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發(fā)酵菌粉品質(zhì)快速檢測中的應用研究
本文選題:近紅外光譜 + 蝙蝠蛾擬青霉。 參考:《吉林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近紅外光譜(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術,一直以來以其檢測速度快、對樣本無損、無需復雜處理樣本、無需使用化學試劑、對環(huán)境無污染、可實時分析的特異性優(yōu)點,經(jīng)過近年來的快速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一種倍受關注的現(xiàn)代化分析技術,然而NIRS技術也存在一定的弱勢,諸如信號強度偏弱、波長譜帶很寬且譜峰間相互重疊、干擾情況較為嚴重,因而無法直接進行相關定性/定量分析。本文采用NIRS分析技術結合化學計量學方法,主要開展了蝙蝠蛾擬青霉和安絡小皮傘菌發(fā)酵菌粉中腺苷、蛋白質(zhì)、多糖和蟲草酸多個有效成分含量同時快速檢測方法研究。建立了蝙蝠蛾擬青霉和安絡小皮傘發(fā)酵菌粉中蟲草酸、多糖、腺苷和蛋白質(zhì)不同成分含量的NIRS定量分析校正模型,建立校正模型采用的樣本來源于在不同發(fā)酵培養(yǎng)基和發(fā)酵條件下的發(fā)酵菌粉,樣品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詳盡討論了校正模型的建立過程,采用MCPLS法識別異常樣本,保證所建立模型的穩(wěn)定性。分別考察了Savitzky-Golay Smoothing、Fast Fourier Transform、一階導數(shù)、二階導數(shù)進行光譜預處理的效果,同時還考察了各預處理方法預處理窗口大小的影響。考察了PLS和RBFNN兩種建立校正模型的方法,建立PLS模型時采用MWPLS法篩選波長變量,以Da為指標選擇最適的PLS模型隱變量數(shù);建立RBFNN模型時采用MWRBFNN法篩選波長變量,以Da為指標選擇合適的隱含層節(jié)點數(shù)和擴展常數(shù),對兩種優(yōu)化后的模型進行了比較。確定蝙蝠蛾擬青霉發(fā)酵菌粉中蟲草酸和多糖RBFNN模型最佳,而腺苷和蛋白質(zhì)模型則PLS模型更優(yōu),Rc~2分別為0.9714、0.9803、0.9761和0.9553,表明模型的擬合度較好。對蝙蝠蛾擬青霉發(fā)酵菌粉中蟲草酸、多糖、腺苷和蛋白質(zhì)含量進行預測,模型Rp~2分別為0.9663、0.9850、0.9728和0.9393,表明模型的預測性能較好;確定安絡小皮傘發(fā)酵菌粉中蟲草酸、多糖和蛋白質(zhì)模型RBFNN最佳,而腺苷模型則PLS模型更優(yōu),Rc~2分別為0.9274、0.9440、0.9399和0.9273,表明校正模型的擬合度較好。對安絡小皮傘發(fā)酵菌粉中蟲草酸、多糖、腺苷和蛋白質(zhì)含量進行預測,模型Rp~2分別為0.9009、0.9492、0.9437和0.9404,表明模型的預測性能較好。NIRS定量分析校正模型的建立均可滿足蝙蝠蛾擬青霉和安絡小皮傘發(fā)酵菌粉中蟲草酸、多糖、腺苷和蛋白質(zhì)含量的檢測要求,可應用于評價發(fā)酵菌粉的品質(zhì),也可應用于發(fā)酵培養(yǎng)基篩選及發(fā)酵條件的優(yōu)化研究。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of adenosine , polysaccharide , adenosine and protein in the fermented fungus powder of Pyctomyzione and Anluo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MWPLS . The model Rp ~ 2 is 0.9850 , 0.997 28 and 0.993 , respectively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better than the model .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S219;O657.3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邱德勛;王子順;左華清;李遠翔;;兩種菌粉防治松杉幼苗猝倒病[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1期
2 耿燕;陸震鳴;許泓瑜;史勁松;王英燕;徐國華;許正宏;;雞樅菌液體發(fā)酵菌粉成分分析[J];食用菌學報;2013年02期
3 趙沫;戴傳超;夏順翔;管嫻月;朱明;閻斌倫;;輪梗霉融合株菌粉營養(yǎng)價值和調(diào)節(jié)血脂的研究[J];食品科學;2009年15期
4 王英輝;許泓瑜;敖宗華;陸震鳴;許正宏;;桑黃發(fā)酵菌粉與桑黃子實體成分分析比較[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8年02期
5 張奉蘇;陳菲;劉訓紅;楊念云;侯婭;馬陽;陸娟娟;;衍生化氣相色譜-質(zhì)譜分析樟芝菌粉中脂肪酸的組成及其指紋圖譜分析[J];食品科學;2014年08期
6 王蘭君,張慶武,吳秉祥;非PVC膜在不可最終滅菌的無菌粉內(nèi)包裝上的應用[J];實用藥物與臨床;2005年S1期
7 ;MRNM·350殺菌粉[J];精細化工基地信息通訊;1999年02期
8 王巖,王長平,林倫;磷酸鹽抗菌粉體的研究及應用[J];硅酸鹽通報;2004年03期
9 陸兆文;錢春香;許燕波;;微生物菌粉與菌液礦化固結Zn~(2+)的研究與對比[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12年S2期
10 張慶武,孫志昆,陸超;非PVC膜在不可最終滅菌的無菌粉原料藥內(nèi)包裝上的應用[J];食品與藥品;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況成宏;張學成;張曉青;朱路英;;不同抗氧化劑對裂殖壺菌菌粉抗氧化的研究[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藻類學分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陸震鳴;敖宗華;鄒錫良;符慧子;陶文沂;;樟芝等四種藥用真菌菌粉抑制黑色素瘤B16生長作用的比較[A];2006第六屆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林慶源;林際朗;劉巧云;林強;蘭斯文;;福建省白僵菌菌粉質(zhì)量標準[A];中國蟲生真菌研究與應用[C];199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早報記者 閆鵬飛 實習生 王新科;佐立藥業(yè)募資押寶烏靈菌粉[N];東方早報;2014年
2 本報記者 謝悅;攻克生物菌粉世界難題[N];中國證券報;2001年
3 陳全勝;蛹蟲草菌粉及其制劑蛹蟲草菌粉膠囊獲技術創(chuàng)新基金支持[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0年
4 王蘭君 張慶武;PMP材料:無菌粉原料藥的良好內(nèi)包裝材料[N];中國包裝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冬梅;烏靈菌粉抗抑郁作用及機制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6年
2 逯城宇;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發(fā)酵菌粉品質(zhì)快速檢測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3 翟文珠;兩種來源烏靈菌粉的化學組分分析及其在細胞模型上的抗抑郁活性初篩[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王英輝;桑黃菌發(fā)酵菌粉及其組分抗小鼠移植性肝癌H_(22)作用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5 孔曉明;樟芝發(fā)酵菌粉及其組分抗小鼠肝癌H_(22)作用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6 楊楠;慢性應激小鼠腦內(nèi)蛋白表達動態(tài)變化及烏靈菌粉抗焦慮抗抑郁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7 陸震鳴;樟芝菌粉抗氧化和預防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損傷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6年
8 趙巧明;谷菌粉營養(yǎng)價值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3年
9 楊建民;人工培養(yǎng)多毛孢菌菌粉水提物對慶大霉素誘導LLCPK細胞凋亡及bFGFmRNA表達的影響[D];浙江中醫(yī)學院;2003年
10 況成宏;環(huán)境條件對裂殖壺菌生長和DHA產(chǎn)量的影響以及對裂殖壺菌菌粉抗氧化保護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1138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2113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