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學工程論文 >

新拌水泥基材料的流變特性、模型和測試研究進展

發(fā)布時間:2018-02-13 11:58

  本文關鍵詞: 新拌水泥基材料 流變特性 流變機理 流變模型 測試方法 出處:《硅酸鹽學報》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新拌的水泥基材料是典型的屈服應力流體,由不同粒徑的固體顆粒形成的懸浮液組成,其固體顆粒的范圍從亞微米級到厘米級。當受到剪切作用時流體內(nèi)部存在兩種相反的作用,分別會導致流體發(fā)生剪切稀化和剪切增稠,流體的流變特性由二者共同決定。本文對新拌水泥基材料的流變機理、模型以及流變儀測量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對具有代表性的流變模型,包括Bingham模型、Modified Bingham模型和Herschel-Bulkley模型等的特點、適用條件等進行了分類總結。影響流變特性的主要因素是固體顆粒體積分數(shù)和剪切速率,當剪切速率與剪切應力之間存在非線性關系時,難以根據(jù)流變儀的測量數(shù)據(jù)建立流變方程。本文中討論了一些建立模型的新方法,通過計算流體力學和離散元理論相結合可以較好地模擬水泥基材料流變特性。
[Abstract]:The freshly mixed cement-based material is a typical yield stress fluid consisting of suspensions formed by solid particles of different sizes. The range of solid particles ranges from submicron to centimeter. There are two opposite effects in the fluid when it is subjected to shear action, which leads to shear thinning and shear thickening, respectively.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fluid are determined by both of the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rheological mechanism, model and rheometer measurement of fresh cement based materials, and gives a representative rheological mode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modified Bingham model and Herschel-Bulkley model of Bingham model are summarize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re volume fraction of solid particles and shear rate. When there is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hear rate and shear stress, it is difficult to establish rheological equation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of rheometer. In this paper, some new modeling methods are discussed.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based materials can be well simulated by combin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with discrete element theory.
【作者單位】: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綠色建筑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2015DFA50880) 國家自然基金No.U1305243項目資助
【分類號】:TU52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水泥基材料與應用國際研討會”第一輪通知[J];硅酸鹽通報;2011年01期

2 ;“可持續(xù)發(fā)展水泥基材料專題”欄目[J];硅酸鹽學報;2012年01期

3 文寨軍;顏碧蘭;;淺談重大工程用水泥基材料的未來發(fā)展[J];中國建材;2014年04期

4 ;《青藏高原嚴酷環(huán)境中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研究與應用》進展順利[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5期

5 閻培渝;鄭峰;;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動力學模型[J];硅酸鹽學報;2006年05期

6 馬一平;;常溫可逆溫致變色水泥基材料的研制[J];建筑材料學報;2006年06期

7 ;前言[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8 ;“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水泥基材料與應用國際研討會”第一輪通知[J];硅酸鹽學報;2011年04期

9 張士萍;胡平淳;;水泥基材料的結晶壓機理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1年05期

10 劉煥強;李克亮;;水泥基類材料課程教學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1年3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中偉;;特高強纖維水泥基材料[A];纖維水泥制品行業(yè)纖維增強水泥及其制品論文選集(1)(1960~2009)[C];2009年

2 趙順增;劉立;吳勇;曹淑萍;;電磁功能水泥基材料性能初探[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3 趙順增;劉立;吳勇;曹淑萍;;電磁功能水泥基材料性能初探[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水泥基材料論文集(下冊)[C];2003年

4 于利剛;余其俊;劉嵐;;雜化改性廢橡膠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水化作用[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建材工業(yè)水泥基材料科學重點實驗室試驗服務流程[A];第十三屆全國水泥和混凝土化學及應用技術會議暨水泥技術粉煤灰應用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6 馮奇;梁傳棟;;水泥基材料微粒級配數(shù)學模型與有害孔隙率的關系[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7 馮奇;巴恒靜;梁傳棟;;二級界面對水泥基材料孔結構和性能的影響[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8 施慧聰;俞松波;施惠生;;利用硫離子固結水泥基材料中的重金屬[A];建筑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楊學貴;向艷國;何唯平;;聚丙烯腈(腈綸)纖維對提高水泥基材料抗裂性能的研究[A];特種混凝土與瀝青混凝土新技術及工程應用[C];2012年

10 闞晉;;水泥基材料的細觀斷裂分析[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本報記者 劉莉;顯微鏡下看水泥[N];科技日報;2007年

2 樊躋宇;拉法基探討水泥基材料可持續(xù)發(fā)展[N];中華建筑報;2011年

3 賀元棟;肥城米山公司攜手同濟大學建立水泥基材料研發(fā)實踐基地[N];中國建材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周芳燕;水泥基礎研究緣何受寵[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2年

5 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院長 姚燕;低碳技術引領水泥混凝土行業(yè)科學發(fā)展[N];中國建材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蓓;基于水泥水化的水泥基材料熱—濕—碳化耦合模型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2 饒美娟;廢棄物的粉末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水化機理及性能影響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3 何富強;硝酸銀顯色法測量水泥基材料中氯離子遷移[D];中南大學;2010年

4 錢匡亮;納米CaCO_3對水泥基材料的作用、機理及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李響;復合水泥基材料水化性能與漿體微觀結構穩(wěn)定性[D];清華大學;2010年

6 李長成;水泥基材料碳硫硅鈣石型硫酸鹽侵蝕破壞及預防措施研究[D];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2011年

7 高禮雄;摻礦物摻合料水泥基材料的抗硫酸鹽侵蝕性研究[D];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2005年

8 于利剛;廢橡膠粉的雜化改性及其對水泥基材料結構與性能的影響[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魏風艷;高性能水泥中低Ca/Si的C-S-H凝膠形成及其抑制ASR機理[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5年

10 朱艷超;高流態(tài)超早強固化材料的機理與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婷;氧化石墨烯對水泥基材料結構與性能的影響[D];陜西科技大學;2015年

2 陳攀;納微氧化石墨水泥基材料的性能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3 趙嬌嬌;高性能水泥基復合吸波材料的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5年

4 任立夫;微生物修復水泥基材料早期裂縫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5 謝德擎;基于不規(guī)則顆粒的水泥基材料水化進程及其傳輸性能的數(shù)值模擬[D];東南大學;2015年

6 李焦;碳化過程中水泥基材料微結構演變的比較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7 閆西樂;孔結構對水泥基材料抗鹽凍性能影響規(guī)律的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8 鮑丙峰;水泥基材料微結構特征與碳化模型關系的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9 曹天驥;水泥基外墻系統(tǒng)泛堿預測模型與抑制方法[D];東南大學;2016年

10 曹永蓮;抑制膨潤土對新拌塑化水泥基材料流動性損害的研究[D];濟南大學;2016年

,

本文編號:150810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150810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022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