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學工程論文 >

過濾用鎂渣多孔陶瓷的制備與滲透性能

發(fā)布時間:2018-02-16 14:00

  本文關(guān)鍵詞: 鎂渣 多孔陶瓷 粉煤灰 滲透性能 出處:《人工晶體學報》2017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以鎂渣,粉煤灰等為原料制備了鎂渣基多孔陶瓷,評價了多孔陶瓷的孔隙參數(shù),燒結(jié)性能,力學性能,滲透性能等,觀察了多孔陶瓷的微觀結(jié)構(gòu),研究了燒結(jié)溫度、成型壓力、原料配比和添加劑等因素等對多孔陶瓷理化性能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燒結(jié)溫度1150℃,保溫4 h可制得固廢摻比為90%的鎂渣基多孔陶瓷,成型壓力對多孔陶瓷的氣孔率、吸水率和體積密度具有較大影響。鎂渣和粉煤灰的配比為7∶2時,多孔陶瓷產(chǎn)品的綜合性能較好。添加電石渣和碳粉為造孔劑能夠勻化氣孔分布,細化孔徑,提高多孔陶瓷的氣孔率和氣體過濾性能。
[Abstract]:In this paper, magnesium slag, fly ash and preparation of magnesium slag based porous ceramic as raw materials, to evaluate the pore parameters of porous ceramics, sintering properti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permeability and microstructure of porous ceramics were studied,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molding pressure, the ratio of raw material and additive effect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orous ceram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of 1150 DEG C, holding 4 h can be prepared with solid waste ratio of 90% magnesium slag based porous ceramic, forming pressure on porosity, water absorption rate and has a greater impact. The volume density of magnesium slag and fly ash ratio of 7: 2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porous ceramic products, the better. Adding carbide slag and carbon powder as pore forming agent to uniform pore distribution, pore refinement of porous ceramics, improve porosity and gas filtration performance.

【作者單位】: 北方民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中小企業(yè)發(fā)展專項資金(SQ2013ZOG300003) 寧夏自然科學基金(NZ15101) 寧夏高等學?蒲许椖(NGY2015147)
【分類號】:TQ174.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月琴,吳基球;多孔陶瓷的制備、應用及發(fā)展前景[J];陶瓷工程;2000年06期

2 王蘇新;多孔陶瓷的制備方法及用途[J];江蘇陶瓷;2002年04期

3 馬文,沈衛(wèi)平,董紅英,顧淑媛;多孔陶瓷的制造工藝及進展[J];粉末冶金技術(shù);2002年06期

4 劉珩,安黛宗,蕭勁東;多孔陶瓷的制備和應用研究進展[J];江蘇陶瓷;2003年04期

5 文忠和;多孔陶瓷的結(jié)構(gòu) 性能及應用[J];萍鄉(xiāng)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6 朱新文,江東亮,譚壽洪;多孔陶瓷的制備、性能及應用:(Ⅰ)多孔陶瓷的制造工藝[J];陶瓷學報;2003年01期

7 陳昌平,李國星,郭蘭靜,宋紅章,楊德林,盧紅霞;多孔陶瓷的制備應用及展望[J];河南建材;2003年04期

8 楊坤,齊榮,楊濤;綠色多功能材料——多孔陶瓷[J];廣州化工;2004年04期

9 李湘洲,劉昊宇;多孔陶瓷的研究現(xiàn)狀與應用[J];陶瓷;2005年05期

10 劉紅華;多孔陶瓷的制備及應用進展[J];山東陶瓷;2005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少健;秦旭芝;蘇秀娟;莫偉;;礦物多孔陶瓷制備與應用[A];第十三屆全國粉體工程及礦產(chǎn)資源高效開發(fā)利用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7年

2 秦旭芝;馬少健;;礦物多孔陶瓷制備與應用[A];2007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卷)[C];2007年

3 吳清仁;李清濤;繆松蘭;吳彥霖;侯丹雅;朱方;;資源化利用建陶工業(yè)污泥燒制多孔陶瓷的實驗研究[A];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循環(huán)經(jīng)濟與建材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4 吳清仁;李清濤;繆松蘭;吳彥霖;侯丹雅;朱方;;資源化利用建陶工業(yè)污泥燒制多孔陶瓷的實驗研究[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zhì)、建設(shè)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5 王偉;韓京增;王文杰;;多孔陶瓷的研究及應用現(xiàn)狀[A];魯冀晉瓊粵川遼七省金屬(冶金)學會第十九屆礦山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管理及綜合卷)[C];2012年

6 張學斌;劉杏芹;孟廣耀;;天然沸石多孔陶瓷的研制[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7 曾垂省;陳曉明;閆玉華;李世普;李建華;;一種新型的有序可控生物多孔陶瓷的制備技術(shù)[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8 谷磊;劉有智;申紅艷;;碳化硅多孔陶瓷支撐體對其表面涂層的影響[A];第三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下)[C];2006年

9 丁貫保;漆虹;邢衛(wèi)紅;徐南平;;粒徑分布對氧化鋁多孔陶瓷膜支撐體孔結(jié)構(gòu)的影響[A];第三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下)[C];2006年

10 羅震峰;馮小明;艾桃桃;;以冰為模板制備氧化鋁多孔陶瓷及成孔機理研究[A];第十七屆全國高技術(shù)陶瓷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冀渝;超輕質(zhì)多孔陶瓷研發(fā)成功[N];廣東建設(shè)報;2005年

2 古月;多孔陶瓷發(fā)展前景廣闊[N];廣東建設(shè)報;2006年

3 古月;多孔陶瓷發(fā)展前景廣闊[N];廣東建設(shè)報;2006年

4 周忠華;陶瓷廢料生產(chǎn)中的再利用[N];廣東建設(shè)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李嶺領(lǐng);低成本中空纖維陶瓷膜的制備耦合有害金屬的固定化[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孫志強;多孔氧化物陶瓷的可控燒結(jié)制備及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2017年

3 吳貞;輕質(zhì)高強釔硅氧多孔陶瓷的可控制備、微觀結(jié)構(gòu)和性能[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5年

4 胡路陽;氧化鋁和氧化硅多孔陶瓷冷凝成型與組織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5 孫陽;輕質(zhì)高強氧化鋁微米級多孔陶瓷的制備與性能[D];北京科技大學;2015年

6 潘建梅;先驅(qū)體轉(zhuǎn)化多孔硅氧碳陶瓷及其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江蘇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金;多孔陶瓷過濾器制備工藝與性能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9年

2 宋超;多孔陶瓷的制備及特性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7年

3 楊晨;干壓成型制備高吸音多孔陶瓷及其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4 張宏耀;羥基磷灰石粉體及其多孔陶瓷的制備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5年

5 吳國天;煤矸石制備堇青石多孔陶瓷的燒結(jié)與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學;2015年

6 劉麗;煤矸石多孔陶瓷的制備工藝研究[D];安徽建筑大學;2015年

7 鄭淑芝;孔隙率對多孔陶瓷壓制變形與傳熱性能的影響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5年

8 張晗;垃圾焚燒飛灰低溫燒結(jié)制備多孔陶瓷體研究[D];東華大學;2016年

9 舒欣;TiO_2多孔陶瓷制備工藝及其水處理裝置研發(fā)[D];遼寧工業(yè)大學;2016年

10 李譽;過濾用莫來石結(jié)合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海南大學;2015年

,

本文編號:151568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151568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206c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