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溶劑中酶催化立體選擇性酯化芳基丙酸類對映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23 11:09
本文分析了酶催化手性拆分過程中,底物對映體過量值ees的變化規(guī)律,論證了可逆反應過程中ees先增大后減小現(xiàn)象的原因,提出兩種能夠增加反應過程中ees最大值ees,max的具體方法,并建立了ees,max的計算方程。根據(jù)所建立的方程,指導了四種芳基丙酸類藥物及藥物中間體(2-苯基丙酸、2-(4-甲基苯基)丙酸、布洛芬和洛索洛芬)進行了手性分離,驗證了提高ees,max方法的可行性以及ees,max理想方程在本類型反應體系中的可靠性。本文的研究結果為一般條件下通過酶催化酯化反應制備高純度芳基丙酸類單一對映體提供了可能性,主要研究工作和結果如下:1.酶催化手性拆分過程中ees值先增加后下降的原因,為快反應對映體反應速率首先受到逆反應的強烈抑制,造成快反應對映體的速率濃度比小于慢反應對映體。進一步針對酶催化酯化反應體系分析提出,增加反應醇濃度以及控制體系水濃度可以提高ees,max值。2.針對本文中...
【文章來源】:湖南理工學院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手性和手性藥物
1.2 手性拆分方法
1.2.1 化學拆分法
1.2.2 結晶拆分法
1.2.3 色譜法
1.2.4 毛細管電泳法
1.2.5 溶劑萃取法
1.2.6 膜拆分法
1.2.7 動力學拆分法
1.3 酶催化手性拆分方法
1.3.1 水溶劑酶催化手性拆分
1.3.2 非水溶劑酶催化手性拆分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義和研究內容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義
1.4.2 本文的研究內容
第2章 酶催化酯化手性拆分過程中ee_s值的研究
2.1 反應體系中ee_(s,max)變化趨勢的理論分析
2.2 酯化反應體系中ee_(s,max)變化趨勢的理論分析
2.3 酯化反應體系中提高ee_(s,max)的條件控制
2.3.1 ee_(s,max)與快反應對映體平衡轉化率Xe的關系
2.3.2 ee_(s,max)與底物濃度的關系
2.3.3 除水劑對ee_(s,max)的影響
2.4 理論分析對實際操作的指導
2.5 小結
第3章 酶催化酯化拆分2-苯基丙酸對映體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試劑和儀器
3.2.2 酶催化酯化實驗
3.2.3 分析方法
3.3 結果與討論
3.3.1 酶種類篩選
3.3.2 有機溶劑種類篩選
3.3.3 溫度的影響
3.3.4 熱力學平衡常數(shù)K和對映選擇性E的確定
3.3.5 2-PPA初始濃度C_A的影響
3.3.6 正己醇初始濃度C_B的影響
3.3.7 酶用量的影響
3.3.8 模型優(yōu)化及驗證
3.4 小結
第4章 酶催化酯化拆分2-(4-甲基苯基)丙酸對映體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試劑和儀器
4.2.2 酶催化酯化實驗
4.2.3 分析方法
4.3 結果與討論
4.3.1 酶種類篩選
4.3.2 有機溶劑種類篩選
4.3.3 溫度的影響
4.3.4 熱力學平衡常數(shù)K和對映選擇性E的確定
4.3.5 2-4-MPPA初始濃度C_A的影響
4.3.6 正己醇初始濃度C_B的影響
4.3.7 酶用量的影響
4.3.8 模型優(yōu)化及驗證
4.4 小結
第5章 酶催化酯化拆分布洛芬對映體
5.1 引言
5.2 實驗部分
5.2.1 試劑和儀器
5.2.2 酶催化酯化實驗
5.2.3 分析方法
5.3 結果與討論
5.3.1 酶種類篩選
5.3.2 有機溶劑種類篩選
5.3.3 溫度的影響
5.3.4 熱力學平衡常數(shù)K和對映選擇性E的確定
5.3.5 布洛芬初始濃度C_A的影響
5.3.6 正己醇初始濃度C_B的影響
5.3.7 酶用量的影響
5.3.8 水濃度C_P的測定
5.3.9 模型優(yōu)化及驗證
5.4 小結
第6章 酶催化酯化拆分洛索洛芬對映體
6.1 引言
6.2 實驗部分
6.2.1 試劑和儀器
6.2.2 酶催化酯化實驗
6.2.3 分析方法
6.3 結果與討論
6.3.1 酶種類篩選
6.3.2 有機溶劑種類篩選
6.3.3 溫度的影響
6.3.4 熱力學平衡常數(shù)K和對映選擇性E的確定
6.3.5 洛索洛芬初始濃度C_A的影響
6.3.6 正己醇初始濃度C_B的影響
6.3.7 酶用量的影響
6.3.8 水濃度C_P的測定
6.3.9 模型優(yōu)化及驗證
6.4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要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效液相色譜手性流動相添加法拆分2-苯丙酸對映體[J]. 鄭燁,顏繼忠,童勝強,李行諾,楚楚. 藥物分析雜志. 2013(05)
[2]高速逆流色譜分離純化EGCG3″Me的研究[J]. 羅正飛,金孝芳,龔正禮,梁名志,王立波,陳繼偉. 分析測試學報. 2011(07)
[3]手性藥物拆分新方法研究進展[J]. 李亮洪,李芬芳,邢健敏. 化工技術與開發(fā). 2011(04)
[4]手性藥物色譜拆分法研究發(fā)展[J]. 項寶石.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9(09)
[5]薄層色譜法在藥物分析中的應用進展[J]. 呂長淮. 中國藥房. 2006(22)
[6]NSAIDs抗炎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 張斌,杜冠華. 中國藥理學通報. 2005(08)
[7]洛索洛芬鈉的高效液相色譜手性拆分[J]. 丁文靜,鄭文華,許旭,王德才,呂龍,梁宏晞,郁韻秋,阮錦滿. 分析化學. 2004(07)
[8]支載液膜雙有機相萃取分離氧氟沙星外消旋體[J]. 唐課文,周春山,蔣新宇. 中國科學(B輯 化學). 2002(06)
[9]關注“手性藥物”[J]. 苑可,戴立信. 科技術語研究. 2002(02)
[10]動力學拆分法的研究進展[J]. 馬紅敏,邵瑞鏈,馬治華,成俊然. 有機化學. 2000(04)
本文編號:3202415
【文章來源】:湖南理工學院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手性和手性藥物
1.2 手性拆分方法
1.2.1 化學拆分法
1.2.2 結晶拆分法
1.2.3 色譜法
1.2.4 毛細管電泳法
1.2.5 溶劑萃取法
1.2.6 膜拆分法
1.2.7 動力學拆分法
1.3 酶催化手性拆分方法
1.3.1 水溶劑酶催化手性拆分
1.3.2 非水溶劑酶催化手性拆分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義和研究內容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義
1.4.2 本文的研究內容
第2章 酶催化酯化手性拆分過程中ee_s值的研究
2.1 反應體系中ee_(s,max)變化趨勢的理論分析
2.2 酯化反應體系中ee_(s,max)變化趨勢的理論分析
2.3 酯化反應體系中提高ee_(s,max)的條件控制
2.3.1 ee_(s,max)與快反應對映體平衡轉化率Xe的關系
2.3.2 ee_(s,max)與底物濃度的關系
2.3.3 除水劑對ee_(s,max)的影響
2.4 理論分析對實際操作的指導
2.5 小結
第3章 酶催化酯化拆分2-苯基丙酸對映體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試劑和儀器
3.2.2 酶催化酯化實驗
3.2.3 分析方法
3.3 結果與討論
3.3.1 酶種類篩選
3.3.2 有機溶劑種類篩選
3.3.3 溫度的影響
3.3.4 熱力學平衡常數(shù)K和對映選擇性E的確定
3.3.5 2-PPA初始濃度C_A的影響
3.3.6 正己醇初始濃度C_B的影響
3.3.7 酶用量的影響
3.3.8 模型優(yōu)化及驗證
3.4 小結
第4章 酶催化酯化拆分2-(4-甲基苯基)丙酸對映體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試劑和儀器
4.2.2 酶催化酯化實驗
4.2.3 分析方法
4.3 結果與討論
4.3.1 酶種類篩選
4.3.2 有機溶劑種類篩選
4.3.3 溫度的影響
4.3.4 熱力學平衡常數(shù)K和對映選擇性E的確定
4.3.5 2-4-MPPA初始濃度C_A的影響
4.3.6 正己醇初始濃度C_B的影響
4.3.7 酶用量的影響
4.3.8 模型優(yōu)化及驗證
4.4 小結
第5章 酶催化酯化拆分布洛芬對映體
5.1 引言
5.2 實驗部分
5.2.1 試劑和儀器
5.2.2 酶催化酯化實驗
5.2.3 分析方法
5.3 結果與討論
5.3.1 酶種類篩選
5.3.2 有機溶劑種類篩選
5.3.3 溫度的影響
5.3.4 熱力學平衡常數(shù)K和對映選擇性E的確定
5.3.5 布洛芬初始濃度C_A的影響
5.3.6 正己醇初始濃度C_B的影響
5.3.7 酶用量的影響
5.3.8 水濃度C_P的測定
5.3.9 模型優(yōu)化及驗證
5.4 小結
第6章 酶催化酯化拆分洛索洛芬對映體
6.1 引言
6.2 實驗部分
6.2.1 試劑和儀器
6.2.2 酶催化酯化實驗
6.2.3 分析方法
6.3 結果與討論
6.3.1 酶種類篩選
6.3.2 有機溶劑種類篩選
6.3.3 溫度的影響
6.3.4 熱力學平衡常數(shù)K和對映選擇性E的確定
6.3.5 洛索洛芬初始濃度C_A的影響
6.3.6 正己醇初始濃度C_B的影響
6.3.7 酶用量的影響
6.3.8 水濃度C_P的測定
6.3.9 模型優(yōu)化及驗證
6.4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要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效液相色譜手性流動相添加法拆分2-苯丙酸對映體[J]. 鄭燁,顏繼忠,童勝強,李行諾,楚楚. 藥物分析雜志. 2013(05)
[2]高速逆流色譜分離純化EGCG3″Me的研究[J]. 羅正飛,金孝芳,龔正禮,梁名志,王立波,陳繼偉. 分析測試學報. 2011(07)
[3]手性藥物拆分新方法研究進展[J]. 李亮洪,李芬芳,邢健敏. 化工技術與開發(fā). 2011(04)
[4]手性藥物色譜拆分法研究發(fā)展[J]. 項寶石.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9(09)
[5]薄層色譜法在藥物分析中的應用進展[J]. 呂長淮. 中國藥房. 2006(22)
[6]NSAIDs抗炎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 張斌,杜冠華. 中國藥理學通報. 2005(08)
[7]洛索洛芬鈉的高效液相色譜手性拆分[J]. 丁文靜,鄭文華,許旭,王德才,呂龍,梁宏晞,郁韻秋,阮錦滿. 分析化學. 2004(07)
[8]支載液膜雙有機相萃取分離氧氟沙星外消旋體[J]. 唐課文,周春山,蔣新宇. 中國科學(B輯 化學). 2002(06)
[9]關注“手性藥物”[J]. 苑可,戴立信. 科技術語研究. 2002(02)
[10]動力學拆分法的研究進展[J]. 馬紅敏,邵瑞鏈,馬治華,成俊然. 有機化學. 2000(04)
本文編號:32024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320241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