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金屬納米團簇的合成與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熒光金屬納米團簇的合成與應用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木瓜蛋白酶 金納米團簇 硫離子 銅納米團簇 三價鐵離子 熒光
【摘要】:金屬納米團簇是由金、銀等金屬的幾個至幾十個原子組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聚集體。相較于傳統(tǒng)的熒光材料如有機熒光染料、量子點、納米顆粒等而言,金屬納米團簇因具有光穩(wěn)定性強、熒光波長可調、生物相容性好、制備過程簡易等特點,使其在環(huán)境檢測、細胞標記及成像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诮饘偌{米團簇在熒光檢測方面的廣泛應用,本論文以木瓜蛋白酶合成的金屬納米團簇為研究對象,研究了金屬納米團簇的制備及熒光檢測環(huán)境中的無機離子的可能性。具體內容如下:(1)基于硫離子誘發(fā)的木瓜蛋白酶包覆的金納米團簇熒光猝滅現(xiàn)象,拓展了木瓜蛋白酶包覆的金納米團簇在熒光檢測方面的應用范圍。實驗發(fā)現(xiàn)該納米團簇對硫離子十分靈敏。在最優(yōu)實驗條件下,木瓜蛋白酶包覆的金納米團簇可以在濃度為0.5—80.0μM的范圍內實現(xiàn)線性檢測硫離子;并且信噪比為3時檢測限達到0.38μM。選擇性實驗分析發(fā)現(xiàn)金納米團簇對硫離子具有選擇性。猝滅機理為硫離子和金原子/離子之間存在特殊反應,二者形成的Au2S沉淀使得金納米團簇發(fā)生聚集造成熒光猝滅。由此,我們成功探索了一種新的檢測硫離子的方法。(2)以木瓜蛋白酶為模板,合成一種新型的銅納米團簇,并將合成的銅納米團簇應用于熒光檢測三價鐵離子。以木瓜蛋白酶模板,我們成功合成了一種新型銅納米團簇,經光譜分析發(fā)現(xiàn)該納米團簇具有優(yōu)異的熒光特性,且能在多種因素影響下保持很好的穩(wěn)定性。通過其與三價鐵離子的熒光反應發(fā)現(xiàn)其可以作為熒光傳感器檢測三價鐵,檢測機制涉及銅納米團簇與三價鐵離子之間的電子轉移和納米顆粒的聚集。另外對檢測系統(tǒng)的靈敏性分析得出銅納米團簇對三價鐵離子的檢測范圍為0.5—300.0μM,檢出限達到0.29μM。
【關鍵詞】:木瓜蛋白酶 金納米團簇 硫離子 銅納米團簇 三價鐵離子 熒光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57.3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緒論12-24
- 1.1 金屬納米團簇的定義、性質12-13
- 1.2 金屬納米團簇的制備13-17
- 1.3 金屬納米團簇在熒光分析中的應用17-22
- 1.4 本論文選題背景及內容22-24
- 第2章 木瓜蛋白酶包覆的金納米團簇檢測硫離子24-39
- 2.1 引言24-25
- 2.2 實驗部分25-27
- 2.2.1 試劑與儀器25
- 2.2.2 AuNCs的制備25
- 2.2.3 AuNCs的熒光檢測25-27
- 2.3 結果與討論27-37
- 2.3.1 AuNCs的表征27-28
- 2.3.2 S~(2-) 對AuCNs的熒光響應28-29
- 2.3.3 檢測條件的優(yōu)化29-31
- 2.3.4 AuNCs對S~(2-) 的選擇性研究31-32
- 2.3.5 AuNCs檢測S~(2-) 的靈敏性分析32-34
- 2.3.6 熒光機理研究34-36
- 2.3.7 實際水樣分析36-37
- 2.4 本章小結37-39
- 第3章 木瓜蛋白酶包覆的銅納米團簇的制備與應用39-55
- 3.1 引言39-40
- 3.2 實驗部分40-41
- 3.2.1 試劑與儀器40
- 3.2.2 CuNCs的制備40-41
- 3.2.3 CuNCs對Fe~(3+) 的檢測41
- 3.2.4 實際樣品處理41
- 3.3 結果與討論41-54
- 3.3.1 合成CuNCs的實驗條件及表征41-45
- 3.3.2 CuNCs光穩(wěn)定性分析45-47
- 3.3.3 Fe~(3+) 對CuCNs的熒光響應47
- 3.3.4 檢測Fe~(3+) 的條件優(yōu)化47-49
- 3.3.5 傳感器的靈敏性分析49-50
- 3.3.6 傳感器的選擇性分析50-51
- 3.3.7 熒光機理研究51-53
- 3.3.8 實際樣品分析53-54
- 3.4 本章小結54-55
- 結論55-57
- 參考文獻57-69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69-70
- 致謝7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金鋒,竇瑞芬,李紹春,劉洪,徐茂杰,劉熙,厲建龍,薛其坤,李志強,張繩百;納米團簇晶體的制備和結構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fā)展;2004年05期
2 晏菲;劉向洋;趙冬嬌;包煒幸;董曉平;奚鳳娜;;熒光金納米團簇在小分子化合物檢測中的應用[J];化學進展;2013年05期
3 李彥,施祖進,周錫煌,顧鎮(zhèn)南;納米團簇的超分子自組裝[J];化學進展;1999年02期
4 馮黛麗;馮妍卉;張欣欣;;小尺寸鋁納米團簇的相變行為[J];物理學報;2013年08期
5 ;銅納米團簇制備與性能研究獲進展[J];光機電信息;2011年04期
6 王利江;劉麗艷;崔鳳霞;高大昕;;碳鋁納米團簇的研究進展[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7 M.K.Miller;C.L.Fu;M.Krcmar;D.T.Hoelzer;C.T.Liu;;納米團簇強化型鐵素體鋼設計中空位組元的作用[J];上海金屬;2008年04期
8 何杰;納米團簇二維人造晶格研究取得重要進展[J];自然科學進展;2003年01期
9 張浩琪;梁國熙;吳向陽;潘宏程;;熒光金納米團簇的制備及其在銅離子檢測中的應用[J];分析科學學報;2012年05期
10 龔艷春,武文遠,毛益明,陳廣林;納米團簇淀積過程的分形聚集特征[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慧琴;劉正東;;非晶納米團簇的輻射特性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李喜波;唐永建;黎軍;師紅麗;王紅艷;楊向東;;自懸浮定向流法制備銀納米團簇顆粒及表征[A];納米材料與技術應用進展——第四屆全國納米材料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王宏濤;;極小納米團簇堆垛結構研究[A];第五屆全國固體力學青年學者研討會會議日程摘要集[C];2012年
4 江源;彭樹德;王春雷;徐淑宏;林小燕;柏凡;王著元;崔一平;;一步制備發(fā)光銀納米團簇[A];黑龍江、江蘇、山東、河南、江西 五省光學(激光)聯(lián)合學術‘13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5 卞平平;周晶;劉躍英;馬占芳;;一步法合成強紅色熒光金納米團簇并用于癌細胞成像[A];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第1分會:表面界面與納米結構材料[C];2013年
6 高嶷;;金納米團簇結構演化規(guī)律及其對催化性能影響的理論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3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7 毋志民;王愛玲;周明發(fā);田健;熊建波;賈志林;;不同降溫速率對大尺寸貴金屬納米團簇熱力學性質的影響[A];第十六屆全國原子與分子物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宋文波;田雪飛;劉海燕;;企納米團簇有序功能膜的控制生長[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9 裴勇;劉春艷;;“分解-組裝”方法:一種快速的結構搜索算法應用于巰基配體保護金納米團簇的結構預測[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3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10 劉樂全;鄧友全;;負載金納米團簇上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選擇還原研究[A];第七屆全國催化劑制備科學與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于洋 記者 李泳溈;銅納米團簇研究取得重要進展[N];吉林日報;2011年
2 ;新納米材料全同金屬納米團簇問世[N];今日信息報;2004年
3 森堡;人能靠光合作用活著嗎?[N];科技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潔;功能銀納米團簇的合成及其性質與應用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2 楊文華;硅納米團簇生長模式及光學性能和SnO_2氣敏機理的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3 鮑捷;金-雙膦納米團簇可控制備及生長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4 楊麗娜;金納米團簇的生長及熒光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5 張春雷;金/銀納米團簇的生物學效應及在胃癌診斷治療中的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6 張普;銀、金納米團簇的合成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4年
7 張鵬;利用遺傳算法對金屬表面納米團簇結構性質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8 李國建;雙金屬納米團簇的熱力學過程和并合行為對其微觀結構演化的影響[D];東北大學;2009年
9 李婉珍;金納米團簇薄膜的量子化充放電現(xiàn)象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10 李媛媛;金納米團簇的可控制備及結構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姍姍;金納米團簇的合成及其在熒光傳感方面的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2 張騫;基于離散型超四面體鎘銦硫無核納米團簇的組份精確摻雜及其光電、熒光性能調控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3 張婷;鉀納米團簇和表面的局域應變及3p軌道能量釘扎[D];湘潭大學;2015年
4 卞平平;氨基酸穩(wěn)定的金/銀納米團簇的制備及應用[D];首都師范大學;2014年
5 黃科翰;新型熒光銀納米團簇探針在生物分子檢測領域的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6 鄧慧娟;鎘摻雜金納米團簇Cd_1Au_(24)(PhC_2H_4S)_(18)的合成及相關性質探索[D];安徽大學;2016年
7 張佳楠;金納米團簇/聚合物復合納米探針的制備和生物應用[D];吉林大學;2016年
8 柴進松;Au_(36)(SCH_2Ph-~tBu)_8Cl_(20)和Au_(24)(SePh-~tBu)_(20)的合成及表征[D];安徽大學;2016年
9 蘭靜;還原性模板穩(wěn)定的銀、金納米團簇的制備及其在藥物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6年
10 羅雅文;金(銅)納米簇的制備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應用[D];西南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8501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85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