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學論文 >

金屬納米粒子(Mn與Cu)負載型鈰基催化劑結構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26 16:30

  本文關鍵詞:金屬納米粒子(Mn與Cu)負載型鈰基催化劑結構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DFT CeO_2 Cu_n Mn_x 吸附結構


【摘要】:金屬原子在CeO2載體表面的結構分為三種情況:單原子分散、二維團簇平鋪或團聚成三維納米金屬粒子。對不同類型的金屬、不同的負載量,哪種結構更可能呢?這取決于金屬-金屬和金屬-CeO2間的相互作用強弱、CeO2表面結構、金屬負載量等影響因素。論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論方法,以Mnx/CeO2、 Cun/CeO2模型催化劑為例,系統(tǒng)探究了其穩(wěn)定構型及其影響因素。此外,對H/H2O在CeO2表面的吸附行為進行了初步研究。對Mnx/CeO2模型催化劑,當Mn覆蓋度較低時(1x≤4),Mn在計量CeO2(111)表面趨向于均勻分散在氧洞位,Mn-O間的相互作用強于Mn-Mn間的作用。隨著Mn原子覆蓋度的增加(4x≤17),Mnx/CeO2(111)趨向于平鋪在表面,而非形成3D團聚結構。當CeO2(111)表面存在氧空位時,對Mnx(x=1~3),其在CeO2-δ(111)表面的氧頂位、氧洞位吸附能較完整表面略有增加,即氧空位的存在增強了Mn金屬與載體間的相互作用;當x=4時,Mn4在氧頂位、三維立體結構吸附有所增加,而氧洞位的構型吸附能降低,這是由于表面氧空位的存在減少了其在氧洞位的Mn-O成鍵數(shù),削弱了Mn與載體的相互作用,使結構穩(wěn)定性降低。通過系統(tǒng)研究Cun(1≤n≤10)團簇在Ce02不同終端表面的結構,我們發(fā)現(xiàn):當1n≤2時,Cu原子趨向于分散吸附在CeO2(111)洞位;n=3時,Cu3趨向于呈三角形平鋪在CeO2(111)表面;而3n≤10時,Cun團簇趨于團聚成穩(wěn)定的3D狀結構,Cu-Cu和Cu-CeO2的共同作用增強了結構的穩(wěn)定性。我們總結出Cun/CeO2(111)體系的結構穩(wěn)定性與Cun團簇排布方式、底層Cu原子數(shù)/上層Cu原子數(shù)比等因素有關。而當氧空位濃度增大時,氧空位對Cu團簇體系穩(wěn)定性的阻礙作用增強。這可能是氧空位削弱了Cu-CeO2間相互作用。從吸附能數(shù)據(jù)來看,Cu團簇在線形、三角形氧空位存在的CeO2-δ(111)表面吸附強度相近。另外,Cu團簇在CeO2-δ(111)表面的結構與計量表面趨勢一致,會形成3D團簇結構。Cun沉積在Ce02(110)時,當n=1-3時,Cu傾向于吸附在跨排短O-O橋位;當4n6時,Cun在Ce02(110)吸附在跨排短O-O橋位的結構最穩(wěn)定;而當7n10時,Cun/CeO2(110)穩(wěn)定結構轉變?yōu)榉挚鐑膳欧稚仢M,再成排團聚為三維團簇結構;10n15時,Cun/CeO2(110)穩(wěn)定結構趨于先分跨兩排鋪滿,再跨排團聚吸附。而對Cun/CeO2(100)體系,當n=1時,Cu吸附于沿x軸O-O橋最穩(wěn)定;2n8時,Cun/CeO2(100)趨于單層分散于沿x軸O-O橋位;當n=9時,Cun/CeO2(100)結構趨勢發(fā)生轉變,最穩(wěn)定結構是沿x軸呈三維團聚排布。通過對H/H2O-CeO2(111)體系的理論研究發(fā)現(xiàn),在Ce02(111)或CeO2-δ(111)表面,H傾向于吸附在O頂位形成表面OH結構;H20在Ce02(111)表面Ce頂位吸附結構最穩(wěn)定;當表面存在一個氧空位時,H20呈直立狀吸附在氧空位處;當表面存在線型、三角型氧空位時,H20分子直立狀吸附在氧空位邊緣處,其中一個H與朝向表層O,說明H20中的H傾向與表層O成鍵。因此,H20在CeO2-δ(111)表面的吸附結構穩(wěn)定性與距離氧空位的遠近、H20的空間位置以及H20中H原子的取向等因素有關。
【關鍵詞】:DFT CeO_2 Cu_n Mn_x 吸附結構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43.36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文獻綜述9-21
  • 1.1 鈰基催化劑簡介9-11
  • 1.1.1 CeO_2的模型結構與性質(zhì)9-10
  • 1.1.2 CeO_2上摻雜金屬的研究10
  • 1.1.3 CeO_2上負載金屬的研究10-11
  • 1.2 M-CeO_2在實驗方面的研究11-14
  • 1.2.1 Mn-CeO_2體系11-12
  • 1.2.2 Cu-CeO_2體系12-13
  • 1.2.3 H/H_2O-CeO_2體系13-14
  • 1.3 M-CeO_2在理論方面的研究14-17
  • 1.3.1 Mn-CeO_2體系14-16
  • 1.3.2 Cu-CeO_2體系16
  • 1.3.3 H/H_2O-CeO_2體系16-17
  • 1.4 選題依據(jù)與研究內(nèi)容17-21
  • 1.4.1 選題依據(jù)18
  • 1.4.2 研究內(nèi)容18-21
  • 第二章 研究方法21-25
  • 2.1 DFT21-23
  • 2.2 Materials Studio23
  • 2.3 VASP23-25
  • 第三章 Mn-CeO_2(111)催化劑的吸附行為研究25-35
  • 3.1 計算方法與模型26-27
  • 3.2 Mn_x/CeO_2(111)體系的吸附行為研究27-33
  • 3.2.1 Mn_x/CeO_2(111)計算方法的確定27-29
  • 3.2.2 Mn_x/CeO_2(111)的吸附行為研究29-32
  • 3.2.3 Mn_x/CeO_(2-δ)(111)的吸附行為研究32-33
  • 3.3 結論33-35
  • 第四章 Cu-CeO_2(111)/Cu-CeO_(2-δ)(111)催化劑吸附行為研究35-49
  • 4.1 計算方法與模型35-36
  • 4.2 Cu_n-CeO_2(111)體系吸附行為分析36-46
  • 4.2.1 Cu_n/CeO_2(111)吸附行為分析36-41
  • 4.2.2 Cu_n/CeO_(2-δ)(111)(δ=x、3x、3x-L)吸附行為分析41-46
  • 4.3 結果與討論46-49
  • 第五章 Cu-CeO_2(110)/(100)催化劑吸附行為研究49-65
  • 5.1 計算方法與模型49-50
  • 5.2 Cu_n/CeO_2(110)催化劑吸附行為分析50-57
  • 5.3 Cu_n/CeO_2(100)催化劑吸附行為分析57-62
  • 5.4 結論62-65
  • 第六章 H/H_2O在CeO_2(111)/CeO_(2-δ)(111)上的吸附行為研究65-73
  • 6.1 計算方法與模型65
  • 6.2 H、H_2O/CeO_2(111)體系的吸附行為研究65-71
  • 6.2.1 H/CeO_2(111)的吸附結構研究65-66
  • 6.2.2 H/CeO_(2-δ)(111)的吸附結構研究66-67
  • 6.2.3 1H_2O/CeO_2(111)的吸附結構研究67-68
  • 6.2.4 1H_2O/CeO_(2-δ)(111)(δ=x、3x-L、3x-t)的吸附結構研究68-71
  • 6.3 結論71-73
  • 參考文獻73-81
  • 作者簡介、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81-83
  • 致謝83-8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澤全;胡蓉;郭晶;茹黎月;王海華;;TiO_2氧空位形成的影響因素[J];材料科學與工藝;2012年02期

2 王道,葉青,龍潔,金鈞;釤對不同氧空位SnO_2氣敏性能的影響[J];中國稀土學報;1999年01期

3 侯清玉;張躍;張濤;;銳鈦礦氧空位與氧空位和碳摻雜兩種模型鍵型轉化的理論研究[J];功能材料;2008年05期

4 孔德生;劉海燕;呂文華;范文娟;郁章玉;馮媛媛;;鈦表面二氧化鈦膜中氧空位點缺陷傳輸性能的電化學研究[J];電化學;2009年03期

5 路新瀛,梁開明,顧守仁,方鴻生,鄭燕康,劉鵬;氧空位對氧化鋯相結構穩(wěn)定性及相變過程的影響[J];硅酸鹽學報;1996年06期

6 王金霞,王斯婷;BaCe_(1-x)Y_xO_(3-δ)質(zhì)子導體的制備與性能[J];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2005年05期

7 梁超倫;江丹;黃烘;程小寧;趙文霞;;ZrO_2氧空位顯微結構的高分辨電鏡研究[J];分析測試學報;2009年06期

8 楊晨星;劉廷禹;程志君;甘海秀;;含氧空位SrTiO_3晶體電子結構研究[J];人工晶體學報;2012年01期

9 嚴非男;陳俊;張海燕;劉廷禹;;含氧空位BaWO_4晶體的電子結構和吸收光譜的研究[J];人工晶體學報;2012年06期

10 孟彬;孫躍;赫曉東;李明偉;;EB-PVD制備YSZ涂層的氧空位和晶體學織構表征[J];材料科學與工藝;2007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成永紅;盛雪;;基于分子模擬的LaSrCoO_4材料氧空位的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工程電介質(zhì)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楊建軍;王巖;景明俊;;氧空位在TiO_2可見光響應中的作用機理[A];第十三屆全國太陽能光化學與光催化學術會議學術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巖;可見光活性二氧化鈦的制備及氧空位與摻雜的N(或修飾的金屬)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機制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2 陶景超;稀土元素(鈰、鈧)與氧化鋯材料形成的氧空位及其應用基礎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望舒;基于氧空位的TiO_2光催化氧化行為研究[D];福州大學;2014年

2 顧經(jīng)偉;Eu_(0.5)Ba_(0.5)TiO_(3-δ)薄膜的制備及氧空位對其物性的影響[D];蘇州大學;2016年

3 王秀秀;負載、摻雜CeO_2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催化性質(zhì)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4 胡昌;YFe_(0.5)Cr_(0.5)O_(3-X)非晶薄膜電致阻變特性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5 姚小丹;金屬納米粒子(Mn與Cu)負載型鈰基催化劑結構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6年

6 王立娜;氧空位對氧化鋅光學性質(zhì)的影響研究[D];燕山大學;2011年

7 張勁;二氧化鉿中氧空位性質(zhì)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8 周克斌;氧空位濃度對鈣鈦石型催化劑性能的影響[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0年

9 龍?zhí)?Ag-S共摻ZnO的氧空位自補償抑制及穩(wěn)定p型轉化的實現(xiàn)[D];燕山大學;2015年

10 崔立霞;CeO_2表面的電子局域性質(zhì)及其對CO催化氧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57733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57733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38c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