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銀納米簇的熒光生物傳感技術及納米銀抗菌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16 14:17
本文選題:銀納米簇 + 過氧化氫 ; 參考:《湖南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摘要】:貴金屬納米簇,一般由幾個原子構成,它作為連接金屬原子與納米顆粒的橋梁,是一種新型的熒光納米材料。貴金屬納米簇具有尺寸小、量子產率高、穩(wěn)定性好、毒性低、水溶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等一系列優(yōu)點,在熒光傳感器、生物成像、環(huán)境保護及醫(yī)療衛(wèi)生等多個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因此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本文將以聚(胞嘧啶)DNA為模板合成的銀納米簇作為熒光傳感器用于葡萄糖和尿酸的檢測,并將以聚(胞嘧啶)DNA為模板合成的納米銀作為新型抗菌材料用于抗菌。本文主要的研究內容如下:(1)聚(胞嘧啶)DNA-銀納米簇的制備及葡萄糖熒光生物傳感器的構建[第二章]本章通過簡單易行、無毒無害的合成方法,以聚(胞嘧啶)DNA為模板,制備出水溶性的聚(胞嘧啶)DNA-銀納米簇,并分別探討了緩沖液,pH和反應時間對銀納米簇合成的影響。在最優(yōu)條件下,聚(胞嘧啶)DNA-銀納米簇的平均粒徑約為2.5 nm,在565 nm處有穩(wěn)定的熒光發(fā)射峰。過氧化氫能夠高靈敏地猝滅聚(胞嘧啶)DNA-銀納米簇的熒光,且過氧化氫濃度在5~300μM時顯示出很好的線性,最低檢測限為0.67 μM。接著,聚(胞嘧啶)DNA-銀納米簇結合葡萄糖氧化酶用于構建葡萄糖熒光傳感器。在最優(yōu)實驗條件下,葡萄糖濃度在0.05~100μM范圍內時,體系熒光強度與葡萄糖濃度的對數之間呈現良好的線性關系,且最低檢測濃度為50 nM。該方法靈敏度高,選擇性好,線性范圍寬,檢測限低,并可被用于血清中葡萄糖的測定,結果與血糖儀測試結果一致。(2)基于聚(胞嘧啶)DNA-銀納米簇的熒光生物傳感器用于尿酸的高靈敏檢測[第三章]在很多疾病的早期診斷中,尿酸是尿液和血清中的重要生物標志物。在這一章中,我們報道了基于聚(胞嘧啶)DNA-銀納米簇和尿酸氧化酶的熒光傳感器用于尿酸的高靈敏、快速檢測。原理為尿酸被尿酸氧化酶特異性氧化產生過氧化氫,痕量的過氧化氫能夠高靈敏地猝滅聚(胞嘧啶)DNA-銀納米簇的熒光。該生物傳感器存在兩個線性范圍50nM~10μM和50μM~400μM,最低檢測限為50 nM。與之前文獻報道相比較,該生物傳感器的靈敏度大大提高。此外,基于聚(胞嘧啶)DNA-銀納米簇的尿酸傳感器對血清樣品中尿酸的檢測能力已得到驗證,并且表現出很好的實際應用前景。(3)水溶性納米銀的制備及抗菌性能研究[第四章]本章研究了一種綠色無毒的新型抗菌劑,采用液相還原法,以硼氫化鈉為還原劑,聚(胞嘧啶)DNA為模板制備出了水溶性的銀納米。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動態(tài)光散射儀(DLS)和熒光分光光度計對所得樣品的形貌和性質進行了表征。采用最低抑菌濃度(MIC)和最小殺菌濃度(MBC)法測試了該樣品的抗菌性能。結果表明所制備的樣品是分散均勻的球形顆粒,平均粒徑約為50 nm。樣品在水相中能長時間穩(wěn)定分散,并且對埃希氏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E. coli)和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 B.S.)具有明顯的抗菌作用。利用操作簡便、條件溫和的方法所制備的聚(胞嘧啶)DNA修飾的納米銀作為抗菌劑具有優(yōu)良的應用前景。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446.1;O657.3
,
本文編號:17592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75927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