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學工程論文 >

粗集料用量對混雜纖維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11-19 03:06

  本文關鍵詞:粗集料用量對混雜纖維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纖維混凝土 粗集料 工作性 力學性能 彎曲韌性


【摘要】:為了探究粗集料體積分數(shù)對混雜纖維混凝土工作性、力學性能的影響,采用2種聚合物纖維制備了不同粗集料體積分數(shù)的混雜纖維混凝土,研究了粗集料體積分數(shù)對混凝土坍落度、抗壓強度、抗彎拉強度以及彎曲韌性的影響,并對其機理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當粗集料體積分數(shù)從30%增大到42%后,坍落度降低了19mm,混凝土工作性顯著降低,拌合過程中甚至出現(xiàn)露石和成型困難等情況;當粗集料體積分數(shù)控制在34%~38%時,粗細纖維分散性良好,混雜纖維混凝土力學性能達到最佳。
【作者單位】: 長安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中交瑞通路橋養(yǎng)護科技有限公司;衢州市交通設計有限公司;
【基金】: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資助項目(201302051100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508030)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科研計劃項目(2014H38)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310831162001,310831161001)
【分類號】:TU528
【正文快照】: 水泥混凝土由于具有抗壓強度高、耐久性好等一系列優(yōu)點而成為應用最廣的建筑材料。隨著高強混凝土的發(fā)展,其收縮變形大、抗裂性能差和脆性大等一系列缺點越來越突出,嚴重影響了結構物的耐久性[1-2],極大地限制了混凝土的使用范圍。而采用混雜纖維增強技術對于混凝土抗彎和抗裂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唐昌輝;劉冬明;;活性粉末混凝土柱軸心受壓試驗研究[J];中國科技論文;2016年01期

2 高淑玲;田穩(wěn)苓;張二龍;;混雜纖維混凝土在橋面鋪裝中的應用研究[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10年03期

3 姚武,蔡江寧,陳兵,吳科如;混雜纖維增韌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趙兵兵;賀晶晶;王學志;鄭淑文;;玄武巖-聚丙烯混雜纖維混凝土抗水滲透試驗[J];蘭州理工大學學報;2016年01期

2 李光輝;楊靜;宋云祥;;用于橋面鋪裝層的玄武巖纖維增強聚合物混凝土試驗研究[J];公路;2016年01期

3 張海鵬;陳猛;白帥;蔡勤;;層布式混雜纖維混凝土抗壓及抗拉性能試驗研究[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5年05期

4 蔡飛;王樺;劉平;;玄武巖-聚丙烯混雜纖維混凝土基本力學性能的研究[J];價值工程;2015年18期

5 李春光;董超強;秦前進;向琳琳;馬琳;霍新耀;邢增宇;;納米SiO_2混雜纖維混凝土力學特性試驗研究[J];材料導報;2015年S1期

6 魏貴添;夏冬桃;劉向坤;周博儒;;三元混雜纖維增強高性能混凝土基本力學性能[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15年05期

7 楊健輝;汪洪菊;楊大方;畢福利;王利;;高強鋼纖維碳納米管混凝土單軸受壓本構關系[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1期

8 李兆林;石振武;柳明亮;;不同種類聚丙烯纖維混凝土性能對比試驗[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4年31期

9 陳猛;白帥;張海鵬;蔡勤;;混雜纖維混凝土抗壓和抗拉性能試驗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4年10期

10 劉威;閆振超;;深部巖巷混雜纖維混凝土力學特性研究及應用[J];煤炭技術;2014年09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黃政宇;譚彬;;活性粉末鋼纖維混凝土受壓應力-應變全曲線的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5期

2 孫道勝,鄧敏,唐明述;纖維及混雜纖維增強膨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J];工業(yè)建筑;2005年04期

3 馮紅芳;橋面鋪裝層裂縫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青海交通科技;2004年06期

4 錢稼茹,程麗榮,周棟梁;普通箍筋約束混凝土柱的中心受壓性能[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10期

5 王成啟,吳科如;混雜纖維水泥基復合材料及其應用[J];工業(yè)建筑;2002年09期

6 姚武,馬一平,談慕華,吳科如;聚丙烯纖維水泥基復合材料物理力學性能研究(Ⅱ)——力學性能[J];建筑材料學報;2000年03期

7 孫偉,錢紅萍,陳惠蘇;纖維混雜及其與膨脹劑復合對水泥基材料的物理性能的影響[J];硅酸鹽學報;2000年02期

8 姚武,李宗津;竹板-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研究[J];房材與應用;2000年01期

9 姚武;鋼纖維高強混凝土的力學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1999年10期

10 覃維祖,曹峰;一種超高性能混凝土——活性粉末混凝土[J];工業(yè)建筑;1999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沖;寧博;;混雜纖維混凝土地鐵管片數(shù)值模擬研究[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12年10期

2 王榮秋;復合材料中混雜纖維含量的測定及分離[J];玻璃鋼/復合材料;1989年06期

3 方和江;李新;;混雜纖維混凝土疲勞試驗研究[J];建材世界;2010年06期

4 劉錫禮;混雜纖維纏繞結構分析的網絡理論[J];固體力學學報;1982年04期

5 王量;鞠麗艷;胡春花;;混雜纖維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優(yōu)化設計[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6年04期

6 寧博;歐陽東;易寧;魯劉磊;易承波;潘攀;吳亭亭;;混雜纖維混凝土在地鐵管片中的應用[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11年01期

7 王海超;劉校源;;較高韌性混雜纖維混凝土彎曲抗拉性能試驗研究[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11年04期

8 李永鵬;嵇紹華;何銳;陳拴發(fā);;細集料對混雜纖維混凝土性能的影響[J];混凝土;2013年06期

9 夏冬桃;周博儒;劉向坤;楊應平;;低摻量三元混雜纖維混凝土軸拉性能試驗[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11期

10 李習波;焦楚杰;高俊岳;王龍;艾武波;;混雜纖維混凝土研究進展[J];低溫建筑技術;201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魏明暉;劉逸平;黃小清;湯立群;;混雜纖維混凝土的彎曲疲勞性能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實驗力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潘炳衡;劉逸平;湯立群;黃小清;;混雜纖維混凝土沖擊壓縮特性的試驗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實驗力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黃忠;;混雜纖維混凝土力學性能研究[A];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及其應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鞠艷麗;張雄;;混雜纖維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優(yōu)化設計[A];科技、工程與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第五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黃忠;鄭蕓芳;;混雜纖維混凝土強度性能研究[A];高性能砼與高性能減水劑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張元元;徐禮華;徐浩然;;鋼-聚丙烯混雜纖維混凝土強度試驗研究[A];第19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10年

7 史文革;田穩(wěn)苓;王曉偉;張海輝;;混雜纖維混凝土性能的試驗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纖維混凝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焦紅娟;劉麗君;史小興;;混雜纖維在噴射混凝土中應用的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纖維混凝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李晗;高丹盈;趙軍;;高溫后混雜纖維高強混凝土基本力學性能[A];第十二屆全國纖維混凝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10 楊禮明;余紅發(fā);麻海燕;;高性能混雜纖維增強膨脹混凝土的硫酸鎂應力腐蝕[A];全國混凝土新技術、新標準及工程應用——“全國混凝土新技術、新標準及工程應用”學術交流會暨混凝土質量委員會和建筑材料測試技術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尤志國;混雜纖維自密實混凝土梁式構件的彎剪性能[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劉勝兵;混雜纖維增強高性能混凝土深梁受剪性能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薛丹丹;鋼—聚丙烯混雜纖維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能試驗研究[D];延邊大學;2015年

2 楊龍超;混雜纖維—箍筋受彎構件抗剪性能試驗研究[D];華北理工大學;2015年

3 周云龍;混雜纖維替代箍筋梁抗剪性能試驗研究[D];華北理工大學;2015年

4 李小龍;混雜纖維/水泥基輕質保溫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濟南大學;2015年

5 胡星宇;聚乙烯醇、玄武巖混雜纖維混凝土性能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李習波;混雜纖維高強混凝土動態(tài)損傷本構關系[D];廣州大學;2015年

7 朱安標;鋼—聚丙烯混雜纖維高強混凝土耐久性試驗研究與評價方法分析[D];遼寧工業(yè)大學;2016年

8 閆毅;混雜纖維高強混凝土沖擊劈裂拉伸試驗與仿真[D];廣州大學;2015年

9 鮑威;混雜纖維混凝土凍融損傷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6年

10 左祥祥;再生磚骨料混雜纖維混凝土剪切性能[D];鄭州大學;2016年

,

本文編號:120208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120208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94b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