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壁材微膠囊的制備及其表征
本文關鍵詞:聚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壁材微膠囊的制備及其表征
更多相關文章: 界面自由基聚合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聚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微膠囊
【摘要】:采用界面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備了以聚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PEGDMA)為壁材,薄荷素油(DPO)與石蠟或者三辛癸酸甘油酯(GTCC)的混合物為芯材的微膠囊.微膠囊壁材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單體通過界面自由基聚合形成的高聚物PEGDMA.提出了該界面自由基聚合形成PEGDMA的機理過程.利用光學顯微鏡和掃描電鏡探究了乳化劑類型、芯材組成和固化溫度對微膠囊形貌的影響.用傅里葉紅外光譜對微膠囊的化學結(jié)構進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出了未被微膠囊包埋的芯材占總芯材的百分比(free oil).并用熱重分析儀分析了微膠囊的熱穩(wěn)定性能,討論了固化時間對微膠囊熱性能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采用阿拉伯樹膠為乳化劑,芯材組成為質(zhì)量比M_(DPO)/M_(GTCC)=1∶1,在60℃下固化1 h,制備出的微膠囊為飽滿的球形狀,表面光滑.同時測得該體系中芯材的free oil為26.5 wt%.PEGDMA微膠囊在60℃固化溫度下反應3 h,具有很好熱穩(wěn)定性,且固化溫度升高能提高微膠囊的熱穩(wěn)定性.所制備的微膠囊無毒,在個人護理品和醫(yī)藥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作者單位】: 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 界面自由基聚合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聚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微膠囊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金號51473032,51503034) 上海科委楊帆計劃(項目號15YF1400700) 中央高;A研究專項基金(基金號2232015D3-12)資助項目
【分類號】:O631.5;TQ460.1
【正文快照】: **通訊聯(lián)系人,E-mail:luxihua@dhu.edu.cn微膠囊技術是用成膜材料將固態(tài)、液態(tài)或者氣態(tài)的物質(zhì)包裹起來的技術.該技術能夠使被包裹的物質(zhì)與外界隔離,聚集在微膠囊外層的成膜材料叫微膠囊的壁材,被包裹的物質(zhì)叫微膠囊的芯材.微膠囊壁材的性質(zhì)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微膠囊的應用,如壁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裴在智;微膠囊技術及其在紡織品中的應用[J];廣東化纖;2000年03期
2 羅志剛,楊連生;整合微膠囊技術在我國的應用[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2年03期
3 劉學賢;微膠囊技術與應用[J];中國禽業(yè)導刊;2003年20期
4 郭潤蘭,李文輝;微膠囊技術在印刷中的應用[J];廣東印刷;2004年05期
5 李長政,彭傳豐,劉昌輝;微膠囊技術在品種鹽開發(fā)中的應用[J];中國井礦鹽;2005年01期
6 ;飲料中的新工藝—微膠囊技術[J];福建輕紡;2006年03期
7 李瑜;龐凌云;;食品工業(yè)微膠囊技術的研究進展[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11期
8 韓薇妍;趙有璽;龔平;;微膠囊結(jié)構與性能的研究進展[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10年01期
9 洪柯江;滕斌;李宜;;微膠囊技術及其在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領域中的應用[J];中國農(nóng)機化;2010年02期
10 中藥;;農(nóng)藥微膠囊技術是個啥?[J];農(nóng)藥市場信息;2011年2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凌峰;;微膠囊技術[A];第25屆[2005]中國洗滌用品行業(yè)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李海燕;王榮國;劉文博;郝煥英;;原位聚合法制備復合材料自修復用微膠囊的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8年
3 王興福;張志勇;;色織面料微生素護膚整理[A];“力恒杯”第11屆功能性紡織品、納米技術應用及低碳紡織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郭艷珍;楊倩;彭邈;王祥尊;錢坤;何林;;農(nóng)藥微膠囊緩釋劑的研究進展[A];“創(chuàng)新驅(qū)動與現(xiàn)代植保”——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第十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5 田云;盧向陽;何小解;黃成江;易克;羅澤民;;兒茶素微膠囊的制備研究[A];2004年全國生物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李曉葦;賴偉東;江曉利;孫曙旭;;光熱敏微膠囊信息記錄存儲材料熱顯影特性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7 江曉利;;光熱敏微膠囊記錄技術研究[A];2008非銀鹽影像技術及材料發(fā)展與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康詩釗;楊熠鍇;玉山江;穆勁;;亞硫酸鈉微膠囊的制備及其穩(wěn)定性研究[A];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2006年度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9 王興福;劉建國;;毛紡織物微生素護膚整理[A];第28屆全國毛紡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姚麗;容敏智;章明秋;;原位聚合法制備自修復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微膠囊[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陸慕寒;新技術為浪漫生活添彩[N];中國紡織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辛永剛 通訊員 黃生聰;新昌制藥健康食品配料創(chuàng)新做大[N];中國食品報;2009年
3 劉國信;微膠囊技術在食品添加劑中的應用(下)[N];中國國門時報;2006年
4 華凌;“納米級植物微膠囊”技術異軍突起[N];科技日報;2001年
5 ;相變微囊技術在功能性面料上的應用[N];中國紡織報;2003年
6 山東鴻興源食品有限公司 張佳 高金健;微膠囊技術在雞精產(chǎn)品的應用[N];中國食品報;2013年
7 編譯 康佳媛;后整理“微”力無窮[N];中國紡織報;2014年
8 ;估筱香衫美人[N];中國服飾報;2007年
9 組稿 徐戎 歐陽光明 孔愛民;南昌大學取得十大標志性成果[N];江西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封志強;基于新驅(qū)動力模板微膠囊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趙瑞鵬;肉桂精油微膠囊的制備及其抑菌效果研究[D];上海應用技術學院;2015年
2 朱孟花;微膠囊自修復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韓元元;用于光動力治療的模板組裝微膠囊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4 曾瑜;基于無機模板光敏微膠囊的制備及其在光動力學療法中的應用[D];北京化工大學;2011年
5 趙釗;自修復復合材料中微膠囊破裂行為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6 李德斌;雙岐桿菌微膠囊技術的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4年
7 韓龍龍;絲素作為微膠囊材料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8 胡大艷;微膠囊技術在織物涂層上的應用研究[D];東華大學;2006年
9 許建明;微膠囊技術對無機鹽的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8315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83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