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碳微球修飾材料對重金屬離子的檢測性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功能化碳微球修飾材料對重金屬離子的檢測性能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功能化碳微球 無機重金屬離子汞 選擇性 靈敏性 電化學檢測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快速發(fā)展,不僅在經(jīng)濟方面帶來了快速的飛騰,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環(huán)境問題,尤其是重金屬離子的污染問題特別突出。眾所周知,水資源是地球上的基礎資源,它對于整體人類社會的文明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重金屬是一種劇毒物質,其本身擁有自身難降解為無毒無害的物質的特性,隨著食物鏈的不斷富集,對人類的身心健康、生物圈的植物和動物等方面均構成巨大威脅。因此,尋找一種簡單、快速、高效的分析重金屬離子的手段就顯得特別重要。到目前為止,非常多的分析方法已經(jīng)應用到檢測水環(huán)境中的無機重金屬離子。其中,電化學分析手段因為其實驗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檢測速度快、靈敏度高和選擇性好、檢測限低的優(yōu)點而被很多人采用。但是,多數(shù)納米材料均是以貴金屬、合成方法復雜而制備得到的,基于提倡節(jié)約環(huán)保的原則,尋找一種低成本、合成方法簡單并且對水環(huán)境中的無機重金屬離子具有較好的響應的材料便成為一種趨勢。碳材料由于其獨特的特性和結構,在全球范圍內已經(jīng)引發(fā)了廣泛的關注,并將其應用到了很多領域。常見的納米碳材料有:碳納米管,石墨烯,碳微球等。碳微球(CMSs)因為其低成本、良好的導電性和易合成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很多領域。氨基功能化碳微球的表面存在氨基基團,對重金屬離子具有良好的親和性,所以在吸附重金屬離子時增加了其本身的吸附能力。根據(jù)上面的問題,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創(chuàng)新點如下:第一,成功地合成了大小均一的氨基功能化碳微球(NH2-CMS),并將其作為組裝電極的材料。在最優(yōu)的實驗條件下,采用方波陽極溶出伏安法單獨、同時檢測了四種無機重金屬離子包含無機重金屬離子鉻、無機重金屬離子鉛、無機重金屬離子銅、無機重金屬離子汞,均表現(xiàn)出卓越的靈敏性和選擇性。之后,將裸玻碳、碳微球組裝電極、氨基化碳微球組裝電極分別對無機汞離子電化學檢測的靈敏度和檢測限作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氨基化碳微球組裝電極對無機重金屬離子汞的電化學響應最好。然后我們展開了在實際水樣中對無機汞離子的電化學分析,同樣具有很好的響應,且回收率達到標準。最后,從吸附實驗出發(fā),給出了氨基化碳微球組裝電極對四種無機重金屬離子電化學檢測響應的理論基礎。第二,在氨基功能化碳微球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方法合成了金納米顆粒-碳微球,并且采用方波陽極溶出伏安法研究了金納米顆粒-碳微球組裝電極對無機重金屬離子汞的電化學分析。根據(jù)電化學測試結果分析,其靈敏度和檢測限均有提高,說明金納米顆粒在催化氧化方面具有更高的電化學活性。最后,我們對金納米顆粒-碳微球組裝電極的穩(wěn)定性進行了測試,得到的結果是峰電流的相對標準偏差(RSD)很低,說明金納米顆粒-碳微球的穩(wěn)定性很好,可以重復利用。
【關鍵詞】:功能化碳微球 無機重金屬離子汞 選擇性 靈敏性 電化學檢測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57.1;TQ127.11
【目錄】:
- 摘要5-8
- ABSTRACT8-15
- 第1章 緒論15-26
- 1.1 引言15
- 1.2 重金屬離子的檢測方法15-18
- 1.2.1 紫外-可分光光度法(UV)16
- 1.2.2 原子吸收光譜法(AAS)16
- 1.2.3 原子熒光法(AFS)16-17
- 1.2.4 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法(ICP-MS)17
- 1.2.5 電化學分析-方波陽極溶出伏安法17-18
- 1.3 碳基材料分類及其性能18-23
- 1.3.1 碳納米管19-20
- 1.3.2 石墨烯20-22
- 1.3.3 碳微球22-23
- 1.4 本論文的選題思路、研究內容和創(chuàng)新性23-26
- 1.4.1 本論文的選題思路23-24
- 1.4.2 本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24
- 1.4.3 本論文的創(chuàng)新性24-26
- 第2章 氨基功能化碳微球對四種重金屬離子的檢測性能探究26-46
- 2.1 引言26-27
- 2.2 實驗部分27-29
- 2.2.1 化學試劑及規(guī)格27
- 2.2.2 實驗儀器和設備27
- 2.2.3 氨基功能化碳微球(NH_2-CMS)的合成27-28
- 2.2.4 NH_2-CMS組裝電極的制備28
- 2.2.5 NH_2-CMS組裝的玻碳電極電化學檢測無機重金屬離子28-29
- 2.2.6 NH_2-CMS對無機重金屬離子的吸附實驗29
- 2.3 結果與討論29-44
- 2.3.1 NH_2-CMS形貌和物相表征29-31
- 2.3.2 電化學表征NH_2-CMS31-33
- 2.3.3 電化學實驗條件的優(yōu)化33-35
- 2.3.4 采用NH_2-CMS組裝電極電化學檢測四種無機重金屬離子35-40
- 2.3.5 NH_2-CMS的穩(wěn)定性實驗40-41
- 2.3.6 實際水樣分析41-42
- 2.3.7 基于吸附實驗對NH_2-CMS性能的合理解釋42-44
- 2.4 本章小結44-46
- 第3章 金納米顆粒-碳微球對汞離子電化學檢測性能研究46-56
- 3.1 引言46-47
- 3.2 實驗部分47-48
- 3.2.1 化學試劑及規(guī)格47
- 3.2.2 實驗儀器和設備47
- 3.2.3 制備碳微球47
- 3.2.4 制備氨基化碳微球47-48
- 3.2.5 制備金納米顆粒-碳微球48
- 3.2.6 制備金納米顆粒-碳微球組裝電極48
- 3.3 結果與討論48-54
- 3.3.1 金納米顆粒-碳微球的物相表征48-49
- 3.3.2 采用金納米顆粒-碳微球組裝電極電化學檢測無機重金屬離子汞49-50
- 3.3.3 電化學實驗條件的優(yōu)化50-52
- 3.3.4 金納米顆粒-碳微球組裝電極對汞離子的電化學響應52-53
- 3.3.5 金納米顆粒-碳微球的穩(wěn)定性實驗53-54
- 3.4 本章小結54-56
- 第4章 總結與展望56-58
- 4.1 本論文總結56-57
- 4.2 展望57-58
- 參考文獻58-65
-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65-66
- 致謝66-6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洪怡;袁開;;載藥微球制備的研究進展[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2年03期
2 戴夢煒;王蕓;潘茂植;Garry L.Rempel;潘勤敏;;空心/多孔微球制備技術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13年05期
3 孫文豪,張麗姝,李茂良;放射性醫(yī)用~(32)P 玻璃微球的研制[J];核動力工程;1990年02期
4 呂世光;中空微球及其在塑料中的應用[J];塑料工業(yè);1982年01期
5 張麗麗;微球的給藥途徑與臨床應用[J];河北醫(yī)學;2005年10期
6 馬光輝;;微球和微囊的制備與應用研究[J];科技潮;2006年12期
7 魏美英;汪宙;劉世權;;無機中空微球的應用[J];中國粉體技術;2008年02期
8 楊永珍;劉旭光;羅秋蘋;金琳;許并社;;炭微球的結構演變:從實心到中空(英文)[J];新型炭材料;2010年06期
9 陳碧云;劉瑾;付世財;張偉;王佳軍;;羧基功能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的制備與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13年08期
10 朱玉光;李瑋;;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備及其在生物醫(yī)學上的應用[J];膠體與聚合物;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海容;張曉安;馬永波;夏立東;;玻璃微球靶充氘氚工藝改進[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2)[C];2002年
2 程小蘇;曾令可;王慧;劉平安;李秀艷;;陶瓷微球的制備工藝及微球性能研究[A];中國顆粒學會2004年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會議文集[C];2004年
3 楊振忠;;復合功能中空微球的結構控制和放量制備[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4 楊穆;;功能微球材料結構控制與性能研究[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第7分冊)[C];2010年
5 楊振忠;;復合功能中空微球[A];2007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7年
6 葛學平;汪謨貞;王化;袁強;葛學武;劉華蓉;;輻射乳液聚合制備核桃狀多孔聚合物微球機理及其應用研究[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8冊)[C];2009年
7 方曉亮;王靜;謝素原;黃榮彬;鄭蘭蓀;;窄粒徑分布、巰基功能化有機微球的合成[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納米化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8 龍小燕;石花蕾;王正輝;;大粒徑軟微球的制備與表征[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6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9 鞏方玲;馬光輝;;尺寸均一、可控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制備與應用研究[A];2010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上冊)[C];2010年
10 吳山;付雙;劉軍;;單分散實體/空心二氧化硅微球的控制制備[A];第十四屆全國青年催化學術會議會議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駐京記者 王丹;注射用微球國產(chǎn)化獲新進展[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9年
2 記者 白毅;綠葉制藥全力打造長效緩控釋(微球)技術平臺[N];中國醫(yī)藥報;2012年
3 記者 李穎;我國首個微球注射劑獲準生產(chǎn)[N];科技日報;2009年
4 靖九江;我國首個微球注射劑獲準生產(chǎn)[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5 劉淑平 王東凱 張蓓;多面“出擊”保證疫苗微球穩(wěn)定[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6 單小輝;神奇微球催生產(chǎn)業(yè)集聚[N];蘇州日報;2011年
7 孫華燕邋 徐風華;溶劑揮發(fā)法制備蛋白質藥物微球須考慮全面[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馬飛;微球制劑染上“中國色”[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2年
9 黃愛萍;蘇州納微科技董事長江必旺:微球筑起納米產(chǎn)業(yè)大舞臺[N];江蘇經(jīng)濟報;2010年
10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 閆莉萍 王海學 彭健;明確開發(fā)目的 完善臨床前研究[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湯潛潛;木質素磺酸鹽的濃溶液行為研究及納米木質素微球的制備[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鞏玉同;生物質水熱炭微球的可控合成表征及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3 房毅;彩色納米中空微球的制備及其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4 楊艷;多孔洞/空心可吸入微球的制備和應用[D];吉林大學;2009年
5 程瓊;納米磁性功能微球在免疫分析中的應用及生物傳感器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6 宋濤;量子點熒光編碼微球的制備及在液相芯片中的應用[D];天津大學;2011年
7 郝石磊;基于胃內流場模擬的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滯留微球的研制及藥效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8 呂卉;聚合物中空微球的制備、功能化及組裝[D];吉林大學;2007年
9 杜磊;基于光譜自編碼微球的高通量篩選技術[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10 羅曉剛;再生纖維素微球的制備、結構和功能[D];武漢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安凱妮;光子晶體結構色釉的制備與表征[D];陜西科技大學;2015年
2 李艷男;不同形貌的二氧化鈦微球的制備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3 周志亮;微球乳液性能測試及高溫高壓驅替實驗[D];長江大學;2015年
4 劉軍;SnO_2/C微球復合材料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5 郝貴松;溶膠—凝膠法制備氧化物多孔微球和鋰基陶瓷小球[D];浙江大學;2016年
6 張衛(wèi)梅;TiO_2中空微球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中北大學;2016年
7 姚麗雯;有機胺誘導合成富氮碳微球及其應用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6年
8 趙宏陽;低密度空心炭微球的制備及其復合材料性能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6年
9 程慧君;聚苯胺微球和二硫蘇糖醇—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微球的制備及釋放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10 黃皚琳;功能化介孔炭微球的可控合成及吸附與釋放性能研究[D];廣東藥科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8694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869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