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PNIPAM鏈段多嵌段聚合物的合成、溶液和吸附行為研究
本文關鍵詞:含PNIPAM鏈段多嵌段聚合物的合成、溶液和吸附行為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PNIPAM-PPO-PNIPAM PEO-PNIPAM 溫敏性 鏈構象 吸附行為
【摘要】:論文中采用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方法(ATRP),以Br-PPO-Br為大分子引發(fā)劑,通過一步或兩步聚合反應成功合成窄分子量分布的聚(N-異丙基丙烯酰胺)-聚(環(huán)氧丙烷)-聚(N-異丙基丙烯酰胺)(PNIPAM-PPO-PNIPAM)三嵌段聚合物。通過微量差示掃描儀(Micro-DSC)對PNIPAMx-PPO36-PNIPAMx與PEO45-PNIPAMx兩個系列聚合物的溫敏行為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PNIPAM鏈段長度較短的PNIPAMi5-PPO36-PNIPAMi5三嵌段聚合物,只有一個低臨界溶解溫度(LCST),大約為25℃,屬于PPO鏈段的LCST;對于PNIPAM鏈段長度較長的PNIPAM117-PPO36-PNIPAM117三嵌段聚合物,PNIPAM鏈段的相變占主導地位,只觀察到一個LCST為32.3℃;對于PNIPAM鏈段長度適中的PNIPAM33-PPO36-PNIPAM33和PNIPAM75-PPO36-PNIPAM75則觀察到了兩個LCST,分別屬于PPO鏈段和PNIPAM鏈段。而對于PEO-PNIPAM兩嵌段聚合物體系,其中PEO鏈段親水,使得PEO-PNIPAM的LCST比PNIPAM均聚物的LCST相對提高,且PEO鏈段比例越大,其LCST越高。動、靜態(tài)光散射(DLS SLS)研究結果表明:在低溫環(huán)境下(20℃), PNIPAMx-PPO36-PNIPAMx和PEO45-PNIPAMx體系都可觀察到大顆粒尺寸的聚集體存在,而此時PPO、PNIPAM、PEO鏈段理論上都是溶于水的。這被認為是嵌段之間的不相容性以及水分子與聚合物鏈段的氫鍵橋連作用而形成的松散聚集體。隨著溫度上升到PPO鏈段的LCST, PNIPAMx-PPO36-PNIPAMx三嵌段聚合物形成以疏水的PPO為核、親水的PNIPAM為殼的核-殼結構;溫度繼續(xù)上升到PNIPAM鏈段的LCST時,PNIPAMx-PPO36-PNIPAMx三嵌段聚合物形成的核-殼結構進一步坍塌收縮形成硬殼球結構。PEO45-PNIPAMx兩嵌段聚合物體系的溶液行為又稍有區(qū)別,溫度高于其LCST時,形成穩(wěn)定的核-殼結構。接著采用石英晶體微天平(QCM)研究PNIPAMx-PPO36-PNIPAMx三嵌段聚合物和PEO45-PNIPAMx兩嵌段聚合物于不同溫度中在疏水金電極表面的吸附行為,研究結果表明:1)吸附的速率常數(shù)隨PNIPAM鏈段長度增大而增大,卻隨溫度上升而下降。2)對于PNIPAM鏈段較長的PNIPAMx-PPO36-PNIPAMx(x=33,75,117)三嵌段聚合物和PEO45-PNIPAMX (x=50,87)兩嵌段聚合物在其PNIPAM鏈段的LCST時都會發(fā)生異常的大量吸附現(xiàn)象。結合之前在PNIPAM-PEO-PPO-PEO-PNIPAM五嵌段聚合物的吸附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五嵌段聚合物在PNIPAM鏈段的LCST處發(fā)生大量吸附現(xiàn)象,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對于含PNIPAM鏈段的PEO-PNIPAM、PNIPAM-PPO-PNIPAM和PNIPAM-PEO-PPO-PEO-PNIPAM嵌段聚合物體系,所觀察到的大量吸附現(xiàn)象與PNIPAM鏈段存在有關,與PPO鏈段和PEO鏈段無關;而且嵌段聚合物分子中PNIPAM鏈段需要達到一定的長度,使得PNIPAM鏈段具有自己的LCST, PNIPAM鏈段太短則不會發(fā)生大量吸附。
【關鍵詞】:PNIPAM-PPO-PNIPAM PEO-PNIPAM 溫敏性 鏈構象 吸附行為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31.3
【目錄】:
- 致謝3-4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38
- 1.1 NIPAM單體及聚合物簡介10-11
- 1.2 含PNIPAM鏈段聚合物的溶液行為11-19
- 1.2.1 溫度的影響11-14
- 1.2.2 濃度的影響14-16
- 1.2.3 溶劑的影響16-18
- 1.2.4 分子量和結構18-19
- 1.3 聚合物的吸附行為19-31
- 1.3.1 聚合物吸附行為概述19-20
- 1.3.2 聚合物吸附影響因素20-24
- 1.3.3 聚合物吸附的應用24-26
- 1.3.4 含PNIPAM聚合物的吸附研究26-31
- 1.4 課題提出31-32
- 參考文獻32-38
- 第二章 PNIPAM_x-PPO_(36)-PNIPAM_x嵌段聚合物的合成38-46
- 2.1 引言38-39
- 2.2 主要化學試劑及處理39-40
- 2.2.1 主要試劑規(guī)格和生產商39
- 2.2.2 主要試劑的精制39-40
- 2.3 大分子引發(fā)劑Br-PPO_(36)-Br的制備40
- 2.4 PNIPAM_x-PPO_(36)-PNIPAM_x的合成40-41
- 2.5 聚合物的表征41-42
- 2.6 結果討論42-45
- 2.7 本章小結45
- 參考文獻45-46
- 第三章 PNIPAM-PPO-PNIPAM和PEO-PNIPAM嵌段聚合物溶液行為46-62
- 3.1 引言46
- 3.2 表征方法46-48
- 3.2.1 微量差示掃描儀(Micro-DSC)46-47
- 3.2.2 動態(tài)光散射(DLS)和靜態(tài)光散射(SLS)47
- 3.2.3 比折光指數(shù)增量dn/dc測量47-48
- 3.3 結果與討論48-57
- 3.3.1 PNIPAM-PPO-PNIPAM和PEO-PNIPAM嵌段聚合物的溫敏性48-49
- 3.3.2 PNIPAM-PPO-PNIPAM和PEO-PNIPAM嵌段聚合物的稀溶液鏈構象49-57
- 3.4 本章小結57-58
- 參考文獻58-62
- 第四章 PNIPAM-PPO-PNIPAM和PEO-PNIPAM嵌段聚合物吸附行為62-78
- 4.1 引言62
- 4.2 實驗與表征62-66
- 4.2.1 樣品準備62-63
- 4.2.2 石英晶體金電極表面的修飾63
- 4.2.3 接觸角的測試63-64
- 4.2.4 石英晶體微天平(QCM)吸附測試64-66
- 4.3 結果與討論66-74
- 4.3.1 環(huán)境溫度對聚合物吸附行為的影響66-70
- 4.3.2 嵌段長度對聚合物吸附行為的影響70-73
- 4.3.3 嵌段類別對聚合物吸附行為的影響73-74
- 4.4 本章小結74-75
- 參考文獻75-78
-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78-80
-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論文8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彩云;翁曉磊;錢衛(wèi)平;;AuNPs/PNIPAM復合顆粒的制備及其溫敏性質[J];物理化學學報;2008年12期
2 楊明成;朱軍;趙惠東;朱誠身;宋紅艷;李坤豪;全彥君;;PNIPAM/蒙脫土復合水凝膠輻射合成與表征[J];核技術;2009年09期
3 楊明成;宋衛(wèi)東;張宏娜;朱軍;李召朋;朱誠身;趙惠東;;PNIPAM/碳納米管復合水凝膠輻射合成與表征[J];核技術;2011年07期
4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THERMAL-SENSITIVE MICROGEL WITH PNIPAM CORE AND ELASTIC SHELL[J];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2012年05期
5 聶慧;劉和文;;含螺吡喃端基PNIPAM的制備及其在活細胞成像中的應用[J];功能高分子學報;2013年02期
6 李凱;張青川;劉紅;伍小平;張廣照;;微梁傳感研究PNIPAM分子鏈熱致折疊構象轉變[J];實驗力學;2006年03期
7 Jing Tao;Bang-kun Jin;Li-ying Li;Chen He;何衛(wèi)東;;CLICK CYCLIZATION OF LINEAR TRIBLOCK COPOLYMERS AT BLOCK JUNCTIONS UNDER HIGH CONCENTRATION DUE TO END-BLOCK SHIELDING[J];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2013年07期
8 羅春華;董秋靜;余麗;王彩華;崔玉民;;具有智能熒光特性的含二甲氨基查爾酮端基的PNIPAM研究[J];高分子學報;2012年11期
9 ;THERMAL-SENSITIVE BETA-CYCLODEXTRIN-CONTAINING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HYDROGELS CROSSLINKED BY Si—O—Si BONDS—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PROLONGING IN VITRO RELEASE OF 5-FLUOROURACIL[J];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2005年05期
10 Fumihiko Tanaka;Tsuyoshi Koga;Hiroyuki Kojima;Francoise M.Winnik;;HYDRATION AND PHASE SEPARATION OF TEMPERATURE-SENSITIVE WATER-SOLUBLE POLYMERS[J];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Study on a thermo sensitive PNIPAM coated silica particle by light scattering[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9年
2 陳帥;陳旭偉;王建華;;水凝膠PNIPAM/AAc選擇性分離血紅蛋白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9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3 朱丹;周劍鋒;胡一;張琦;沈健;;Dielectric Relaxations of PNIPAM Colloidal Dispersions at the Coil-Globule Transition[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崔樹勛;龐祥超;;PNIPAM單鏈彈性的溫度依賴性[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5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5 崔樹勛;龐祥超;;PNIPAM單鏈彈性的溫度依賴性[A];2012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上冊)[C];2012年
6 崔樹勛;龐祥超;王科峰;;PNIPAM單鏈彈性的溫度和溶劑響應性[A];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第2分會:溶液中的聚集與分子組裝[C];2013年
7 朱丹;魏濤;周劍鋒;沈健;;關于PNIPAM微凝膠相轉變的介電譜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2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8 王章薇;武培怡;;PNIPAM在離子液體中凝膠化行為的譜學研究[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9 趙輝;陳宏偉;李增昌;蘇偉;張其錦;;微波輔助制備PMMA為殼層PNIPAM為核的溫度響應型粒子[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來恒杰;武培怡;;PNIPAM與NIPPA在重水溶液中相變行為的譜學研究[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健;聚丙烯酰胺類智能高分子多重環(huán)境響應的NMR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物理與數(shù)學研究所);2016年
2 劉呂丹;復雜環(huán)境中高分子的離子特異性效應[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3 李麗英;基于PNIPAM的響應性高分子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4 趙輝;基于PNIPAM的功能化聚合物微球的設計、制備與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5 丁延偉;微量量熱法研究溫敏大分子在溶液中的相變行為[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6 徐建;基于聚(N-異丙基丙烯酰胺)的多種拓撲結構水溶性高分子制備及其溶液性質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7 劉小兵;基于PAA和PNIPAM的嵌段聚合物及微凝膠的合成及聚集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8 劉光明;高分子鏈在界面上的構象行為[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9 羅時忠;環(huán)境敏感單分子膠束的制備及其相轉變行為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10 孫冰潔;紅外及二維相關光譜方法對外擾作用下聚合物體系演化的微觀動力學機理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波;特殊結構熱致響應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相變機理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2 牛少敏;聚N-異丙基丙烯酰胺/環(huán)糊精的溫敏性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3 邱楊;可注射型PNIPAM水凝膠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4 付婧玉;PNIPAM/CMCS/CNTs水凝膠的制備及新型磁性復合微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5 黃婉瑩;PNIPAM50在臨界相變點附近的蜷縮與膨脹過程的動力學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5年
6 許謙;RAFT聚合合成PNIPAM-纖維素球性能研究[D];青島大學;2015年
7 李建元;含PNIPAM鏈段多嵌段聚合物的合成、溶液和吸附行為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8 張晏寧;摻雜聚多巴胺顆粒近紅外響應型智能水凝膠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9 于淼;末端帶有芘基的PNIPAM合成及其熱敏性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7年
10 許永松;以α-D-葡萄糖為核的星形PNIPAM的合成及熱敏性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0811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081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