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分子印跡熒光傳感器的構(gòu)建與應用
本文選題:分子印跡 + 熒光 ; 參考:《中國科學:化學》2017年03期
【摘要】:分子印跡聚合物因具有構(gòu)效預定性、特異識別性和廣泛實用性,將其作為傳感器識別單元的研究已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分子印跡熒光傳感器結(jié)合了分子印跡的高選擇性與熒光檢測的高靈敏度,非常適合復雜樣品中痕量目標物的分析測定,在分離檢測等領域備受關注.根據(jù)熒光材料的不同,本文詳細介紹了以量子點、有機熒光染料、化學發(fā)光反應物質(zhì)以及其他材料為熒光信號單元的新型分子印跡熒光傳感器的構(gòu)建與應用,總結(jié)了不同熒光傳感器的構(gòu)建方法、檢測機理,探討了基于比率型熒光的分子印跡傳感器的制備與發(fā)展,并對分子印跡熒光傳感器的發(fā)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Abstract]: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IP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sensor recognition units due to their predefined structure, specificity and wide practicability. The molecularly imprinted fluorescence sensor combines the high selectivity of molecular imprinting with the high sensitivity of fluorescence detection. It is very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trace target in complex samples and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separation and detec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luorescent materials,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ovel molecular imprinted fluorescent sensors with quantum dots, organic fluorescent dyes, chemiluminescence reactants and other materials as fluorescent signal unit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detection mechanism of different fluorescent sensors were summarized. The prepa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imprinting sensors based on ratio fluorescence were discussed, and the prospect of molecular imprinted fluorescence sensors was prospected.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食品工程與營養(yǎng)科學學院;陜西省食品綠色加工與安全控制工程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岸帶環(huán)境過程與生態(tài)修復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海富;杜學忠;;含糖配體二元單層膜增強靶向蛋白識別及其生物傳感:表面分子印跡[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湯又文;黃招發(fā);楊挺;;利用分子印跡固相萃取測定人血清中的頭孢硫脒[A];大環(huán)化學和超分子化學研究進展——中國化學會全國第十二屆大環(huán)第四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3 董文國;閆明;吳國是;劉錚;;溶劑對分子印跡介質(zhì)吸附特性的影響:分子模擬與實驗研究[A];第一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上)[C];2004年
4 蘇海佳;譚天偉;;菌絲體表面分子印跡吸附劑紅外譜圖的研究[A];第一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下)[C];2004年
5 劉俊秋;羅貴民;沈家驄;;設計高效分子印跡人工酶[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伍智仲;梁堅;丁學全;潘勇;王艷武;趙建軍;劉衛(wèi)衛(wèi);;單[6-脫氧(1,10癸二硫醇)巰基]β-環(huán)糊精的分子印跡及應用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6年
7 周靖;侯建國;周漢坤;干寧;;基于磁性分子印跡的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檢測艾滋病毒[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8 陳志勇;;輔助模板法合成均勻分子印跡納米顆粒[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9 許秀竹;陳水挾;;羅丹明B分子印跡纖維的制備及其選擇性吸附研究[A];熱烈慶祝中國化學會成立80周年——中國化學會第16屆反應性高分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10 卜忐忐;田園;單慧燕;胡碧煒;何娟;;氧氟沙星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經(jīng)濟報記者 侯力明 通訊員 張明平;“分子印跡”期待叩響產(chǎn)業(yè)化“大門”[N];江蘇經(jīng)濟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會香;分子印跡與納米修飾技術在生物、藥物分子識別與檢測中的應用基礎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2 趙s钅,
本文編號:17874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78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