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棕色棉色素的液相色譜分離及縮合單寧的定量分析
本文關鍵詞:天然棕色棉色素的液相色譜分離及縮合單寧的定量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天然棕色棉纖維 縮合單寧 高效液相色譜 正丁醇-鹽酸法 色素 分離
【摘要】:天然彩色棉是一種綠色、環(huán)保型纖維,具有天然色彩,不必人工染色,減少了染色所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同時擁有抗菌性、抗氧化性和阻燃性等一系列性能,因此一直備受青睞。但天然彩色棉纖維品質差、色譜單一和色澤不穩(wěn)定等缺點制約了天然彩色棉纖維的發(fā)展及應用。對天然棕色棉色素組分的研究,以期能得到棕色棉色素組分的結構,從本質上了解天然棕色棉色澤不穩(wěn)定的源頭,以便采取措施解決或者有效避開棕色棉色澤不穩(wěn)定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天然棕色棉纖維推廣及應用具有指導意義。本課題選用天然棕色棉纖維為研究對象,首先對天然棕色棉色素組分通過自填C18層析柱分離,分析研究色素的多組分特性;然后利用正丁醇-鹽酸法與棕棉色素發(fā)生顯色反應,通過紫外分光光度計進行比色法測定,研究棕色棉色素中縮合單寧含量;最后對不同色澤的棕棉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譜進行了比較分析。甲醇水溶液為流動相經(jīng)C18柱梯度淋洗棕棉粗提色素的液相色譜,表明在保留時間為5min內(nèi)的物質分離度較好,其中保留時間為1.4min的物質含量較高,隨后在保留時間為7-17min出現(xiàn)一個不易分離的“饅頭峰”。通過自填C18層析柱,對天然棕色棉粗提色素采用濃度從低到高的甲醇水溶液依次淋洗,得到系列淋洗物,并進行高效液相色譜和紫外分光光度檢測。研究表明,5%甲醇溶液可以將保留時間為1.4min的色素組分物質完全淋洗出來,可以用來進行保留時間為1.4min物質的富集;采用不同極性的淋洗液(不同甲醇濃度)進行淋洗,能將“饅頭峰”(高效液相色譜圖中保留時間為7-17min)初步分開,但液相色譜顯示的不是單一尖銳的峰,得到的依然是混合物。這說明棕棉色素中的“饅頭峰”物質的確是由極性不同的物質構成,但本文研究采用的液相色譜條件還不足以將饅頭峰物質精細地分開。不同甲醇濃度溶液梯次淋洗得到的各棕棉色素組分的紫外光譜非常相似,說明這些色素組分物質具有極為相似的結構。采用正丁醇-鹽酸法來定量研究棕棉色素中縮合單寧的含量,實驗確定了定量測定分析縮合單寧含量的方法。用棕棉色素與正丁醇鹽酸溶液在95℃水浴加熱1h,待顯色反應完全后測定紫外光譜,利用波長500nm處的吸收峰進行比色法測定縮合單寧的含量。在本文的實驗條件下,提取的棕棉色素中縮合單寧含量僅為1.57%。對應于液相色譜中的色素物質,保留時間為5min以內(nèi)的物質,不含縮合單寧?s合單寧主要處于“饅頭峰”位置,數(shù)據(jù)表明整個“饅頭峰”保留時間跨度內(nèi)都含有縮合單寧,但縮合單寧只是“饅頭峰”物質的一部分,其他物質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天然淺棕棉、棕棉和深棕棉色素提取物色譜圖峰形非常接近,均在保留時間為1.4min、1.7min和1.8min處有物質流出,其中淺棕棉色素中這三種色素物質百分比含量是最高。對于棕棉和深棕棉色素提取物,在保留時間為2.3min和2.8min處有物質流出,而淺棕棉色素提取物則在保留時間為2.5min、2.9min和3.3min處有明顯物質流出,說明在保留時間5min內(nèi)三種棕色棉的色素組分既有類似又有所不同。在保留時間為7~17min范圍內(nèi)3種棕棉色素中均非常一致的顯示為“饅頭峰”,但“饅頭峰”也有所不同。棕色棉色素中含有縮合單寧物質但含量不高,還含有一類極性和結構可能非常類似但不易分離的物質。不同色澤的棕棉色素提取物的液相色譜非常類似,因而結構和組分相似。論文研究進一步證明了天然棕色棉色素組分的復雜性。
【關鍵詞】:天然棕色棉纖維 縮合單寧 高效液相色譜 正丁醇-鹽酸法 色素 分離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52.63;TS102.21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緒論12-23
- 1.1 天然彩色棉12-14
- 1.1.1 天然彩色棉培育歷史12-13
- 1.1.2 天然彩色棉的種類13
- 1.1.3 天然彩色棉亟待解決的問題13-14
- 1.2 天然彩色棉纖維研究狀況14-18
- 1.2.1 天然彩色棉纖維結構14-16
- 1.2.2 天然彩色棉纖維的性能16-18
- 1.2.2.1 天然彩色棉纖維的抗菌性能16-17
- 1.2.2.2 天然彩色棉纖維的抗紫外線性能17
- 1.2.2.3 天然彩色棉纖維的阻燃性能17
- 1.2.2.4 天然彩色棉纖維的抗氧化性17-18
- 1.2.2.5 天然彩色棉纖維的其它性能18
- 1.3 天然彩色棉纖維色素研究狀況18-21
- 1.3.1 天然彩色棉色素變色規(guī)律18-19
- 1.3.2 天然彩色棉色素遺傳學規(guī)律19
- 1.3.3 天然彩色棉色素的形成及影響因素19-20
- 1.3.4 天然彩色棉色素的結構研究狀況20-21
- 1.4 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21-22
- 1.5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22-23
- 第二章 天然棕色棉色素多組分特性的研究23-33
- 2.1 實驗部分24-25
- 2.1.1 實驗材料與試劑24
- 2.1.2 實驗方法24-25
- 2.1.2.1 色素的提取24
- 2.1.2.2 色素的初步分離24
- 2.1.2.3 色素的精分24-25
- 2.1.2.4 HPLC檢測25
- 2.1.2.5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檢測25
- 2.2 結果與分析25-32
- 2.2.1 棕棉色素各組分的反相C18高效液相色譜25-31
- 2.2.2 棕棉色素各組分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光譜31-32
- 2.3 結論32-33
- 第三章 天然棕色棉色素中縮合單寧的定量分析33-48
- 3.1 實驗部分34-37
- 3.1.1 實驗材料與試劑34-35
- 3.1.2 實驗方法35-37
- 3.1.2.1 棕棉色素的提取與色素溶液的制備35
- 3.1.2.2 原花青素標準品溶液的制備35-36
- 3.1.2.3 最大吸收波長的測定36
- 3.1.2.4 正丁醇-鹽酸法對縮合單寧的專一性檢測36
- 3.1.2.5 棕棉色素DMACA-鹽酸法與香草醛-鹽酸法檢測36
- 3.1.2.6 棕棉色素的標準曲線的建立36
- 3.1.2.7 棕棉色素中縮合單寧的檢測36-37
- 3.2 結果與分析37-47
- 3.2.1 棕棉色素的最大波長的測定37-38
- 3.2.2 正丁醇-鹽酸法定量縮合單寧的專一性38-40
- 3.2.3 DMACA鹽酸法和香草醛鹽酸法檢測棕棉色素中縮合單寧40-41
- 3.2.4 棕棉色素中縮合單寧的檢測41-46
- 3.2.5 天然棕色棉粗提色素中縮合單寧含量46-47
- 3.3 結論47-48
- 第四章 天然棕色棉色素組分純化分離研究48-59
- 4.1 實驗部分48-49
- 4.1.1 實驗材料與試劑48
- 4.1.2 實驗方法48-49
- 4.1.2.1 色素的提取及檢測48
- 4.1.2.2 色素的接樣富集與檢測48-49
- 4.1.2.3 色素反復接樣純化與檢測49
- 4.2 結果與分析49-58
- 4.2.1 不同深淺天然棕色棉提取的色素HPLC檢測圖49-53
- 4.2.2 色素的半制備柱接樣富集及檢測53-56
- 4.2.3 色素的分析柱反復純化及檢測56-58
- 4.3 結論58-59
- 第五章 結論59-60
- 參考文獻60-64
- 致謝64-65
- 附錄6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伯陶;淺議天然彩色棉的色彩及其產(chǎn)品加工中的幾個問題[J];棉紡織技術;2002年05期
2 胡伯陶;天然彩色棉的現(xiàn)狀和展望[J];棉紡織技術;2004年02期
3 唐志榮,李茂松,周文龍,陳廣利;天然彩色棉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絲綢;2004年02期
4 胡伯陶;天然彩色棉開發(fā)與應用研究[J];紡織信息周刊;2004年21期
5 胡伯陶;如何識別天然彩色棉面料的真?zhèn)蝃J];紡織信息周刊;2004年22期
6 ;新疆天然彩色棉開始標準化[J];紡織信息周刊;2004年30期
7 ;我國首批天然彩色棉布試制成功[J];纖維標準與檢驗;1998年08期
8 伯陶;部分國家研究開發(fā)天然彩色棉動態(tài)[J];中國紡織經(jīng)濟;1999年11期
9 伯陶;天然彩色棉制品有關知識問答[J];中國紡織經(jīng)濟;1999年11期
10 邢軍巍;天然彩色棉與生態(tài)時裝[J];纖維標準與檢驗;199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新棉;李付振;包立生;趙連英;葉堯良;王世林;;天然彩色棉現(xiàn)狀與未來發(fā)展策略[A];中國棉花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邱新棉;蘇成付;李付振;包立生;趙連英;;天然彩色棉研究策略及發(fā)展設想[A];中國棉花學會2011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3 邱新棉;;天然彩色棉研究進展及其問題的解決途徑[A];中國棉花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七次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4 邱新棉;李付振;包立生;王世林;;發(fā)展我國天然彩色棉的幾點建議[A];中國棉花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邱新棉;李付振;包立生;王世林;;積極穩(wěn)妥有序發(fā)展我國天然彩色棉[A];中國棉花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6 邱新棉;王菊琴;朱金慶;吳列洪;趙連英;包立生;王世林;章正武;秦宏;;天然彩色棉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A];中國棉花學會2005年年會暨青年棉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5年
7 湯壽伍;劉海峰;宋武;潘存勝;;中國天然彩色棉產(chǎn)業(yè)發(fā)展與展望[A];中國棉花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8 張振南;趙天鵬;;我國天然彩棉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剖析[A];中國棉花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匯編[C];2004年
9 郭寶德;黃穗蘭;冀麗霞;楊芬;;天然彩色棉產(chǎn)量及相關性狀的配合力分析[A];中國棉花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10 宋景濤;門文娟;;天然彩色棉的開發(fā)[A];金f杯第一屆全國棉紡織行業(yè)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論壇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紅;天然彩色棉 紡織行業(yè)的奇葩[N];中國紡織報;2001年
2 胡伯陶;彩色棉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N];中國紡織報;2003年
3 謝壽球;彩棉“活化石”見證壯族棉紡織燦爛歷史[N];中國民族報;2005年
4 記者 吳郁真;新疆天然彩色棉花產(chǎn)業(yè)世界領先[N];中國企業(yè)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吳志紅;彩棉產(chǎn)業(yè):花開幾時?[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3年
6 馬衛(wèi)平;烏洽會彩棉產(chǎn)品獲好評[N];中國紡織報;2008年
7 文凡;致力推廣綠色服裝消費意識[N];市場報;2004年
8 趙小林;中國天然彩色棉產(chǎn)業(yè)未來發(fā)展與展望[N];中國特產(chǎn)報;2007年
9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李文斌;科技讓棉花靚起來[N];科技日報;2003年
10 王繼征;彩棉本色天然亦時尚[N];中國紡織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陳莉;天然彩色棉吸濕性能及針織物濕舒適性能的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6年
2 張祥;天然彩色棉品種生長生理特征及其調(diào)節(jié)研究[D];揚州大學;2008年
3 唐志榮;天然彩色棉色素組分、結構及其相關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3年
4 馮鴻杰;天然彩色棉纖維色素物質的鑒定及其代謝機制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嚴猛;天然棕色棉色素的液相色譜分離及縮合單寧的定量分析[D];浙江理工大學;2016年
2 梁光雁;天然彩色棉的固色工藝探討[D];東華大學;2004年
3 劉芳;天然彩色棉與染色棉鑒別方法的研究[D];東華大學;2008年
4 高敏君;天然彩色棉產(chǎn)品抗紫外線處理的研究[D];東華大學;2004年
5 周旭玲;天然彩色棉/真絲混紡紗線及其產(chǎn)品的結構與性能[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6 時松存;天然彩色棉色素生態(tài)處理研究與應用探討[D];東華大學;2005年
7 馬書芳;天然彩棉紡織品環(huán)!坝』ā惫に囂接慬D];東華大學;2010年
8 馬明波;天然棕色棉色素的分離、結構及其抗菌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2年
9 張麗;天然彩色棉品種纖維品質性狀形成特征及生長調(diào)節(jié)劑調(diào)節(jié)效應研究[D];揚州大學;2008年
10 姚佳;天然彩色棉/繭絲交織物色澤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6084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608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