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電高分子氣凝膠的可控制備及性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導電高分子氣凝膠的可控制備及性能研究
【摘要】:本論文闡述了導電高分子氣凝膠及其復合氣凝膠的可控制備及性能研究。采用自組裝的方法,制備了聚苯胺氣凝膠;并以導電高分子為基礎,復合改性Hummers法制備的氧化石墨烯合成了導電高分子空心球/石墨烯二元復合氣凝膠以及聚吡咯/石墨烯/銀納米線三元復合氣凝膠,并通過一系列測試對聚苯胺氣凝膠和復合氣凝膠的物理化學性能及應用進行了研究。通過小分子氧化劑過硫酸銨的氧化作用,氧化聚合苯胺得到了自交聯(lián)的聚苯胺氣凝膠。通過SEM、TEM、XRD、Raman、UV-Vis以及氮氣吸脫附等測試方法對聚苯胺氣凝膠的微觀形貌和化學結構以及多孔性能進行了表征,結果表明自組裝是基于聚苯胺中苯環(huán)活性的鄰對位產生的側鏈、不同分子鏈之間的π-π相互作用和分子鏈的物理纏結產生的。應力應變測試結果表明聚苯胺氣凝膠具有一定的機械性能。同時對聚苯胺氣凝膠進行了超級電容器性能測試,表現出了較高的電化學儲能性能,在電流密度為1 A/g時,比電容高達750 F/g。利用氧化石墨烯為交聯(lián)體系,將氧化石墨烯和聚苯胺-聚吡咯空心球混合均勻后,采用抗壞血酸VC對氧化石墨烯進行還原,超臨界CO2干燥等步驟得到了聚苯胺-聚吡咯空心球/石墨烯二元復合氣凝膠,最后在氬氣氛圍中900℃碳化10小時得到了碳空心球/石墨烯二元復合氣凝膠。通過一系列的測試分析了復合氣凝膠的物理化學性能。結果表明復合氣凝膠具有較高的力學強度(楊氏模量可達1.83 MPa),并具有良好的電化學儲能特性,在電流密度為0.1 A/g時,比電容可達226.5 F/g,高于純的石墨烯氣凝膠和碳氣凝膠。以氧化石墨烯為表面活性劑,在其水溶液中加入銀納米線,隨后利用氧化石墨烯和吡咯之間的協(xié)同氧化還原反應得到了聚吡咯/石墨烯/銀納米線三元復合水凝膠,經過超臨界CO2干燥、空氣中180℃下處理2小時,得到了具有較高比表面積(774.5 m2/g)和較高導電率(15.4 S/m)的聚吡咯/石墨烯/銀納米線三元復合氣凝膠,并對復合氣凝膠的形貌、比表面積等進行了研究。以聚吡咯/石墨烯/銀納米線三元復合氣凝膠為電極,制備了熱電化學池,具有一定的電勢輸出(歸一化電流密度為0.121 A/m2*k,歸一化功率密度為0.121 mW/m2*k2)和能量轉化效率(相對能量轉化效率為0.08%)。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48.1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超;周斌;解德濱;沈軍;倪星元;徐展;;超低密度SiO2氣凝膠快速制備的新方法[J];材料導報;2006年06期
2 何方;趙紅雨;趙海雷;崔巍;徐三魁;;氣凝膠材料研究的新進展[J];材料導報;2007年12期
3 ;氣凝膠,,改變世界的神奇材料[J];高科技與產業(yè)化;2008年01期
4 沈軍,王玨,吳翔;氣凝膠──一種結構可控的新型功能材料[J];材料科學與工程;1994年03期
5 王玨,沈軍;有機氣凝膠和碳氣凝膠的研究與應用[J];材料導報;1994年04期
6 王玨,周斌,吳衛(wèi)東,沈軍;硅氣凝膠材料的研究進展[J];功能材料;1995年01期
7 ;利用離子液體制造二氧化硅氣凝膠[J];現代化工;2000年08期
8 李冀輝,胡勁松;有機氣凝膠研究進展(Ⅰ)──有機氣凝膠發(fā)現、制備與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9 李冀輝,胡勁松;有機氣凝膠研究進展(Ⅱ)——有機氣凝膠的特性與應用[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10 劉茜;固體空氣——氣凝膠在服裝和建筑中的應用[J];國外紡織技術;2004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蔡杰;張俐娜;Shigenori Kuga;;高強度纖維素/SiO2氣凝膠的結構和性能[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2 姚先周;胡子君;孫陳誠;李俊寧;張宏波;;二氧化硅氣凝膠微結構的熱設計[A];復合材料: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下冊)[C];2010年
3 劉世明;王慧;曾令可;;納米SiO_2氣凝膠的性能表征與分形維數[A];中國顆粒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8年
4 鄧忠生;黃耀東;魏建東;楊靖;王玨;沈軍;陳玲燕;吳愛梅;;二氧化硅氣凝膠的表面修飾研究[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5 劉寧;符若文;;球狀有機氣凝膠及其炭氣凝膠的結構[A];2004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6 常智;趙海雷;何方;仇衛(wèi)華;周國治;曲選輝;;摻雜纖維的硅石氣凝膠的結構與性能[A];華北地區(qū)硅酸鹽學會第八屆學術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7 王玨;沈軍;張波;蔣偉陽;陸獻平;;有機氣凝膠的熱傳輸機理研究[A];第二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8 任洪波;張林;杜愛民;;快速制備塊狀氧化鐵氣凝膠的研究[A];第八屆全國核靶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9 楊大祥;馮堅;周新貴;張長瑞;王娟;張浩;;低溫下酸/堿兩步法制備氧化硅氣凝膠[A];全國第三屆溶膠—凝膠科學技術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趙南;馮堅;姜勇剛;高慶福;馮軍宗;;耐高溫氣凝膠隔熱材料[A];2011·中國絕熱節(jié)能材料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潘未末;年創(chuàng)產值20億 氣凝膠蘊含驚人商機[N];深圳特區(qū)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陳龍;“藍煙”裊裊向市場[N];中國航天報;2012年
3 西藏圣一新能源股份公司研究院院長 李光武;氣凝膠:可以改變世界的多功能新材料[N];中國建材報;2013年
4 宏文;二氧化硅氣凝膠有望產業(yè)化[N];中國建材報;2013年
5 戚翔;世界最輕固體將改變世界[N];工人日報;2007年
6 通訊員 何秦江;投資兩億 年產三噸[N];紹興日報;2006年
7 彭紅;中國氣凝膠產品打破美國壟斷局面[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8 彭紅;氣凝膠產業(yè)化開啟納諾高科有望成最大供應商[N];中國質量報;2008年
9 通訊員 周煒 朱海洋 記者 潘劍凱;浙大實驗室誕生超輕氣凝膠[N];光明日報;2013年
10 閆潔;女科學家一次偶然經歷,稻殼變廢為寶[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熊佳慶;基于兩性纖維素的磁性氣凝膠制備及吸附性能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2 鄭文芝;二氧化硅氣凝膠研制及其結構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趙忠強;氧化物氣凝膠的制備、結構和性質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4 徐海s
本文編號:11793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179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