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一維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體結構、電化學及光學性質(英文)
[Abstract]:Two new Robson macrocyclic coordination polymers {[Mn2L1 (1o _ 4-bix) _ 2] (Cl O _ 4) _ 2 5H_2O DMF} n (1) and {[Cu2L2 (1o _ 4-bix)] (Cl O _ 4) _ 2} n (2) were synthesized. The product of the condensation of propylenediamine with 2-diformyl-4-fluorophenol and 2-diformyl-4-chlorophenol through [22]. The 4-triazole-1-methyl) benzene (1o 4-bix) bridged ring unit forms one dimensional chain structure. The HOMO-LUMO band gap of the complex was determin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wer band gap.
【作者單位】: 武漢工程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納米礦物材料及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21301131,21477118)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No.2013CFB313) 湖北省重點項目基金(No.2014CFA530)資助項目
【分類號】:O641.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C.N.肯尼;游安基;;配位聚合物[J];化學通報;1961年07期
2 張琳萍,侯紅衛(wèi),樊耀亭,程鳳宏;配位聚合物[J];無機化學學報;2000年01期
3 高鋒,唐潔淵,林曉紅;褐藻酸鐠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與性質[J];稀土;2000年04期
4 高鋒,唐潔淵,林曉紅;聚丙烯酰胺鐠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與性質[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2期
5 張鴻云,雷靜,吳慶安,張郁松,陳佩琨,程文強,張曉霞;設計和組裝一組新型配位聚合物[J];化學世界;2001年03期
6 朱龍觀;;三維大孔道配位聚合物創(chuàng)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2年05期
7 張峻,張旭東,肖博,劉亞茹;兩個新的鎳和銅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與表征[J];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2003年03期
8 黃美榮,李新貴,華軼敏,張煒;液晶金屬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J];高分子通報;2004年01期
9 孫長艷,鄭向軍,金林培;微孔鑭系配位聚合物[J];中國稀土學報;2004年01期
10 李勝利,吳杰穎,馬文,田玉鵬;配位聚合物的設計合成與性質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小明;張杰鵬;;柔性微孔配位聚合物研究進展[A];第十五屆全國分子篩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2 王堯宇;楊國平;;穿插和纏繞的功能配位聚合物的可控合成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8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3 張亞男;楊國平;龐凌燕;王堯宇;;新穎三維穿插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8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4 劉波;黃文歡;劉芮廷;王堯宇;;新穎的三維微孔及穿插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與表征[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8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5 趙婷婷;屈學儉;景學敏;霍啟升;劉云凌;;柱支撐作用三維金屬-有機配位聚合物的組裝[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8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6 王磊;梁志強;王艷艷;楊瑋婷;;基于五核鈷(Ⅱ)簇的新穎三維配位聚合物的合成[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8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7 魯統(tǒng)部;;孔狀配位聚合物[A];2011年中西部地區(qū)無機化學化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王爽;鄭冰;張麗榮;李光華;霍啟升;劉云凌;;鎘與咪唑羧酸及其衍生物構筑的三維金屬-有機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與表征[A];第十五屆全國分子篩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9 潘勤鶴;曾永飛;宋偉朝;卜顯和;;具有八核鈷簇的新型三維鈷(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與結構[A];第十五屆全國分子篩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陳小明;;磁性配位聚合物的分子設計、結構與性質[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8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楊釗良 記者 吳鶴年;我國超分子配位聚合物研究進入國際前沿[N];科技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名莉;金屬—有機膦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結構修飾及催化性質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2 孫延春;芳香多羧酸功能配合物的設計、合成、結構和性能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3 劉波;吡啶羧酸微孔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結構與性質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4 張麗娜;基于二元芳香羧酸的稀土配位聚合物的構筑及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5 楊小樂;基于羧酸或吡啶羧酸類配體的過渡/稀土金屬配合物的合成、結構及光學性質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6 龐凌燕;含剛性三苯基四羧酸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性質及其作為熒光探針的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7 吳威平;氮雜環(huán)羧酸配體配位聚合物的構筑、結構與性質表征[D];西北大學;2015年
8 孟高祥;基于四氮唑配體的d~(10)金屬配合物的設計合成、結構表征與性質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9 黃婉云;基于剛/柔性的兩極多齒配體的配(聚)合物的合成、結構及性質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10 駱昱暉;新型晶態(tài)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合成、結構與性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喻榮;萘二酸、吡嗪與過渡金屬錳、銅、鋅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質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2 楊曉剛;硫代聯(lián)吡啶和V型四酸構筑的系列配位聚合物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延安大學;2009年
3 劉子生;功能配位聚合物的脲熱合成、結構與表征[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4 常思遠;基于多羧酸配體與多氮雜環(huán)配體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結構及性能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5年
5 王瑞瑩;磁性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環(huán)境樣品前處理中的應用[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6 張國楠;基于V型芳香羧酸配體和氮雜環(huán)羧酸配體構筑的過渡金屬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結構和性質[D];內蒙古大學;2015年
7 肖書林;新型含氮/氧多齒配體及其配合物的合成與表征[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4年
8 姚慧萌;由羧酸類配體和稀土、過渡金屬構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質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9 周云志;金屬有機骨架多孔材料的調控及其性能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10 郝苗;基于剛性羧酸配體的d~(10)金屬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結構表征[D];遼寧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4127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2412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