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化導電聚合物的漆酶電極的構建及其直接電化學研究
本文選題:3-氨基苯硼酸 切入點:電化學聚合 出處:《山東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漆酶(EC 1.10.3.2)是含有多個活性中心(銅離子)的酶,在生物傳感器的制備、燃料電池的研制等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為獲得高性能的漆酶電極,必須縮短漆酶活性位點與電極表面的間距,減小漆酶異相電子轉移對漆酶取向的依賴。為實現(xiàn)上述目標必須發(fā)展新的固載方法。目前報道的有化學親和策略,漆酶重組改造策略等。相比于漆酶的化學或分子生物學修飾,構建適宜于多活性中心漆酶異相電子轉移的納米結構載體是一條捷徑。利用導電聚合物制備漆酶陰極的方法已有嘗試,但存在漆酶上載量低等主要問題。而利用苯硼酸類功能導電聚合物可以將漆酶共價固載(表面的糖基可以作為固定化位點)到電極表面;谌髦涡偷钠崦鸽姌O可以利用其籠效應來降低其異相電子轉移對漆酶在電極表面取向的依賴,進一步提升漆酶異相電子轉移效率,制備出高性能的漆酶電極;谏鲜霰尘,本文嘗試開展了如下兩方面工作:1.在無質子酸添加的乙二醇中電化學合成聚3-氨基苯硼酸本文構建了一種由乙二醇和四正丁基氟化銨形成的非水體系,并首次將此作為支持電解液進行了 3-氨基苯硼酸(APBA)的電化學聚合。不同于傳統(tǒng)的含質子酸的水溶液體系,本體系無需額外添加質子酸,并且三氟乙酸的存在不利于電聚合的進行。電聚合過程中所需的質子由APBA的硼酸基團與乙二醇的1,2-二羥基化合物反應所產(chǎn)生。因此乙二醇既是溶劑又是質子源。F-不僅是支持電解質的組成部分,而且參與了聚3-氨基苯硼酸(PAPBA)的電化學合成過程,但它并不是必不可少的。電解液中的陽離子尺寸越小,摻雜/去摻雜過程越容易進行,并且得到的聚合物薄膜的穩(wěn)定性越好。電聚合產(chǎn)物的傅里葉紅外光譜、紫外光譜和掃描電鏡表明,得到了聚3-氨基苯硼酸是呈多孔網(wǎng)狀的交聯(lián)聚合物薄層,對玻碳電極有很好的吸附力。2.基于功能化導電聚合物的三明治型漆酶電極的構建與表征漆酶(Lac)是多氧化還原中心糖蛋白,漆酶的異相電子轉移效率依賴于底物結合位點與電極表面的間距。據(jù)此,本文發(fā)展了一種基于功能化導電聚合物的三明治型漆酶電極。首先通過循環(huán)伏安法電合成出多孔網(wǎng)狀聚3-氨基苯硼酸(PAPBA),以此聚合物薄層為漆酶固定化載體,利用其功能化基團——硼酸基與漆酶糖基間的特異性結合將漆酶共價結合到PAPBA修飾的玻碳(GC)電極表面上。不同于文獻采用的物理吸附法,本方法固定的漆酶不易掉落,且通過控制聚合量可以大幅提高漆酶上載量。然后以NaPSS為摻雜劑,恒電位法合成聚3,4-乙撐二氧噻吩導電薄膜覆蓋在Lac/PAPBA/GC電極上(此薄膜簡稱為PEDOT),由此得到了通過聚合物薄膜層層組裝構建的三明治型漆酶電極(PEDOT/Lac/PAPBA/GC)。漆酶電極的生物活性表達會受不同電聚合參數(shù)的影響。漆酶電極的生物電催化性能研究表明,通過PEDOT的覆蓋可以降低漆酶DET過程對取向的依賴,提高漆酶電極的生物電催化效率,減少了氧還原過程中過氧化氫的生成。此外,三明治結構的形成有利于漆酶生物活性和聚合物導電性的表達,由此大幅度提升了漆酶電極的生物電催化氧還原的性能。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O657.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守拙;酶電極特性參數(shù)與酶電極的基本理論[J];湖南大學學報;1983年02期
2 孫長清;高茜;許宏鼎;周慧;;脲素酶電極的研制及應用[J];化學傳感器;1989年01期
3 俞寶明;陳文飛;朱淑娟;隋德新;;采用脲酶電極的血清尿素氮測定系統(tǒng)[J];化學傳感器;1992年01期
4 屠一鋒,付志強,李明忠;絲素作為酶固定化材料在酶電極研究中的應用[J];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5 陳執(zhí)中;;酶電極的試制及應用[J];化學傳感器;1981年01期
6 張永清;檢測發(fā)酵液中青霉素單位的酶電極[J];抗生素;1979年01期
7 吳國梧;;酶電極及其在發(fā)酵工業(yè)中的應用[J];醫(yī)藥工業(yè);1979年09期
8 尹卓容;;專門測定L—賴氨酸的酶電極[J];發(fā)酵科技通訊;1984年03期
9 J.L.ROMETTE ,孫澤輝 ,汪慶松;測定L—賴氨酸的專用酶電極[J];氨基酸雜志;1985年02期
10 徐遠航,周紹民;葡萄糖酶電極的穩(wěn)態(tài)電流與葡萄糖濃度的關系[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曲藝;馬士禹;王國軍;張云艷;陳邦林;穆勁;江龍;;光照的AgNPs對GOD電極響應電流的抑制[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越;王瑞元;李肅反;;便攜式CK快速測試儀的研制[A];2007全國運動生理學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楊紹明;辣根過氧化物酶多層膜酶電極的構筑及其應用[D];浙江大學;2006年
2 陳超;酶比活導向的新型高效安培酶電極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林根;基于幾種雙功能硼酸衍生物的酶固定和安培酶電極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2 李一葦;基于絲網(wǎng)印刷技術的蘋果酸脫氫酶電極設計[D];濟南大學;2015年
3 戴夢珍;基于聚多巴固定酶的生物傳感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4 王非凡;基于功能化導電聚合物的漆酶電極的構建及其直接電化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7年
5 楊yN;介體型酶電極的構筑及其傳感應用[D];揚州大學;2011年
6 鄧春艷;葡萄糖氧化酶電極的電化學石英晶體阻抗分析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秦聰;基于酶固定新材料新方法的幾種安培酶電極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8 于洋;基于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的硝酸還原酶和辣根過氧化物酶電極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9 張青芳;聚氨酯復合材料及羥基磷灰石基葡萄糖氧化酶電極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10 胡燕;基于新型基底的酶電極的構建與直接電化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6856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68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