ω,ω,ω′,ω′-四溴-2,6-二乙;拎さ暮铣杉俺烊A非線性光學響應
發(fā)布時間:2021-09-07 13:17
合成一種新型化合物ω,ω,ω′,ω′-四溴-2,6-二乙;拎ぃ═BDP),通過IR,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其結構.測定了紫外吸收光譜和熒光發(fā)射光譜.采用密度泛函理論方法計算了TBDP的分子軌道能量和極化率.在脈寬190 fs,激光波長480 nm條件下,采用Z-掃描技術測定了TBDP的三階非線性光學折射系數n2=1.9×10-19 m2·W-1,表現出超快三階非線性光學響應.
【文章來源】:分子科學學報. 2020,36(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6 頁
【部分圖文】:
TBDP的合成反應原理
采用密度泛函理論方法在B3LYP/6-311+G(d)[21-22]水平上對化合物TBDP的電子結構、自然軌道(NBO)和極化率等進行計算,圖4給出了TBDP分子NBO、最高占據分子軌道(HOMO)和最低空分子軌道(LUMO)的電子云圖,所有計算均采用Gaussian09程序[23].通過計算分析,獲得了TBDP分子軌道能量和共軛電子體系的極化率.圖3 TBDP的紫外吸收光譜(a)和熒光發(fā)射光譜(b)
圖2 ω,ω,ω′,ω′-四溴-2,6-二乙;拎さ募t外光譜(a)、 1H NMR(b)、 13C NMR(c)和HR-MS譜(d)圖4 TBDP的分子軌道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型同分異構芘基查爾酮的理論研究和超快三階非線性光學響應[J]. 石玉芳,白楊,孫金魚,李軍,趙明根. 應用化學. 2019(09)
[2]D-π-A-π-D型雙查爾酮衍生物的合成和三階非線性光學性質[J]. 王智卿,陳月菊,鄭蕊,李飛龍,趙明根. 分子科學學報. 2017(03)
[3]乙酰乙酰苯胺類化合物導向的2,2-二溴乙酰苯胺衍生物的合成[J]. 劉衛(wèi)兵,陳翠,邱會華. 有機化學. 2015(02)
[4]Z掃描技術及其在非線性光學材料科學中的應用與進展[J]. 安辛友,吳衛(wèi)東,任維義,張志嬌,汪建軍. 西華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4)
[5]新方法合成α-溴代苯乙酮類化合物[J]. 郭瑞霞,張寶華,史蘭香,史秀肖,郝偉然. 化學試劑. 2010(11)
[6][Bmim][Br3]與羰基化合物的選擇性溴化反應研究[J]. 胡華勇,樂長高. 化工技術與開發(fā). 2006(06)
[7]用溴化銅代替液溴合成對甲氧基-α-溴代苯乙酮[J]. 彭安順,王立斌. 遼寧化工. 2003(01)
碩士論文
[1]π-共軛聚合物的非線性光學特性和一種新的Z-掃描理論[D]. 李霞.河南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389614
【文章來源】:分子科學學報. 2020,36(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6 頁
【部分圖文】:
TBDP的合成反應原理
采用密度泛函理論方法在B3LYP/6-311+G(d)[21-22]水平上對化合物TBDP的電子結構、自然軌道(NBO)和極化率等進行計算,圖4給出了TBDP分子NBO、最高占據分子軌道(HOMO)和最低空分子軌道(LUMO)的電子云圖,所有計算均采用Gaussian09程序[23].通過計算分析,獲得了TBDP分子軌道能量和共軛電子體系的極化率.圖3 TBDP的紫外吸收光譜(a)和熒光發(fā)射光譜(b)
圖2 ω,ω,ω′,ω′-四溴-2,6-二乙;拎さ募t外光譜(a)、 1H NMR(b)、 13C NMR(c)和HR-MS譜(d)圖4 TBDP的分子軌道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型同分異構芘基查爾酮的理論研究和超快三階非線性光學響應[J]. 石玉芳,白楊,孫金魚,李軍,趙明根. 應用化學. 2019(09)
[2]D-π-A-π-D型雙查爾酮衍生物的合成和三階非線性光學性質[J]. 王智卿,陳月菊,鄭蕊,李飛龍,趙明根. 分子科學學報. 2017(03)
[3]乙酰乙酰苯胺類化合物導向的2,2-二溴乙酰苯胺衍生物的合成[J]. 劉衛(wèi)兵,陳翠,邱會華. 有機化學. 2015(02)
[4]Z掃描技術及其在非線性光學材料科學中的應用與進展[J]. 安辛友,吳衛(wèi)東,任維義,張志嬌,汪建軍. 西華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4)
[5]新方法合成α-溴代苯乙酮類化合物[J]. 郭瑞霞,張寶華,史蘭香,史秀肖,郝偉然. 化學試劑. 2010(11)
[6][Bmim][Br3]與羰基化合物的選擇性溴化反應研究[J]. 胡華勇,樂長高. 化工技術與開發(fā). 2006(06)
[7]用溴化銅代替液溴合成對甲氧基-α-溴代苯乙酮[J]. 彭安順,王立斌. 遼寧化工. 2003(01)
碩士論文
[1]π-共軛聚合物的非線性光學特性和一種新的Z-掃描理論[D]. 李霞.河南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3896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338961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