磁高性能復相陶瓷研究[A];《硅酸鹽學報》創(chuàng)刊50周年暨中國硅酸鹽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郭興忠;程本軍;楊輝;;鋯溶膠制備及其對剛玉莫來石復相陶瓷性能的影響[A];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2005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慧華;機械合金化制備TiB_2-TiC復相陶瓷及其性能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2 孫川;B_4C基復相陶瓷材料的制備、性能研究及抗彈能力測試[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3 朱德貴;熱等靜壓原位合成Ti_3SiC_2/SiC復相陶瓷的組織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4 劉坤;先驅體轉化氮化物透波復相陶瓷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5 祖宇飛;TiO_2摻雜Al_2O_3-ZrO_2復相陶瓷燒結及超塑變形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6 余明清;氧化鋯—氧化鋁復相陶瓷的結構、性能與磨損機理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7 劉小強;復相陶瓷的結構與性能[D];浙江大學;2003年
8 焦寶祥;注凝成型制備高性能氧化鋁一氧化鋯復相陶瓷[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4年
9 李明忠;鈦酸鋁/氧化鋁復相陶瓷及其梯度材料的制備與性能評價[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10 苗洋;ZrB_2/SiBCN陶瓷基復合材料制備及抗氧化與耐燒蝕機理[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艷;注凝成型制備莫來石增強磷酸鉻鋁復相陶瓷的工藝及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5年
2 姬盧東;鐵電/介電復相陶瓷的原位制備及其介電性能研究[D];中國計量學院;2015年
3 柳麗敏;多層化核—殼結構生物活性復相陶瓷制備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4 李聲延;MgO-Y_2O_3納米復相陶瓷的制備與表征[D];東北大學;2014年
5 王丙軍;20%wt ZrO_2/Al_2O_3復相陶瓷制備及性能研究[D];青海大學;2016年
6 彭旭;AlN-BN復相陶瓷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7 張鶴;(α’+β’)-Sialon復相陶瓷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3年
8 趙楊;熱壓燒結制備ZrC/SiBCN復相陶瓷的組織結構與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9 涂友良;莫來石增強磷酸鉻鋁復相陶瓷的成型工藝及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6年
10 徐祥瀚;基于溶膠—凝膠無壓燒結制備BN-SiC的組織與性能[D];沈陽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5440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154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