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基Pickering乳液穩(wěn)定機理及在葉黃素遞送中的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10 01:15
生物活性物質,如多酚和黃酮等存在溶解性差、易聚集沉淀和易氧化分解等不足,在食品加工及儲存過程中極不穩(wěn)定,導致其在人體的生物利用度很低。淀粉來源廣泛,具有天然、安全和成本低等特點,論文以天然淀粉為原料,系統(tǒng)研究了疏水改性程度、顆粒粒徑大小和油相體積分數(shù)等因素對Pickering乳液多尺度結構的影響及其凝膠化規(guī)律;并通過玉米醇溶蛋白(Zein)復合等方法對淀粉進行“綠色”疏水改性,創(chuàng)制出具有不同疏水特性和功能特性的淀粉基Pickering乳化劑;最后以葉黃素作為疏水性生物活性遞送的模型物質,通過構建不同界面活性和乳液結構的淀粉基Pickering乳液體系,揭示了界面活性及其乳滴結構與生物活性遞送特性之間的構效關系。研究結果為淀粉基Pickering乳化劑的設計和開發(fā)提供理論指導,并豐富和促進Pickering乳液多尺度結構及其功能特性相關性理論,在食品、醫(yī)藥和化妝品等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以不同平均粒徑大小的淀粉球晶(1~5μm)、米淀粉(5~10μm)、蠟質玉米淀粉(10~20μm)和蠟質馬鈴薯淀粉(20~30μm)為原料,通過辛烯基琥珀酸酐(OSA)疏水改性得到取代度(DS)相近和不...
【文章來源】: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4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號表
第一章 緒論
1.1 Pickering乳液
1.1.1 Pickering乳液的穩(wěn)定機理
1.1.2 Pickering乳液的失穩(wěn)機制
1.1.3 Pickering乳液的特點
1.2 淀粉基Pickering乳液的研究進展
1.2.1 天然淀粉
1.2.2 物理改性淀粉
1.2.3 化學改性淀粉
1.2.4 酶法改性淀粉
1.2.5 復合改性淀粉
1.3 淀粉基Pickering乳液的理化性質
1.3.1 乳滴粒徑
1.3.2 乳滴微觀形態(tài)
1.3.3 貯藏穩(wěn)定性
1.3.4 流變學特性
1.3.5 體外消化特性
1.4 淀粉基Pickering乳液的應用研究
1.4.1 食品領域
1.4.2 醫(yī)藥領域
1.4.3 化妝品領域
1.4.4 化工領域
1.5 本論文的立題依據(jù)和研究內容
1.5.1 立題依據(jù)
1.5.2 研究內容
1.6 技術路線
第二章 粒徑大小對疏水改性淀粉穩(wěn)定Pickering乳液性質的影響
2.1 引言
2.2 實驗材料和儀器設備
2.2.1 實驗材料
2.2.2 儀器設備
2.3 試驗方法
2.3.1 OS淀粉的制備
2.3.2 OS淀粉的表征
2.3.3 OS淀粉Pickering乳液的制備
2.3.4 Pickering乳液的表征
2.3.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2.4 結果與討論
2.4.1 OS淀粉的顆粒形貌和粒徑分布
2.4.2 OS淀粉的結構特性
2.4.3 OS淀粉的顆粒潤濕性
2.4.4 OS淀粉的乳化能力
2.4.5 OS淀粉Pickering乳液的貯藏穩(wěn)定性
2.4.6 OS淀粉Pickering乳液的乳滴特性
2.4.7 OS淀粉Pickering乳液的乳析指數(shù)
2.4.8 OS淀粉Pickering乳液的穩(wěn)定機理
2.5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疏水改性取代度對OS淀粉穩(wěn)定Pickering乳液的影響
3.1 引言
3.2 實驗材料和儀器設備
3.2.1 實驗材料
3.2.2 儀器設備
3.3 試驗方法
3.3.1 藜麥淀粉的提取
3.3.2 OS藜麥淀粉的制備
3.3.3 OS藜麥淀粉的表征
3.3.4 Pickering乳液的制備
3.3.5 Pickering乳液的表征
3.3.6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3.4 結果與討論
3.4.1 OS藜麥淀粉的結構特性
3.4.2 OS藜麥淀粉的顆粒特性
3.4.3 OS藜麥淀粉的潤濕性
3.4.4 OS藜麥淀粉穩(wěn)定的Pickering乳液特性
3.4.5 OS藜麥淀粉穩(wěn)定的Pickering乳液凝膠化機理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玉米醇溶蛋白復合淀粉納米粒子的形成、表征及其乳液行為研究
4.1 引言
4.2 實驗材料和儀器設備
4.2.1 實驗材料
4.2.2 儀器設備
4.3 試驗方法
4.3.1 淀粉/zein復合納米粒子的制備
4.3.2 淀粉/zein復合納米粒子的表征
4.3.3 淀粉/zein復合納米粒子的乳液行為
4.3.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4.4 結果與討論
4.4.1 淀粉/zein復合納米粒子形成的影響因素
4.4.2 淀粉/zein復合納米粒子的結構表征
4.4.3 淀粉/zein復合納米粒子的乳液行為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玉米醇溶蛋白復合脫支淀粉納米球晶的制備、表征及其乳液行為研究
5.1 引言
5.2 實驗材料和儀器設備
5.2.1 實驗材料
5.2.2 儀器設備
5.3 試驗方法
5.3.1 Zein/淀粉納米球晶的制備
5.3.2 Zein/淀粉納米球晶的復合效果測試
5.3.3 Zein/淀粉納米球晶的結構表征
5.3.4 Zein/淀粉納米球晶的乳液行為
5.3.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5.4 結果與討論
5.4.1 Zein/淀粉納米球晶的復合效果
5.4.2 Zein/淀粉納米球晶的結構特性
5.4.3 Zein/淀粉納米球晶的形成機理
5.4.4 Zein/淀粉納米球晶的乳液行為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淀粉基Pickering乳液凝膠作為葉黃素遞送載體:界面活性的影響
6.1 引言
6.2 實驗材料和儀器設備
6.2.1 實驗材料
6.2.2 儀器設備
6.3 試驗方法
6.3.1 OS淀粉的制備
6.3.2 OS淀粉的表征
6.3.3 Pickering乳液的制備
6.3.4 Pickering乳液的表征
6.3.5 葉黃素的生物遞送及其穩(wěn)定性評價
6.3.6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6.4 結果與討論
6.4.1 OS淀粉的結構性質
6.4.2 OS淀粉穩(wěn)定的Pickering乳液性質
6.4.3 葉黃素的乳液凝膠遞送評價
6.4.4 界面活性對葉黃素生物遞送的影響機制
6.5 本章小結
結論與展望
一、結論
二、創(chuàng)新點
三、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附件
本文編號:3178389
【文章來源】: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4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號表
第一章 緒論
1.1 Pickering乳液
1.1.1 Pickering乳液的穩(wěn)定機理
1.1.2 Pickering乳液的失穩(wěn)機制
1.1.3 Pickering乳液的特點
1.2 淀粉基Pickering乳液的研究進展
1.2.1 天然淀粉
1.2.2 物理改性淀粉
1.2.3 化學改性淀粉
1.2.4 酶法改性淀粉
1.2.5 復合改性淀粉
1.3 淀粉基Pickering乳液的理化性質
1.3.1 乳滴粒徑
1.3.2 乳滴微觀形態(tài)
1.3.3 貯藏穩(wěn)定性
1.3.4 流變學特性
1.3.5 體外消化特性
1.4 淀粉基Pickering乳液的應用研究
1.4.1 食品領域
1.4.2 醫(yī)藥領域
1.4.3 化妝品領域
1.4.4 化工領域
1.5 本論文的立題依據(jù)和研究內容
1.5.1 立題依據(jù)
1.5.2 研究內容
1.6 技術路線
第二章 粒徑大小對疏水改性淀粉穩(wěn)定Pickering乳液性質的影響
2.1 引言
2.2 實驗材料和儀器設備
2.2.1 實驗材料
2.2.2 儀器設備
2.3 試驗方法
2.3.1 OS淀粉的制備
2.3.2 OS淀粉的表征
2.3.3 OS淀粉Pickering乳液的制備
2.3.4 Pickering乳液的表征
2.3.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2.4 結果與討論
2.4.1 OS淀粉的顆粒形貌和粒徑分布
2.4.2 OS淀粉的結構特性
2.4.3 OS淀粉的顆粒潤濕性
2.4.4 OS淀粉的乳化能力
2.4.5 OS淀粉Pickering乳液的貯藏穩(wěn)定性
2.4.6 OS淀粉Pickering乳液的乳滴特性
2.4.7 OS淀粉Pickering乳液的乳析指數(shù)
2.4.8 OS淀粉Pickering乳液的穩(wěn)定機理
2.5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疏水改性取代度對OS淀粉穩(wěn)定Pickering乳液的影響
3.1 引言
3.2 實驗材料和儀器設備
3.2.1 實驗材料
3.2.2 儀器設備
3.3 試驗方法
3.3.1 藜麥淀粉的提取
3.3.2 OS藜麥淀粉的制備
3.3.3 OS藜麥淀粉的表征
3.3.4 Pickering乳液的制備
3.3.5 Pickering乳液的表征
3.3.6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3.4 結果與討論
3.4.1 OS藜麥淀粉的結構特性
3.4.2 OS藜麥淀粉的顆粒特性
3.4.3 OS藜麥淀粉的潤濕性
3.4.4 OS藜麥淀粉穩(wěn)定的Pickering乳液特性
3.4.5 OS藜麥淀粉穩(wěn)定的Pickering乳液凝膠化機理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玉米醇溶蛋白復合淀粉納米粒子的形成、表征及其乳液行為研究
4.1 引言
4.2 實驗材料和儀器設備
4.2.1 實驗材料
4.2.2 儀器設備
4.3 試驗方法
4.3.1 淀粉/zein復合納米粒子的制備
4.3.2 淀粉/zein復合納米粒子的表征
4.3.3 淀粉/zein復合納米粒子的乳液行為
4.3.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4.4 結果與討論
4.4.1 淀粉/zein復合納米粒子形成的影響因素
4.4.2 淀粉/zein復合納米粒子的結構表征
4.4.3 淀粉/zein復合納米粒子的乳液行為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玉米醇溶蛋白復合脫支淀粉納米球晶的制備、表征及其乳液行為研究
5.1 引言
5.2 實驗材料和儀器設備
5.2.1 實驗材料
5.2.2 儀器設備
5.3 試驗方法
5.3.1 Zein/淀粉納米球晶的制備
5.3.2 Zein/淀粉納米球晶的復合效果測試
5.3.3 Zein/淀粉納米球晶的結構表征
5.3.4 Zein/淀粉納米球晶的乳液行為
5.3.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5.4 結果與討論
5.4.1 Zein/淀粉納米球晶的復合效果
5.4.2 Zein/淀粉納米球晶的結構特性
5.4.3 Zein/淀粉納米球晶的形成機理
5.4.4 Zein/淀粉納米球晶的乳液行為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淀粉基Pickering乳液凝膠作為葉黃素遞送載體:界面活性的影響
6.1 引言
6.2 實驗材料和儀器設備
6.2.1 實驗材料
6.2.2 儀器設備
6.3 試驗方法
6.3.1 OS淀粉的制備
6.3.2 OS淀粉的表征
6.3.3 Pickering乳液的制備
6.3.4 Pickering乳液的表征
6.3.5 葉黃素的生物遞送及其穩(wěn)定性評價
6.3.6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6.4 結果與討論
6.4.1 OS淀粉的結構性質
6.4.2 OS淀粉穩(wěn)定的Pickering乳液性質
6.4.3 葉黃素的乳液凝膠遞送評價
6.4.4 界面活性對葉黃素生物遞送的影響機制
6.5 本章小結
結論與展望
一、結論
二、創(chuàng)新點
三、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附件
本文編號:31783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317838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