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納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藥物及體液中重金屬離子檢測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7-09-05 20:26
本文關鍵詞:新型納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藥物及體液中重金屬離子檢測的應用
更多相關文章: 硫屬銅化合物 硫化硒納米粒子 聚乙烯吡咯烷酮 碳量子點 汞離子
【摘要】:硫屬銅化合物具有很強局域表面等離子共振性質,這使其具有了獨特的光學性質,尤其在近紅外區(qū)具有很強的特征吸收。碳量子點則是一種新型的熒光納米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且無光閃爍現(xiàn)象和光漂白性。本文通過簡單的方法合成納米材料并將其用于金屬離子的檢測。具體內容為:1、硫屬化合物納米顆粒的制備及其局域表面等離子共振性質的調控并應用于銅離子的檢測。通過將乙二醇作為溶劑與還原劑,以PVP為包被劑,用溶劑熱法和熱注法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制備具有不同形貌及局域表面等離子共振性質可調的硫屬銅化合物納米晶。通過改變反應溫度以及調整PVP的濃度,改變了硒化銅納米顆粒的形貌并且使其局域表面等離子共振吸收峰發(fā)生改變,實現(xiàn)了對其光學性質的調控。利用二氧化硒與L-半胱氨酸發(fā)生的簡單氧化還原反應得到了一種全新的具有局域表面等離子共振(LSPR)性質的SeS_x納米顆粒。通過調節(jié)反應時溶液的黏度來控制納米顆粒的S、Se比例以實現(xiàn)對納米顆粒的局域表面等離子共振性質的調控。實驗結果表明,通過調節(jié)局域表面等離子共振性質可控制SeS_x的特征吸收波長從可見光區(qū)調節(jié)至近紅外區(qū)。而該納米顆粒可以在與抗壞血酸結合后在常溫下與銅離子發(fā)生反應,生成Cu_(2-x)Se_(1-y)S_y納米晶并帶來光譜性質的變化實現(xiàn)了對銅離子的檢測。2、碳量子點的制備及將其應用于汞離子的檢測。以葡萄糖為原料,通過一種簡單的方法制備了激發(fā)光譜為346nm,發(fā)射光譜為430nm并對汞離子具有特異性響應的碳量子點,在加入汞離子后碳點的熒光被猝滅,從而實現(xiàn)了對汞離子的快速檢測。
【關鍵詞】:硫屬銅化合物 硫化硒納米粒子 聚乙烯吡咯烷酮 碳量子點 汞離子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B383.1;O657.3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縮寫 符號對照表9-10
- 第一章 緒論10-24
- 1.1 引言10-11
- 1.2 硫屬銅化合物納米材料的研究現(xiàn)狀11-22
- 1.2.1 硫屬銅化合物的性質11-15
- 1.2.2 硫屬銅化合物的合成15-18
- 1.2.3 硫屬銅化合物納米材料的應用18-22
- 1.2.3.1 生物成像中的應用18-19
- 1.2.3.2 光熱治療19-20
- 1.2.3.3 太陽能電池20-21
- 1.2.3.4 催化方面的應用21-22
- 1.2.3.5 傳感分析應用22
- 1.2.4 常見的金屬離子檢測方法22
- 1.3 存在的問題22-23
- 1.4 研究的出發(fā)點與擬解決的問題23
- 1.5 研究內容23-24
- 第二章 具有局域表面等離子共振性質的硫屬化合物納米顆粒的制備并將其用于Cu2+的檢測24-39
- 2.1 引言24-25
- 2.2 實驗部分25-27
- 2.2.1 儀器25
- 2.2.2 試劑25
- 2.2.3 實驗方法25-27
- 2.2.3.1 使用熱注法制備Cu_(2-x)Se納米顆粒25-26
- 2.2.3.2 使用溶劑熱法制備Cu_(2-x)Se納米片及其形貌調控26
- 2.2.3.3 SeS_x的制備26
- 2.2.3.4 SeS_x與 Cu~(2+)反應26-27
- 2.3 結果與討論27-38
- 2.3.1 硒化銅的表征27-38
- 2.3.1.1 熱注法制得Cu_(2-x)Se納米顆粒27-30
- 2.3.1.2 水熱合成法制得Cu_(2-x)Se納米片30
- 2.3.1.3 Cu_(2-x)Se納米片形貌調控及機理探討30-33
- 2.3.1.4 SeS_x納米顆粒的表征33-35
- 2.3.1.5 Cu_(2-x)Se_(1-y)S_y納米顆粒的表征35-37
- 2.3.1.6 利用Se_9S對Cu~(2+)進行檢測37-38
- 2.4 本章小結38-39
- 第三章 熒光碳點的制備并將其用于汞離子的檢測39-46
- 3.1 引言39
- 3.2 實驗部分39-40
- 3.2.1 實驗儀器39
- 3.2.2 實驗藥品39-40
- 3.2.3 實驗步驟40
- 3.2.3.1 制備碳點40
- 3.2.3.2 實驗方法與步驟40
- 3.3 結果與討論40-45
- 3.3.1 碳點的表征40-42
- 3.3.2 實驗條件優(yōu)化42-43
- 3.3.2.1 反應溫度42
- 3.3.2.2 緩沖液及pH選擇42-43
- 3.3.2.3 反應時間43
- 3.3.3 其他金屬離子的響應43-44
- 3.3.4 反應體系的線性優(yōu)化及樣品的測定44-45
- 3.4 本章小結45-46
- 第四章 全文總結與展望46-48
- 4.1 全文總結46
- 4.2 前景與展望46-48
- 參考文獻48-55
- 碩士期間科研成果55-56
- 致謝5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利芹;李原芳;;碳點共振光散射法測定溶菌酶[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11期
2 毛小嬌;鄭鵠志;隆異娟;;以碳點為探針熒光猝滅法測定Cu~(2+)[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9期
3 梁立娜,江桂斌;高效液相色譜及其聯(lián)用技術在汞形態(tài)分析中的應用[J];分析科學學報;2002年04期
,本文編號:8000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80008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