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鈦-硒化鎘修飾電極電化學發(fā)光法測定甘氨酸
[Abstract]:A novel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glycine was developed using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TiO_2/CdSe/GCE) modified by titanium dioxide and cadmium selenide composite film as working electrode. In strong alkaline solution, TiO_2/CdSe/GCE can produce obvious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signal in Lumino solution, but glycine has a strong sensitizing effect on th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signal of this system. The effects of the ratio of TiO_2/CdSe complex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pH, luminescent reagent in buffer solution on the strength of ECL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optimum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re wa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ive strength of ECL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glycine in the range of 2.5 脳 10 ~ (-7) ~ 1.0 脳 10 ~ (-10) mol/L. The detection limit (S/N=3) was 3.3 脳 10 ~ (-11) mol/L,. 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glycine in lactic acid drinks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作者單位】: 長春師范大學化學學院;
【基金】:長春師范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cscxy2017005)資助
【分類號】:O657.3;TS27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國寶,董紹俊;電化學發(fā)光及其應用[J];分析化學;2001年01期
2 張雯艷,闕肖冬,馬興剛,錢麗娜,潘維平,郭玉芹;電化學發(fā)光在分析科學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工程學;2002年01期
3 安鏡如;林金明;;新試劑5-(對-苯胺偶氮)-2,3-二氫-1,4-酞嗪二酮的電化學發(fā)光研究[J];分析化學;1991年03期
4 呂家根,章竹君,鄭鵠志;電化學發(fā)光新體系及其在原位、在線、實時監(jiān)測家兔血液銅代謝過程中的應用[J];化學學報;2002年07期
5 袁濤;劉中原;胡連哲;徐國寶;;電化學和電化學發(fā)光核酸適體傳感器[J];分析化學;2011年07期
6 林金明,安鏡如;新試劑6-(2-羥基-4-二乙基氨苯偶氮)-2,3-二氫-1.4-酞嗪二酮的電化學發(fā)光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年01期
7 張成孝,漆紅蘭;電化學發(fā)光分析研究進展[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fā)展;2004年04期
8 童碧海;梅群波;李志文;董永平;張千峰;;系列2-苯基喹啉類銥配合物的合成及電化學發(fā)光性能研究[J];化學學報;2012年23期
9 席強;王捷;陳鈺;劉仲明;;量子點電化學發(fā)光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應用[J];化學研究;2014年02期
10 孫阿龍;鄭行望;;兩極隔離式雙極電極的電化學發(fā)光行為及其分析特性研究[J];分析化學;2014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家根;;一種新的與微型化自發(fā)電池整合的電化學發(fā)光檢測芯片研究[A];第二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tǒ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2 漆紅蘭;高紅方;趙瑩;張成孝;;有機物及有機納米顆粒電化學和電化學發(fā)光行為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04分會:納米生物傳感新方法[C];2014年
3 余林頗;黃澤柱;劉揚;周明;;水溶性環(huán)金屬銥配合物的電化學發(fā)光[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9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4 楊秀榮;邱海波;嚴吉林;趙曉翠;汪爾康;;微芯片毛細管電泳電化學/電化學發(fā)光同時檢測藥物分子[A];第二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tǒ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5 董曼曼;黨倩;黃銀;漆紅蘭;張成孝;;電化學發(fā)光生物傳感器測定酪蛋白激酶Ⅱ[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04分會:納米生物傳感新方法[C];2014年
6 胡連哲;韓雙;李海娟;徐國寶;;電化學發(fā)光分析新材料及新應用[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9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7 張成孝;張靜;漆紅蘭;;納米磁性粒子電化學發(fā)光生物傳感新方法[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04分會:納米生物傳感新方法[C];2014年
8 呂志成;周明;;孔狀金電極的電化學發(fā)光免疫檢測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9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9 阮三鵬;漆紅蘭;張成孝;;免標記超夾心電化學發(fā)光傳感法檢測HIV病毒基因[A];第十三屆全國光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3年
10 梁輝;嵇天浩;葛廣路;;硒化鎘量子點的低成本制備及表征[A];中國顆粒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白毅 于洋;長春應化所在電化學領域取得創(chuàng)新性成果[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2 記者任福海;化學生物分析平臺添新成員[N];中國技術市場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家磊;典型激素類污染物檢測的雙通道ICA與ECL-RET傳感技術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6年
2 楊海英;以凝集素為識別物的細菌/細胞電化學發(fā)光生物傳感器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李哲建;基于多肽和適體的電化學發(fā)光生物傳感器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4 李永波;高效液相色譜電化學發(fā)光傳感器新技術及氣質聯(lián)用方法研究和應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5 婁方明;基于魯米諾及其功能化納米材料的新型電化學發(fā)光傳感器研究[D];西南大學;2017年
6 石明娟;水相中熒光素和有機相中魯米諾、光澤精的電位分辨電致化學發(fā)光及魯米諾化學發(fā)光的增強和抑制作用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7 儲海虹;基于魯米諾電化學發(fā)光的生物傳感技術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8 漆紅蘭;納米粒子組裝電化學生物傳感器和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9 明亮;雙恒電位激發(fā)魯米諾電化學發(fā)光體系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10 邵康;電化學發(fā)光傳感器構建新策略及其在動物疾病檢測中的應用[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彤彤;離子型銥配合物電致化學發(fā)光的研究[D];江南大學;2015年
2 彭婷婷;一種新型流動發(fā)光池在雙恒電位激發(fā)電化學發(fā)光體系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15年
3 湯慶會;低毒性量子點和CdSe@SiO_2的合成及用于電化學發(fā)光檢測小分子物質[D];蘇州大學;2015年
4 蔣琳;基于魯米諾電化學發(fā)光的甲基苯丙胺免疫傳感器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5 張靜;生物切割電化學發(fā)光傳感新方法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6 王歡;微萃取與電化學發(fā)光聯(lián)用技術研究[D];寧波大學;2015年
7 羅荻;陰離子型卟啉化合物的電化學發(fā)光研究與應用[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8 姜娜;發(fā)光功能化材料在電極表面的電沉積合成及分析應用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6年
9 石運芹;幾種過渡金屬配合物的電化學發(fā)光及應用研究[D];福州大學;2013年
10 俞麗燕;基于Au/TiO_2納米復合物的一次性無創(chuàng)電化學發(fā)光葡萄糖生物傳感器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3275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2327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