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的制備、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新型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的制備、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遼寧師范大學》 2013年
新型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的制備、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曹文莉
【摘要】:本論文主要研究了溶膠-凝膠法合成納米二氧化鈦顆粒,旨在合成出尺寸較小,大小均勻且分散性好的二氧化鈦顆粒;本文深入研究了二氧化鈦的團聚現(xiàn)象,并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對材料的團聚現(xiàn)象進行改善。通過SEM表征發(fā)現(xiàn),鈦材料的團聚現(xiàn)象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本文對水熱方法進行了改進,在較低的溫度下合成了二氧化鈦納米線;為提高納米二氧化鈦的光催化活性,本文合成了稀土(Yb, Er)摻雜型鈦材料、并合成了新型的不同比例Mo摻雜Mo/TiO_2(Mo:Ti=1%、Mo:Ti=2%、Mo:Ti=3%、Mo:Ti=4%、Mo:Ti=5%、Mo:Ti=6%、Mo:Ti=7%、Mo:Ti=8%、Mo:Ti=9%、Mo:Ti=10%、Mo:Ti=11%、Mo:Ti=12%、Mo:Ti=13%、Mo:Ti=14%、Mo;Ti=15%)復合物;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當鉬的摻雜量為3%到6%之間時,形貌為均勻的球形,球形顆粒分散性很好,球形邊界清晰可見。 同時本文也研究了二氧化鈦顆粒、二氧化鈦納米線、稀土摻雜型TiO_2和不同Mo摻雜量(Mo:Ti=1%、Mo:Ti=2%、Mo:Ti=3%、Mo:Ti=4%、Mo:Ti=5%、Mo:Ti=6%、Mo:Ti=7%、Mo:Ti=8%、Mo:Ti=9%、Mo:Ti=10%、Mo:Ti=11%、Mo:Ti=12%、Mo:Ti=13%、Mo:Ti=14%、Mo:Ti=15%)的Mo/TiO_2復合物的光催化活性。發(fā)現(xiàn)Mo摻雜的二氧化鈦,催化活性大大提高,并且隨著Mo摻雜量的增加,催化活性不斷提高。當Mo;Ti=10%時,在三小時內使光降解率達到了接近百分之百;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O614.411;O643.36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李莉;張秀芬;馬禹;曹艷珍;張文治;郭伊荇;;微波增強H_3PW_(12)O_(40)/TiO_2光催化降解染料和水楊酸的研究[J];分子催化;2008年06期
2 鄭金玉,丘坤元,危巖;有機小分子模板法合成二氧化鈦中孔材料[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0年04期
3 胡安正,唐超群;納米TiO_2光催化材料及其應用于環(huán)境保護的研究進展[J];功能材料;2001年06期
4 吳春雷;李翔;王安杰;;TiO_2對Ni-Mo/MCM-41催化劑加氫脫硫性能的影響[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10年02期
5 何杰;劉娟;李莉;;有機硫化物在Ag~+改性鈦鈮酸鹽上的吸附和光催化氧化[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10年02期
6 趙文寬,方佑齡,董慶華;用高溫熱水解法制備高活性TiO_2納米微晶光催化劑[J];物理化學學報;1998年05期
7 馮利利;趙威;劉洋;焦亮;李星國;;MCM-41分子篩擔載納米TiO_2復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羅丹明B[J];物理化學學報;2009年07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大成,周大利,劉恒,張萍,陳朝珍,全學軍;略論二氧化鈦的高性能化和高功能化(上)[J];四川有色金屬;2001年03期
2 張志強;王玉平;;納米技術在建筑材料領域的應用[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8年03期
3 吳君蓮;;納米TiO_2改性丙烯酸酯涂料制備及其自清潔和抗菌性能研究[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4 宋小杰;;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在新型建筑材料中的應用[J];安徽化工;2008年04期
5 宋小杰;;納米材料在新型混凝土材料中的應用[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6 鄧昭平,倪師軍,庹先國,張勇;納米TiO_2對有機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機理及發(fā)展趨勢[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1期
7 王浩,趙文寬,方佑齡,王潤幫,李莉;二氧化鈦光催化殺滅腫瘤細胞的研究[J];催化學報;1999年03期
8 周磊,劉昌,趙文寬,胡翎,方佑齡;液相沉積法制備光催化活性摻鐵TiO_2薄膜[J];催化學報;2003年05期
9 于宏燕,楊儒,李敏,郭玉寶;TiO_2介孔材料合成及應用[J];材料導報;2003年03期
10 蔣嬋杰,林志勇,林松柏,黃可龍;介孔材料制備及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3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唐培松;王智宇;洪樟連;樊先平;錢國棟;王民權;;可見光波段高催化活性納米TiO_2制備及性能研究[A];全國第三屆溶膠—凝膠科學技術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2 程琰;尹華強;劉勇軍;陳軍輝;裴偉征;;室內空氣污染治理技術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方向[A];四川省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張霞;趙巖;張彩碚;;納米級TiO_2制備中結構、性能控制[A];2002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上)——2002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官文超;危峰;;納米TiO_2光催化氧化腐殖酸的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上)——2002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方佑齡;周磊;趙文寬;胡翎;;液相沉積法銳鈦礦型TiO_2納米粉體的低溫制備及光催化活性[A];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進展——全國第三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論文集(上卷)[C];2003年
6 熊文英;劉鈞泉;;多孔材料開發(fā)及其工程應用概況[A];2005'(貴陽)表面工程技術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孟慶海;周國偉;林會亮;;介孔TiO_2制備及其對造紙廢水的處理研究[A];'2005(第十二屆)全國造紙化學品開發(fā)應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露;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備及其作為Co_3O_4納米晶載體和模板的應用[D];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
2 高迪;新型建筑材料—納米級碳纖維混凝土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3 翟晶;新型納米催化材料的設計、制備及應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1年
4 魏妮;磷化物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加氫脫硫反應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1年
5 楊娟;超細層狀鈦酸鹽和復合納米TiO_2的制備及性質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2年
6 楊文彬;硒化鎘(CdSe)納米線陣列的制備及表征[D];四川大學;2003年
7 劉志強;Ⅰ、高嶺土的插層與表面有機改性及對PVC塑料的改性作用 Ⅱ、納米中孔二氧化鈦光敏化及其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季德春;一氧化碳水合制低碳醇反應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03年
9 劉秀琳;氧化物多孔納米塊體及復合發(fā)光材料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10 張愛平;TiO_2光催化氧化殺傷人胃腸癌細胞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旭;納米CeO_2-TiO_2復合介孔材料的制備及性能[D];河北大學;2009年
2 楚會娟;PS膠體球的制備及其模板的應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梁軍;空氣中碘的形態(tài)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4 趙俊;超順磁Nano-Fe_3O_4顆粒的磁致變色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楊思亮;多孔氧化鎂與鋅鋁水滑石的制備及吸附除磷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6 孫藝飛;活性炭纖維擔載TiO_2光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7 李建強;特殊形貌二氧化鈦的制備、表征及其對DNT火炸藥廢水的處理[D];中北大學;2011年
8 范小雪;雙酚A在納米通道中遷移特性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趙海洋;脈沖放電等離子體處理難降解有機物[D];復旦大學;2011年
10 李汝愿;鈦基多孔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建謀,楊先春,石亞華,李大東;氟在γ-Al_2O_3及NiW/γ-Al_2O_3催化劑中的作用——Ⅱ.鎳、鎢的存在狀態(tài)[J];分子催化;1990年03期
2 鄧存,周振華,童迅;TiO_2調變對MoO_3/γ-Al_2O_3和CoO-MoO_3/γ-Al_2O_3催化性能的影響[J];分子催化;1998年02期
3 趙地順;劉翠微;馬四國;;FCC汽油模型化合物光催化氧化脫硫的研究[J];高等學;瘜W學報;2006年04期
4 ;Microwav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 using TiO_2 supported on activated carbon:Mechanism implic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9年02期
5 孫蕊;陳靜;郭微;韓梅;王錦堂;;MCM-41中孔分子篩研究進展[J];精細石油化工進展;2005年06期
6 謝冰,史家樑;微生物法脫臭及其應用[J];上海環(huán)境科學;1997年03期
7 王瑤,王安杰,陳永英,李翔,姚平經(jīng);以MCM-14為載體擔載Ni-Mo硫化物制備柴油深度加氫脫硫催化劑[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03年05期
8 王瑤,王安杰,陳永英,李翔,姚平經(jīng);以MCM-41為載體擔載Co-Mo硫化物制備柴油深度加氫脫硫催化劑[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03年06期
9 王磊,沈本賢;FCC汽油光化學脫硫反應器模型[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05年05期
10 閆武敏;曾勇平;居沈貴;;負載Ag~+的13X分子篩對乙硫醇和噻吩的吸附性能[J];石油化工;2006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中新;;溶劑熱法制備納米TiO_2的研究[J];菏澤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2 張學治;孫紅文;張稚妍;;鯉魚對納米二氧化鈦的生物富集[J];環(huán)境科學;2006年08期
3 王江雪;李煒;劉穎;勞芳;陳春英;樊瑜波;;二氧化鈦納米材料的環(huán)境健康和生態(tài)毒理效應[J];生態(tài)毒理學報;2008年02期
4 李宏偉;李淮湘;牛福生;李鳳久;許軍娜;;納米二氧化鈦粉體材料的生產現(xiàn)狀[J];現(xiàn)代礦業(yè);2009年09期
5 范東輝;;納米與生活[J];中國檢驗檢疫;2007年10期
6 樊玉川;李芬芳;龍海云;陶琦;;納米二氧化鈦的水熱法制備及其應用研究進展[J];湖南有色金屬;2006年05期
7 范林;;納米二氧化鈦(鈦白粉)粉體制備及應用[J];中國粉體工業(yè);2006年02期
8 朱融融,汪世龍,姚思德;納米二氧化鈦的生物學效應[J];生命的化學;2005年04期
9 胡群義;張明星;;納米隔熱涂料用納米TiO_2的表面改性研究[J];能源環(huán)境保護;2006年06期
10 夏金德;;水熱法制備二氧化鈦納米材料[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廣義;金磊;王建波;;非晶SiO_x納米材料的合成與微結構表征[A];中南地區(qū)第十六屆電子顯微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2 張輝;廉聰良;陶艷;;納米二氧化鈦清潔除味劑的研制[A];第27屆[2007]中國洗滌用品行業(yè)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楊毅;王聲燕;孫丙誠;周先國;;納米二氧化鈦粉塵濕法采集與濃度測定研究[A];第十屆全國氣溶膠會議暨第六屆海峽兩岸氣溶膠技術研討會摘要集[C];2009年
4 張立德;;納米材料的可控制備與表征[A];中國顆粒學會超微顆粒專委會2011年年會暨第七屆海峽兩岸超微顆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王慧婷;胡彥杰;王云;張玲;李春忠;;氣相燃燒合成納米二氧化鈦水性分散體系的研究[A];中國顆粒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8年
6 鄭嬌;楊垚;朱瑤瓊;胡朝霞;陳守文;楊毅;;納米二氧化鈦生產現(xiàn)場空氣中納米粉塵的控制研究[A];中國顆粒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陳建峰;邵磊;張春光;初廣文;陳建銘;;超重力法制備納米二氧化鈦的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上)——2002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李劍飛;劉黎萍;孫立軍;;納米二氧化鈦對汽車尾氣中含碳化合物分解研究初探[A];二氧化碳減排控制技術與資源化利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方婧;溫蓓;單孝全;;納米二氧化鈦在飽和土柱中的運移及其對土壤中銅遷移的影響[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10 柯貴珍;徐雙林;;納米二氧化鈦用于滌綸纖維的抗靜電整理[A];雪蓮杯第10屆功能性紡織品及納米技術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N];今日信息報;2003年
2 中國建材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 王世忠;[N];中國化工報;2000年
3 北京化工大學 徐瑞芬 許秀艷;[N];中國化工報;2002年
4 唐詩全;[N];世界金屬導報;2002年
5 袁封;[N];中國化工報;2004年
6 杭州科瀚盟公司 黃海;[N];中國紡織報;2008年
7 吳國榮;[N];中國包裝報;2010年
8 記者 馮永鋒;[N];光明日報;2000年
9 楊泰;[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4年
10 劉菊花;[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開華;低維氮化硼納米材料中雜質和電場行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0年
2 趙斌;特殊形貌TiO_2/鈦酸鹽納米材料的合成與生成機理[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3 夏明霞;高結晶度一維納米二氧化鈦的制備和修飾及光電性質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4 楊晴;低維II-VI、III-V族納米材料的液相合成、微結構表征與機理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5 蘇勇;一維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的氣相合成與發(fā)光性能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宋運濤;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的液相合成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孫天軍;氧化鋅微/納米材料的氣相合成與表征[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8 王金興;不同結構In_2O_3基納米材料的合成及其氣敏特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9 李桂寶;一維富勒烯C_(60)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生長機理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0年
10 劉杰;半導體氧化物納米材料燃燒合成結構及性能[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序強;由工業(yè)廢液制備納米二氧化鈦[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李曉林;銳鈦礦型納米二氧化鈦顆粒生物學效應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3 武鵬;納米二氧化鈦改性聚苯乙烯的研究[D];河北理工大學;2010年
4 趙振環(huán);納米二氧化鈦顆粒穩(wěn)定的反應型造紙施膠劑Pickering乳狀液[D];山東輕工業(yè)學院;2011年
5 王傳彩;納米二氧化鈦的制備及其性質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6 安青珍;納米二氧化鈦的制備、改性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7 劉姍;納米二氧化鈦/水性聚氨酯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表征[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8 趙玲子;碲化鎘量子點和納米二氧化鈦對BSA和ctDNA毒性作用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吳金玲;火焰CVD法制備氮摻雜納米二氧化鈦及其光催化和電化學性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10 曹恒明;基于納米二氧化鈦的表面引發(fā)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術[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新型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的制備、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830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83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