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丁二烯分子光異構化反應的非絕熱動力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二苯丁二烯分子光異構化反應的非絕熱動力學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二苯基丁二烯 軌跡面躍遷 光異構化 圓錐相交點 動力學
【摘要】:本論文主要介紹了應用高精度算法結合改進的Zhu-Nakamura理論的軌跡面躍遷方法研究α,ω-二苯基多烯類化合物的異構化反應的機理。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內(nèi)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紹α,ω-二苯基多烯分子的主要性質信息以及研究DPB光異構化反應的主要理論方法。第二部分利用軌跡分子動力學模擬對tt-DPB以及cc-DPB的光異構化反應機理進行詳細研究。第一章緒論中主要介紹了二苯多烯分子的用途以及重要的光化學以及光物理性質。并介紹了以下方法:基于改進的Zhu-Nakamura公式的軌跡面躍遷方法;內(nèi)收縮多參考態(tài)組態(tài)相互作用以及多參考態(tài)二階微擾理論。第二章中詳細介紹了應用基于改進的Zhu-Nakamura理論的軌跡面躍遷方法研究tt-DPB異構化反應的機理。靜態(tài)電子結構計算表明光激發(fā)使得tt-DPB很容易到達Frank-Condon區(qū)域的S_1態(tài),經(jīng)過兩個S_1/S_0的圓錐相交點,激發(fā)態(tài)tt-DPB可能直接變化到更穩(wěn)定的DPB構型。經(jīng)過在S_0的內(nèi)轉換后,tt-DPB生成ct-DPB或cc-DPB,或者回到反應物。非絕熱動力學模擬證實了這個機理并且提供了這個反應過程的實時信息。動力學模擬軌跡共610條,模擬軌跡結果表明:有9.0%的軌跡通過one bond twist (OBT)機理生成ct-DPB,45%的軌跡通過bicycle pedal (BP)機理生成cc-DPB,這個結果分別與實驗中的7%~25%、2%的結果較為吻合。另外,基于動力學模擬的結果擬合出激發(fā)態(tài)的壽命為678.5fs,生成ct-DPB 與 cc-DPB的激發(fā)態(tài)壽命分別為692.5fs、586.5fs。tt-DPB異構化反應中主要存在兩個圓錐相交點,在動力學模擬中發(fā)現(xiàn)反應主要經(jīng)過其中一個相交點C11。第三章應用與第二章相同的計算和模擬方法對cc-DPB的光異構化反應做了初步研究,并發(fā)現(xiàn)了與tt-DPB異構化不同的反應機理。cc-DPB異構化反應主要經(jīng)過CI2,產(chǎn)物主要為ct-DPB。
【關鍵詞】:二苯基丁二烯 軌跡面躍遷 光異構化 圓錐相交點 動力學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21.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31
- 1.1 有機共軛化合物簡介9
- 1.2 α,ω-二苯基多烯分子簡介9-10
- 1.3 α,ω-二苯多烯的光化學與光物理性質10-18
- 1.3.1 α,ω-二苯多烯的基態(tài)構型11-12
- 1.3.2 α,ω-二苯多烯的激發(fā)態(tài)電子結構12-13
- 1.3.3 α,ω-二苯基多烯的異構化反應13-18
- 1.4 研究方法簡介18-24
- 1.4.1 基于新的Zhu-Nakamura公式的面躍遷方法18-21
- 1.4.2 內(nèi)收縮多參考態(tài)組態(tài)相互作用與多參考態(tài)微擾理論簡介21-24
- 參考文獻24-31
- 第二章 tt-DPB光異構反應動力學的研究31-57
- 2.1 引言31-32
- 2.2 計算細節(jié)32-34
- 2.3. 結果與討論34-52
- 2.3.1 結構優(yōu)化與能量圖34-39
- 2.3.2 取代基的影響39-41
- 2.3.3 tt-DPB的光異構化動力學模擬41-52
- 2.4 結論52-54
- 參考文獻54-57
- 第三章 cc-DPB的光異構化反應57-66
- 3.1 引言57
- 3.2 結構優(yōu)化以及能量校正57-60
- 3.3 cc-DPB的光異構化反應動力學模擬60-62
- 3.4 總結62-64
- 參考文獻64-66
- 總結與展望66-68
- 附錄68-91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91-92
- 致謝9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繩熙;在光順-反異構化反應中的“呼拉”扭轉 :有機體系(英文)[J];感光科學與光化學;2002年02期
2 金昌磊;馬波;張喜文;凌鳳香;張志智;;正構烷烴加氫異構化反應機理的研究進展[J];工業(yè)催化;2008年01期
3 徐會青;劉全杰;賈立明;;分子篩孔結構和酸性對碳八芳烴異構化反應性能影響[J];分子催化;2012年03期
4 李屸均,陳國權,顧運幰,耿晶波,陳尳盾,潘邦金;焦化汽油加氫異構化的初步考察[J];燃料化學學報;1965年04期
5 曹怡,武尉,明陽福,張寶文;異黃樟素光異構化反應的研究[J];感光科學與光化學;1985年03期
6 盧興梁;俞雄;謝良毅;;烯烴異構化反應的研究[J];有機化學;1985年06期
7 鄭揚;;甲胺磷重異構化的探討[J];農(nóng)藥;1986年06期
8 居冠之,馬萬勇,鄧叢豪;硅乙烯異構化反應的理論研究——從頭算水平上的熱力學、動力學分析[J];高等學;瘜W學報;1989年10期
9 李煜昶,成俊然,石素娥,吳桂萍;烯唑酮的光異構化反應的研究[J];農(nóng)藥;1990年01期
10 居冠之,馬萬勇,鄧從豪,于建國,劉若莊;甲基硅乙烯異構化反應的理論研究 用從頭算結果討論其熱力學、動力學性質[J];物理化學學報;199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海;;亞硝酸離子雙反應活性控制的糖的異構化[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6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2 魏瑞平;王軍;顧焰波;;含雙金屬改性Y沸石負載磷鎢酸催化劑上正庚烷臨氫異構化[A];第十三屆全國催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張藝菲;張曉環(huán);付琳琳;宋月芹;周曉龍;;硫酸鋯基催化劑上吸附水對異構化性能的影響[A];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馬衛(wèi)華;陸路德;楊緒杰;汪信;;環(huán)氧丙烷異構化產(chǎn)物的表征與反應機理[A];第2屆全國工業(yè)催化技術及應用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杜晉軒;顧昊輝;梁戰(zhàn)橋;王建偉;景振華;桂壽喜;;氫型沸石上乙基環(huán)己烷的異構化[A];中國化工學會2005年石油化工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馮麗娜;張建國;張同來;鄭慧慧;;5-氨基四唑氣相異構化反應的理論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理論化學方法和應用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7 李曉艷;王月蘭;郭紹福;孟令鵬;鄭世鈞;;(H)FNO~+異構機理的理論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4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8 于中偉;孫義蘭;任堅強;馬愛增;;固體超強酸催化C_5/C_6烷烴異構化反應[A];中國石油學會第六屆石油煉制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馬志鵬;孫常庚;李婷婷;宋浩;劉振;閻子峰;;硬模板法制備meso-SAPO-11微介復合體及其異構化應用[A];第十四屆全國青年催化學術會議會議論文集[C];2013年
10 蔣臣威;謝瑞華;李福利;Roland E.Allen;;偶氮苯類分子異構化反應的動力學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3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國信;啤酒花保鮮有妙法[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所艷華;鈰改性載鎳固體酸催化劑的制備及其正庚烷異構催化作用[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2 馬卓娜;原位固體核磁共振技術研究正丁烷異構化反應機理[D];復旦大學;2003年
3 楊曉梅;長鏈正構烷烴在多功能催化劑上的擇形異構化[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汪穎軍;氧化鉬基催化劑上正庚烷異構化反應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5 王磊;離子熱合成磷酸鋁分子篩及其催化烴類異構化反應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07年
6 王劍平;銠催化的氮橋1,6-烯炔環(huán)異構化反應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7 惠陽;毛細管電泳在研究二苯乙烯類化合物光誘導順反異構化反應及環(huán)境水樣中氨和烷基胺測定中的應用[D];蘭州大學;2011年
8 張麗;原位固體核磁共振技術研究催化劑酸堿性質及正丁烷異構化反應[D];復旦大學;2011年
9 汪哲明;SAPO基、長鏈烷烴擇形異構化催化劑的結構設計[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06年
10 李志強;分子內(nèi)臨位N/O(N)質子傳輸及異構化過程的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宗蓮;銅催化炔基溴與炔兩醇的偶聯(lián)—異構化反應合成戊炔烯酮[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2 王聚恒;煉廠液化氣的催化異構化及分析方法[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3 趙愛娟;Pd/SAPO-41雙功能催化劑的制備及加氫異構化性能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4年
4 徐俊;Pt/So_4~(2-)/ZrO_2催化劑成型及其異構化性能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6年
5 樊薈;SAPO-11分子篩的孔結構調變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6 賀凡;玉米油熱致異構產(chǎn)物分析及調控的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6年
7 席慧瑤;Ni-WO_3/TiO_2-ZrO_2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8 祖新月;鎂硅分子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9 朱輝;1,5-二炔類化合物的串聯(lián)環(huán)異構化反應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6年
10 李劭;C5/C6異構化技術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9247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924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