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硒代蛋氨酸衍生物的合成表征與安全性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2-11-04 22:50
以L-硒代蛋氨酸、月桂酰氯和油酰氯為主要原料通過肖頓-鮑曼縮合和酯化反應得到了N-;-L-硒代蛋氨酸衍生物,產(chǎn)物運用核磁共振(NMR)技術(~1H NMR,13C NMR)表征確認。采用噻唑藍(MTT)比色法研究了目標化合物對人體正常肝細胞(HL-7702)和大鼠腎小管上皮細胞(NRK-52E)的細胞毒性。結果表明,合成的目標化合物對人體正常肝細胞(HL-7702)和大鼠腎小管上皮細胞(NRK-52E)細胞毒性較低,當2種目標化合物的濃度達1 920μmol/L時,細胞存活率均大于75%,證明合成的硒代蛋氨酸衍生物是一種低毒的硒代化合物,對于擴大硒代蛋氨酸在油脂類食品和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領域的應用具有一定潛力。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1.2 儀器與設備
1.3 合成方法
1.4 N-;-L-硒代蛋氨酸甲酯對人體正常肝細胞(HL-7702)和大鼠腎小管上皮細胞(NRK-52E)的細胞毒性評價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chǎn)物的結構表征
2.2 目標化合物細胞毒性結果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硒代蛋氨酸的生物學功能及在蛋雞生產(chǎn)中的應用[J]. 孟田田,劉怡琳,張彬,吳信,印遇龍. 動物營養(yǎng)學報. 2017(12)
[2]異海松基水楊酰腙的合成及細胞毒性評價[J]. 劉娟娟,盧言菊,陳玉湘,趙振東. 林產(chǎn)化學與工業(yè). 2017(04)
[3]富硒食用油的研發(fā)現(xiàn)狀及展望[J]. 徐豐圓,劉童瑩,余楨婷,劉玉環(huán),鄒慧芳,王允圃,鄭洪立,巫小丹,阮榕生,劉洋,彭強.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7(15)
[4]HPLC-ICP-MS在植物有機硒形態(tài)分析中的應用現(xiàn)狀[J]. 米秀博,邵樹勛,張靜,龍勝橋. 地球與環(huán)境. 2014(04)
[5]5種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酯化效率研究[J]. 黃崢,盛靈慧,馬康,高運華,王晶,李保山. 中國油脂. 2013(09)
[6]硒及微生物富硒研究進展[J]. 鄒宇,于俊林,徐晶,夏光輝.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06(09)
[7]硒的天然有機化及富硒谷物食品[J]. 鄭建仙,李璇. 食品工業(yè). 1997(03)
本文編號:3701475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1.2 儀器與設備
1.3 合成方法
1.4 N-;-L-硒代蛋氨酸甲酯對人體正常肝細胞(HL-7702)和大鼠腎小管上皮細胞(NRK-52E)的細胞毒性評價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chǎn)物的結構表征
2.2 目標化合物細胞毒性結果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硒代蛋氨酸的生物學功能及在蛋雞生產(chǎn)中的應用[J]. 孟田田,劉怡琳,張彬,吳信,印遇龍. 動物營養(yǎng)學報. 2017(12)
[2]異海松基水楊酰腙的合成及細胞毒性評價[J]. 劉娟娟,盧言菊,陳玉湘,趙振東. 林產(chǎn)化學與工業(yè). 2017(04)
[3]富硒食用油的研發(fā)現(xiàn)狀及展望[J]. 徐豐圓,劉童瑩,余楨婷,劉玉環(huán),鄒慧芳,王允圃,鄭洪立,巫小丹,阮榕生,劉洋,彭強.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7(15)
[4]HPLC-ICP-MS在植物有機硒形態(tài)分析中的應用現(xiàn)狀[J]. 米秀博,邵樹勛,張靜,龍勝橋. 地球與環(huán)境. 2014(04)
[5]5種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酯化效率研究[J]. 黃崢,盛靈慧,馬康,高運華,王晶,李保山. 中國油脂. 2013(09)
[6]硒及微生物富硒研究進展[J]. 鄒宇,于俊林,徐晶,夏光輝.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06(09)
[7]硒的天然有機化及富硒谷物食品[J]. 鄭建仙,李璇. 食品工業(yè). 1997(03)
本文編號:37014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370147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