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乙酰基白楊素Mannich堿衍生物結構設計合成與表征
本文關鍵詞:6-乙;讞钏豈annich堿衍生物結構設計合成與表征
更多相關文章: 白楊素 6-乙;讞钏豈annich堿衍生物 抗癌活性
【摘要】:天然黃酮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許多水果,蔬菜和藥材中,具有消炎、抗氧化、抗菌、降糖、保肝,抗癌等多種生物活性。黃酮類化合物并不直接殺傷細胞,而是利用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的氧化還原狀態(tài)的不同機制,通過對細胞內活性氧的調控可選擇性誘導腫瘤細胞凋亡,而不影響正常細胞功能。其中,白楊素是蜂膠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在醫(yī)療和保健方面日益受到廣泛關注。然而,白楊素的水溶性差,廣泛的II相代謝,導致口服給藥產生較強的“肝腸外排效應”,體內生物利用度較低,限制了其臨床治療的應用。本課題通過對白楊素進行Mannich堿結構修飾,以期獲得新型的具有選擇性高效低毒的抗癌候選藥物。本文以間苯三酚二水合物和乙腈為原料,在三氯氧磷催化下,經Hoesch乙酰化反應,縮合成三羥基苯乙亞胺,再煮沸水解成三羥基苯乙酮一水合物(收率85.8%,純度98.0%);三羥基苯乙酮一水合物和苯甲酰乙酸乙酯減壓熱縮合成6-乙酰基白楊素(收率65.0%,純度95.0%);6-乙酰基白楊素和有機仲胺與甲醛為原料,在有機溶劑中,經Mannich反應,熱縮合成7種6-乙;讞钏豈annich堿衍生物:6-乙酰基-8-哌啶醇亞甲基-白楊素(收率92.0%,純度98.5%),6-乙;-8-羥乙基哌嗪亞甲基-白楊素,6-乙酰基-8-脯氨醇(+)亞甲基-白楊素,6-乙;-8-嗎啉亞甲基-白楊素,6-乙酰基-8-硫嗎啉亞甲基-白楊素,6-乙;-8-甲基哌嗪亞甲基-白楊素,6-乙酰基-8-哌啶亞甲基-白楊素,并用波譜學進行了確證和表征,均為未見文獻報道的新化合物。本文采用搖瓶法對所設計合成的6-乙;讞钏豈annich堿衍生物在正辛醇-水(1:4)中的脂水分配系數(shù)進行了測定,其中6-乙;-8-哌啶醇亞甲基-白楊素logP 1.63最為優(yōu)良。本文采用MTT法對所設計合成的6-乙;讞钏豈annich堿衍生物對人胃BGC-823腫瘤細胞體外抑制活性進行了初篩。結果顯示,在1.25-20μM范圍內6-乙;讞钏豈annich堿衍生物均呈現(xiàn)明顯的濃度依賴關系。將6-乙;-8-哌啶醇亞甲基-白楊素對5種腫瘤細胞進一步復篩。結果顯示,6-乙;-8-哌啶醇亞甲基-白楊素抗增殖活性強度(IC506.1μM,2.5μg/ml比白楊素(IC5025μM)強4倍。綜上所述,在所設計合成的7種6-乙;讞钏豈annich堿衍生物中,其中6-乙酰基-8-哌啶醇亞甲基-白楊素最為優(yōu)良,有望成為新的抗癌候選藥物。
【關鍵詞】:白楊素 6-乙酰基白楊素Mannich堿衍生物 抗癌活性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21.3;TQ460.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文獻綜述10-21
- 1.1 白楊素的研究進展10
- 1.2 白楊素的全合成10-12
- 1.3 白楊素衍生物12-18
- 1.4 白楊素Mannich堿衍生物18-20
- 1.5 本文研究主要內容20-21
- 2 實驗材料和方法21-25
- 2.1 實驗材料21-22
- 2.1.1 試劑21
- 2.1.2 儀器21-22
- 2.2 合成方法22-23
- 2.2.1 三羥基苯乙酮一水合物22
- 2.2.2 6-乙;讞钏22-23
- 2.2.3 6-乙酰基白楊素Mannich堿23
- 2.3 檢測方法23
- 2.3.1 薄層色譜法23
- 2.3.2 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法23
- 2.4 脂水分配系數(shù)檢測方法23-24
- 2.5 MTT法24-25
- 3 結果與討論25-38
- 3.1 三羥基苯乙酮一水合物26-27
- 3.2 6-乙;讞钏27-28
- 3.3 6-乙酰基-8-哌啶醇亞甲基-白楊素28-29
- 3.4 6-乙;-8-羥乙基哌嗪亞甲基-白楊素29
- 3.5 6-乙酰基-8-脯氨醇(+)亞甲基-白楊素29-31
- 3.6 6-乙;-8-嗎啉亞甲基-白楊素31-32
- 3.7 6-乙酰基-8-硫嗎啉亞甲基-白楊素32-33
- 3.8 6-乙;-8-甲基哌嗪亞甲基-白楊素33-34
- 3.9 6-乙酰基-8-哌啶亞甲基-白楊素34
- 3.10 6-乙酰基-8-哌嗪亞甲基-白楊素34-35
- 3.11 脂水分配系數(shù)35-36
- 3.12 體外抗腫瘤活性初步篩選36-38
- 結論38-39
- 參考文獻39-43
- 附圖43-51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51-52
- 致謝52-5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秋亞;王燁娟;高錦紅;;白楊素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理活性研究進展[J];化學研究;2011年01期
2 郭蒙;王亞琳;李丹;高慶宇;李麗敏;;白楊素在非水溶劑中的伏安行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年05期
3 陳曉嵐;張守仁;屈凌波;袁金偉;周亞東;柳乃方;趙玉芬;;新型白楊素-7-氨基磷酸酯衍生物的合成與波譜學研究[J];波譜學雜志;2009年02期
4 尚永輝;李華;孫家娟;劉彬;鄭敏燕;;白楊素磺酸鹽與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2年02期
5 姚俊麗;滕秀蘭;馬永鈞;周敏;潘玉瑩;楊海青;;白楊素增敏熒光法測定糧食樣品中的痕量錳[J];化學試劑;2009年08期
6 宋秀道;何軍;馬錦;劉運美;鄭興;雷小勇;郭玉;;白楊素甘氨酸類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J];高等學;瘜W學報;2014年07期
7 范小飛;景臨林;馬慧萍;樊鵬程;賈正平;;白楊素糖苷類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結構表征[J];化學試劑;2013年11期
8 劉媛;龍梅;謝孟峽;;白楊素與不同構型人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機制[J];物理化學學報;2013年12期
9 史娟;楊海濤;;白楊素及其磺化配合物的研究進展[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3期
10 凌新龍;黃繼偉;林海濤;;白楊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J];廣西工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凌云;;白楊素的抗腫瘤作用研究進展[A];2009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九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9年
2 凌云;;白楊素的抗腫瘤作用研究進展[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3 趙菲菲;姚旭;黃進;羅星;鄭自通;劉運美;郭玉;鄭興;廖端芳;;含碘白楊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A];藥學發(fā)展前沿論壇及藥理學博士論壇論文集[C];2008年
4 陳秀霞;張國文;郭金保;王俊杰;;熒光光譜法研究白楊素與牛血清白蛋白的結合反應[A];第十五屆全國分子光譜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8年
5 李欣;熊習昆;陳美芬;楊穎;黃俊明;楊杏芬;;白楊素增強TRAIL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作用研究[A];2010廣東省預防醫(yī)學會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10年
6 趙楠;張國文;;白楊素與人免疫球蛋白結合作用的熒光光譜法研究[A];第十屆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年會暨第十屆全國原子光譜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肖金婷;翟輝;么陽;郝峻巍;;白楊素對實驗性自身免疫性神經炎大鼠的治療作用及機制[A];山東省2013年神經內科學學術會議暨中國神經免疫大會2013論文匯編[C];2013年
8 郭修晗;趙偉杰;王世盛;;河南蜂膠的化學成分研究[A];大連理工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學術論文集(第2卷)[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欣;白楊素聯(lián)合順鉑促進腫瘤細胞凋亡作用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劉剛;白楊素抗血小板及抗血栓作用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3 彭圣明;白楊素偶聯(lián)一氧化氮供體衍生物的合成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促血管生成活性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金華;白楊素及羥乙基白楊素對急慢性腦缺血大鼠的保護作用[D];蘭州大學;2015年
2 李倩;白楊素對早期糖尿病大鼠的抗氧化作用及冠脈收縮性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姚靜;白楊素對慢性支氣管哮喘模型氣道炎癥和氣道重塑的影響以及機制探討[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田晴晴;白楊素對大鼠正常及急性高糖損傷主動脈舒張功能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5 林蘇蕓;白楊素、染料木素對黃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機理及構效關系研究[D];南昌大學;2016年
6 魏云;含碘白楊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甲狀腺癌活性的研究[D];南華大學;2016年
7 趙子m,
本文編號:6714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671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