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對水解的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分子行為和性能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環(huán)境對水解的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分子行為和性能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部分水解的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 pH 鹽度 十二烷基磺酸鈉 耗散顆粒動力學
【摘要】:以介觀模擬耗散顆粒動力學(DPD)方法為主,結合部分實驗,研究了環(huán)境條件包括p H、鹽度以及外加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磺酸鈉(SLS)對疏水改性水解聚丙烯酰胺(HMHPAM)的分子行為和體相及界面性質(zhì)的影響.將均方根末端距量化表征的聚合物伸展程度與其體相黏度結合起來,通過調(diào)整相互作用參數(shù)分別討論了無機鹽的水化作用和靜電作用對聚電解質(zhì)HMHPAM分子行為的影響,確定HMHPAM的最佳應用環(huán)境.進一步研究了表面活性劑SLS對HMHPAM界面性質(zhì)和體相性質(zhì)的影響,提出了作用機制.
【作者單位】: 青海民族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關鍵詞】: 部分水解的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 pH 鹽度 十二烷基磺酸鈉 耗散顆粒動力學
【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學基金(基金號2013-Z-901,2015-HZ-811)資助項目
【分類號】:O633.22
【正文快照】: 近年來部分水解的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HMHPAM在油田三次采油中的應用很受關注.HMHPAM因其良好的溶解度和增黏性能,可在較大程度上提高原油的驅(qū)油效率.HMHPAM溶液在驅(qū)替過程中易受油田環(huán)境的影響,特別是在較高鹽度和較低p H環(huán)境中HMHPAM體系黏度顯著下降,導致原油采收率大幅降低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倩;劉莉;張琴;;納米SiO_2疏水改性研究及應用進展[J];材料導報;2007年07期
2 陳洪,韓利娟,徐鵬,羅平亞;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增粘機理研究[J];物理化學學報;2003年11期
3 白宇;黃正宏;康飛宇;;碳表面親疏水改性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13年03期
4 袁瑞;李英;方洪波;王瑋;;部分水解的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分子構型與體相行為的關系[J];物理化學學報;2013年04期
5 張建合;聚4-乙烯吡啶的疏水改性及結構表征[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4期
6 宮瑞英;吳文輝;史學峰;王健全;;疏水改性羥丙基胍膠(Hm-HPG)水溶液黏度行為研究[J];精細化工;2008年10期
7 張正光;羅學剛;;魔芋葡甘聚糖材料疏水改性的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07年03期
8 王惠廈;姚林;丁彬;羅健輝;周歌;江波;;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溶液的分子模擬[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13年05期
9 侯維敏;于云;胡學兵;于洋;米樂;宋力昕;;Al_2O_3微濾膜的超疏水改性研究[J];無機材料學報;2013年08期
10 原續(xù)波;張志華;張玉新;顧鳴岐;張鵬;趙維;盛京;;膽固醇疏水改性葡聚糖聚醛的pH響應性自組裝[J];天津大學學報;2006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燕妮;郭天瑛;;殼聚糖微球表面疏水改性及對蛋白質(zhì)的吸附和釋放行為[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2 樊艷茹;王毅琳;王金本;;雙鏈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與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相互作用[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3 吳瓊;欒志強;李凱;葉平偉;梁赤勇;;蜂窩分子篩疏水改性研究[A];2014第二屆中國指揮控制大會論文集(下)[C];2014年
4 孫琴琴;姜蓉;;光調(diào)控疏水改性的聚丙烯酸鈉與CTAB混合體系的流變性質(zhì)[A];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第2分會:溶液中的聚集與分子組裝[C];2013年
5 李姝靜;吳飛鵬;李妙貞;王爾擰;;水溶性β-環(huán)糊精聚合物和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主客體相互作用[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鄭嵐;超臨界CO_2中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及復合材料的合成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2 姜國慶;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和水凝膠的制備與性質(zhì)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徐曉慧;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分子形態(tài)及流變學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2 王建航;兼具表面活性的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和評價[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3 馮潤強;疏水改性丙烯酸乳液增稠劑的合成及其流變行為[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4 劉瑞;樹枝狀疏水改性堿溶丙烯酸乳液合成及其流變學行為[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5791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579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