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友好型鋅基量子點熒光探針檢測雙酚A和三聚氰胺的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環(huán)境友好型鋅基量子點熒光探針檢測雙酚A和三聚氰胺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吉林大學》 2015年
環(huán)境友好型鋅基量子點熒光探針檢測雙酚A和三聚氰胺的研究
沈斐
【摘要】:量子點是無機熒光半導體納米顆粒,有著很高的熒光亮度和光穩(wěn)定性,在生物、環(huán)境監(jiān)測和食品安全等領(lǐng)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本文合成了兩種水溶性鋅基量子點(QDs):硫化鋅量子點(ZnS QDs)和硒化鋅量子點(ZnSe QDs),并將它們作為熒光探針,分別用于檢測雙酚A(BPA)和三聚氰胺。本文的研究內(nèi)容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以殼聚糖為包覆配體采用環(huán)境友好型方法合成了低毒ZnS QDs,并將其作為熒光傳感器用于檢測BPA。所合成的ZnS QDs在310nm處顯示特征吸收,,在430nm處獲得熒光發(fā)射峰值,熒光量子產(chǎn)率為11.8%。依據(jù)殼聚糖包覆的ZnSQDs的熒光猝滅進行定量檢測BPA,方法靈敏度高,選擇性好。在最優(yōu)條件下,ZnS QDs的熒光響應與BPA濃度在0.50–300μg·L-1呈良好線性關(guān)系,方法的檢出限為0.08μg·L-1。潛在的共存物質(zhì)并不干擾BPA引起的熒光猝滅,該分析方法成功用于水樣和塑料制品樣品中BPA的檢測,對可能的機理進行了討論。 (2)以谷胱甘肽為包覆配體合成了生態(tài)友好型的ZnSe QDs。依據(jù)銀納米粒子(AgNPs)與ZnSe QDs之間的熒光內(nèi)濾效應(IFE)建立了一種實用的、有競爭力的三聚氰胺檢測方法。ZnSe QDs的熒光可以被AgNPs通過IFE顯著猝滅,呈現(xiàn)“off-state”。三聚氰胺的存在會促使AgNPs發(fā)生團聚,從而改變IFE過程。因此IFE引起的熒光猝滅會隨著三聚氰胺濃度增加而逐漸恢復,從而獲得了熒光“turn-on”。在最優(yōu)條件下,ZnSe QDs熒光恢復與三聚氰胺濃度在1.0–36μg L-1范圍內(nèi)呈現(xiàn)良好線性關(guān)系,方法的檢出限低至0.11μg L-1。該方法成功用于檢測原料乳和雞蛋樣品中的三聚氰胺的含量,并獲得了令人滿意的結(jié)果。該方法簡便、快速、靈敏且環(huán)保,有望用于現(xiàn)場實時檢測三聚氰胺。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O657.3;TS207.3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黃暉;李麗;馬喬;馮鈺锜;何治柯;;表面活性劑增敏熒光光度法測定牛奶中的三聚氰胺[J];分析化學;2010年02期
2 宋翠紅;李艷廷;李靜;魏永巨;胡育筑;魏雨;;醇熱技術(shù)制備TiO_2納米晶的熒光光譜及熒光量子產(chǎn)率[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8年01期
3 譚小旺;宋燕西;魏瑞萍;易谷洋;;三相中空纖維膜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水中痕量雙酚A[J];分析化學;2012年09期
4 沈益忠;劉紹璞;殷鵬飛;何佑秋;;基于GSH-CdTe/CdS量子點的熒光變化研究hsDNA與鹽酸洛美沙星-Cu(Ⅱ)配合物的相互作用[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13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嘉;王仁卿;郭衛(wèi)華;;重金屬對土壤微生物影響的研究進展[J];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06年01期
2 張恒;高曼俠;許兆棠;李文謙;王琪;;非線性建模紅外光譜法測定三聚氰胺的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01期
3 高利娟;蔣代華;孫欽平;許俊香;劉本生;李吉進;;微生物與土壤礦物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2年10期
4 江麗;游牧;;重金屬鎘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影響研究進展[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8年08期
5 梁麗娟;魏先福;黃蓓青;鄔旭杰;;藍色熒光噴墨油墨的熒光光譜與熒光量子產(chǎn)率[J];包裝學報;2011年01期
6 劉坪鑫;張亞菲;楊靜;孟倩;馬偉青;任月明;;雙酚A分子印跡吸附劑制備及性能研究[J];材料科學與工藝;2012年01期
7 張銀堂;張彥崢;張麗娟;張富強;陳芳;徐茂田;;三聚氰胺-Cu~(2+)-ANS三元絡合物熒光光譜法檢測超痕量三聚氰胺[J];分析化學;2010年08期
8 陳新;袁紅萍;曹玉華;陳秋云;;膠束毛細管電動色譜法在線富集聯(lián)用技術(shù)靈敏檢測乳制品和飼料樣品中的三聚氰胺[J];分析化學;2011年09期
9 程健琳;呂昌銀;馮偉;嚴成艷;薛金花;蔣藝;;表面活性劑增敏荷移反應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三聚氰胺[J];分析試驗室;2011年08期
10 孫嘉龍;李梅;曾德華;;微生物對重金屬的吸附、轉(zhuǎn)化作用[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0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劉愛民;王敏;黃為一;;抗生素對一株假單胞菌耐鎘能力的影響及其紅外光譜分析[A];微生物實用技術(shù)生態(tài)環(huán)境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Jian-dong Liu;Jian-jun Liu;Jian-hui Yuan;Gong-hua Tao;De-sheng Wu;Xi-fei Yang;Lin-qing Yang;Hai-yan Huang;Li Zhou;Xin-yun Xu;Jun-jie Hu;Zhi-xiong Zhuang;;Proteome of melamine urinary bladder stones and implication for stone formation[A];2012深圳市預防醫(yī)學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3 吳學玲;張真真;劉莉莉;鄧凡凡;;重金屬離子對嗜酸氧化亞鐵硫桿菌菌株活性的影響[A];第五屆全國微生物資源學術(shù)暨國家微生物資源平臺運行服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4 Xiangmei Li;Pengjie Luo;Shusheng Tang;Ross C.Beier;Xiaoping Wu;Lili Yang;Yanwei Li;Xilong Xiao;;Development of an 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 Test for Rapid Detection of Melamine in Raw Milk,Milk Products and Animal Feed[A];第三屆中國奶業(yè)大會論文集(上冊)[C];2012年
5 馬瑩;;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以及對重金屬污染土壤植物修復的影響[A];2014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八、九章)[C];2014年
6 楊淋清;Lingfeng Luo;Weidong Ji;Chunmei Gong;Desheng Wu;Haiyan Huang;Qingcheng Liu;Bo Xia;Gonghua Hu;Wenjuan Zhang;Qian Zhang;Jianjun Liu;Wenchang Zhang;Zhixiong Zhuang;;低劑量BPA對人胚胎干細胞向乳腺上皮細胞定向分化的影響(英文)[A];廣東省預防醫(yī)學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14年
7 劉麗;劉海霞;李毅;杜新貞;;新型聚苯胺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譜聯(lián)用檢測環(huán)境樣品中的雙酚A[A];甘肅省化學會第二十八屆年會暨第十屆中學化學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申麗;基于基因芯片對浸礦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及功能的定量化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2 尚卓鑌;幾種水溶性CdSe量子點在無機離子識別中的應用[D];山西大學;2011年
3 曹健;鋅基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1年
4 宮建龍;雙酚A分子印跡微球和納米纖維的制備、性能和識別機理的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5 劉學端;海底及污染環(huán)境中微生物群落分子多樣性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6 張于光;三江源國家自然保護區(qū)土壤微生物的分子多樣性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7 胡元森;黃瓜連作障礙因子分析及其生物修復措施探討[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8 劉愛民;耐鎘細菌篩選與吸附鎘機理研究及其在鎘污染土壤修復中的應用[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9 胡南;一株耐鎘惡臭假單胞菌的分離鑒定及其重要的鎘抗性相關(guān)基因的克隆[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10 劉婷;六氯苯微型生物群落積累、毒性影響及微生物降解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麗;重金屬Cd污染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及大豆生理指標的影響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8年
2 張珍妮;人工濕地植物根際微生物遺傳多樣性分析與功能鑒定[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年
3 李靖;非活體藻類生物吸附及海帶生物吸附劑的初步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4 耿會娟;功能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吸附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張治寧;包被試劑對半導體量子點化學發(fā)光特性的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史沫男;海藻酸鈉—鐵凝膠球?qū)o機磷和Cr_2O_7~(2-)吸附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年
7 程健琳;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分子印跡—固相萃取衛(wèi)生檢驗方法研究[D];南華大學;2011年
8 占潯壽;摻雜型量子點ZnS:Mn~(2+)在藥物及金屬離子分析中的應用[D];南昌大學;2011年
9 雷春;水熱法合成錳摻硫化鋅納米顆粒及其熒光性能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10 李曉慧;基于葉綠體的人工葉綠體的制備及表征[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旦振,鄭宜,付賢智;納米二氧化鈦的光致發(fā)光[J];材料研究學報;2000年06期
2 譚峰,郎惠云,李媛;萃取分光光度法測定鹽酸洛美沙星[J];分析化學;2001年05期
3 李來生,王麗蘋,黃偉東,鄢遠;熒光法研究金屬絡合物與脫氧核糖核酸的相互作用[J];分析化學;2002年06期
4 陳芳,周飛,何治柯;硫酸喹啉熒光猝滅法測定脫氧核糖核酸[J];分析化學;2003年12期
5 趙汝松,徐曉白,劉秀芬;液相微萃取技術(shù)的研究進展[J];分析化學;2004年09期
6 胡敏;張鎮(zhèn)西;沈國勵;劉婭莉;;近紅外熒光探針天青A檢測DNA[J];分析化學;2007年06期
7 薛敏;王安;王瑜;王丹;呂稚;孟子暉;張維冰;;分子印跡固相萃取技術(shù)檢測江水、尿液及牛奶中雌激素殘留[J];分析化學;2011年06期
8 李眾;祝欣;董朝青;黃香宜;陳虹錦;任吉存;;熒光量子點的水相合成及其在化學和生物分析中的應用[J];高等學;瘜W學報;2010年10期
9 殷鵬飛;龔會平;李萍萍;劉正清;何佑秋;;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和熒光光譜研究殼核型CdTe/CdS量子點與鹽酸巴馬汀的相互作用及其分析應用[J];高等學;瘜W學報;2012年07期
10 吳秋華;王東躍;周欣;張志恒;劉偉華;王志;;大豆苷元與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9年07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佳然;鐘文英;于俊生;;量子點熒光探針在定量分析中的應用[J];化學進展;2008年09期
2 胡朗;王德平;姚愛華;黃文旵;;生物醫(yī)用量子點材料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10年01期
3 李峰;;美國推出高性能量子點傳導器[J];功能材料信息;2010年02期
4 張俠;;Ⅱ-Ⅵ族量子點的發(fā)光特性及其在分析科學中的應用[J];安徽化工;2011年04期
5 馮真真;何化;黃紅花;劉寶;車禮東;;生物分子包覆的熒光量子點的微波合成及表征[J];光譜實驗室;2013年02期
6 蔣達春;胡智學;黃雅莉;;量子點材料的制備及應用[J];科技資訊;2013年36期
7 原鳳英;安立群;;漏電流對量子點導納譜分析結(jié)果的影響及修正[J];天津科技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8 李巍;劉崢;賴麗燕;袁帥;;熒光量子點的制備及分析應用[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4年04期
9 高雪;湯軼偉;張德福;勵建榮;;量子點在食品安全快速檢測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食品安全質(zhì)量檢測學報;2014年06期
10 張兵波;劉旭輝;李德娜;田惠;馬貴平;常津;;復色量子點的制備與免疫分析應用[J];科學通報;2007年2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治柯;;小粒經(jīng)近紅外低毒水溶性量子點的合成及應用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全國發(fā)光分析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家雨;崔一平;王志兵;;膠體量子點的電致發(fā)光研究[A];第十七屆十三。ㄊ校┕鈱W學術(shù)年會暨“五省一市光學聯(lián)合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原鳳英;蔣最敏;陸昉;;鍺硅雙層量子點耦合效應的研究[A];第十六屆全國半導體物理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曦;方婷婷;羅慧;王啟歲;劉鵬;胡善洲;;幾種不同粒徑的量子點對四膜蟲的作用研究[A];中國化學會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屆全國化學熱力學和熱分析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2年
5 朱俊杰;;量子點的功能化與傳感研究[A];第六屆海峽兩岸分析化學會議摘要論文集[C];2010年
6 張建奇;張智明;;利用自組裝量子點系統(tǒng)制備W態(tài)[A];第十三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shù)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李旭兵;高雨季;李治軍;佟振合;吳驪珠;;量子點界面介導的巰基化合物偶聯(lián)放氫反應及機理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21分會:光化學[C];2014年
8 張耀軍;郝雄文;李倩茹;李東祥;;納米金顆粒對碳量子點熒光發(fā)光的影響[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26分會:膠體與界面[C];2014年
9 李雪;楊秋花;武玉東;常津;;一種基于高分子包覆的量子點水溶性改性方法[A];天津市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三十三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3年
10 劉俊慶;宋濤;張瓊文;李云紅;常津;;高穩(wěn)定量子點熒光納米探針的制備[A];天津市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三十二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衛(wèi)東;[N];科技日報;2008年
2 記者 常麗君;[N];科技日報;2011年
3 記者 曲照貴;[N];中國化工報;2013年
4 劉牧洋;[N];光明日報;2003年
5 王全楚;[N];健康報;2005年
6 劉霞;[N];科技日報;2010年
7 記者 劉霞;[N];科技日報;2010年
8 劉霞;[N];科技日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于歡;[N];中國能源報;2010年
10 記者馬艷紅;[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立民;量子點分子及量子點團簇的電子結(jié)構(gòu)[D];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石星波;單個量子點的光學性質(zhì)研究及其在超高分辨率定位上的應用[D];湖南大學;2012年
3 王解兵;Ⅱ-Ⅵ族油溶性量子點的制備、修飾及應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4 何耀;性能優(yōu)良水溶性量子點和量子點—聚合物納米微球的微波輻射制備及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5 陳耕;半導體自組織量子點的光學性質(zhì)和其在量子信息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0年
6 劉璇;量子點電致化學發(fā)光新體系及其分析新方法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7 張韋韙;自組織量子點與量子環(huán)物理性質(zhì)的理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1年
8 劉益民;量子環(huán)、量子點及其耦合體系的理論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物理與數(shù)學研究所);2007年
9 劉天才;殼核型量子點的合成及其生物應用[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10 劉劍波;量子點的制備、成像及其在化學生物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希;量子點中雜質(zhì)勢約束的少體體系的電子結(jié)構(gòu)[D];復旦大學;2008年
2 蔣軍風;核殼結(jié)構(gòu)水溶性量子點的合成與細菌檢測應用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3 陳培炫;圖案硅襯底上鍺硅量子點生長[D];復旦大學;2009年
4 任娟;合成水溶性量子點及其作為離子探針[D];蘭州大學;2009年
5 宮曉群;硒化鎘量子點的合成、改性及熒光編碼微球的制備[D];天津大學;2009年
6 王飛久;硫基半導體納米晶或量子點的制備及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丹;量子點熒光探針的制備及其在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測中的應用[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義全;單載流子在耦合量子點體系中的動力學特性[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張永平;幾個介觀量子點模型的輸運性質(zhì)[D];山西大學;2006年
10 劉瑞麟;可用于生物檢測的熒光量子點的制備及其相轉(zhuǎn)移方法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關(guān)鍵詞:環(huán)境友好型鋅基量子點熒光探針檢測雙酚A和三聚氰胺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857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85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