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間苯二胺的醇體系化學氧化制備及其銀離子吸附性能
發(fā)布時間:2023-03-20 05:02
摘要:含銀廢水主要來自于電鍍液、照相業(yè)和實驗室化學分析等,直接將其排放到自然界中不僅污染環(huán)境而且造成資源浪費。吸附法是處理與回收貴金屬污染物高效且環(huán)保的方法,開發(fā)新型高效的貴金屬離子吸附劑一直是國內(nèi)外的研究熱點。本文采用甲醇作溶劑,以間苯二胺為單體,過硫酸鈉為氧化劑,通過化學氧化聚合制備出高比表面積的聚間苯二胺納米棒;在甲醇體系引入有機胺能促進聚合反應的進行,同步調(diào)控產(chǎn)物形貌和分子結構;研究了聚合產(chǎn)物對水中銀離子的吸附性能。采用透射電鏡(TEM)、電子掃描電鏡(SEM)、氮氣吸附解吸、熱重(TG)、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X-射線衍射(XRD)等表征研究了氧化聚合和吸附的機理。主要研究結果有: (1)甲醇作溶劑,有利于聚間苯二胺一維納米形貌的形成,提高產(chǎn)物的比表面積和銀離子吸附性能,產(chǎn)率也提高了近10%。 (2)研究了聚間苯二胺一維納米形貌形成機制:間苯二胺在甲醇中的聚合速率變慢,初試階段僅生成質子化的聚間苯二胺納米粒子,此類納米粒子隨著質子化程度的提高傾向于憎甲醇,致使納米粒子傾向于堆積,以減小與醇溶劑的接觸面積。納米粒子堆積構成了疏松的納米棒,經(jīng)填補式生長最終合成出聚間苯二...
【文章頁數(shù)】:9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文獻綜述
1.1 引言
1.2 含銀廢水的來源
1.3 含銀廢水的處理及回收方法
1.3.1 沉淀法
1.3.2 電解法
1.3.3 置換法
1.3.4 離子交換法
1.4 吸附法處理含銀廢水的研究進展
1.4.1 炭質吸附劑
1.4.2 礦物吸附劑
1.4.3 生物吸附劑
1.4.4 高分子吸附劑
1.5 聚芳香二胺吸附劑的研究進展
1.5.1 導電高分子
1.5.2 聚芳香二胺
1.5.3 聚間苯二胺
1.6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和思路
2 不同醇體系對間苯二胺化學氧化聚合的影響
2.1 引言
2.2 實驗方法
2.2.1 實驗試劑
2.2.2 實驗儀器和設備
2.2.3 聚間苯二胺在醇體系中的合成
2.2.4 銀離子吸附及檢測方法
2.2.5 表征方法
2.3 不同醇體系對間苯二胺化學氧化聚合的影響
2.3.1 產(chǎn)物產(chǎn)率及水溶性研究
2.3.2 產(chǎn)物形貌研究
2.3.3 產(chǎn)物分子結構研究
2.3.4 產(chǎn)物對銀離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2.4 間苯二胺化學氧化聚合機理探討
2.5 小結
3 甲醇體系化學氧化聚合制備聚間苯二胺
3.1 引言
3.2 實驗方法
3.2.1 實驗試劑
3.2.2 實驗儀器和設備
3.2.3 甲醇體系中合成聚間苯二胺
3.2.4 銀離子吸附實驗方法
3.2.5 表征方法
3.3 甲醇體系間苯二胺化學氧化聚合因素研究
3.3.1 氧化劑加入方式對聚間苯二胺合成的影響
3.3.2 氧化劑種類對聚間苯二胺合成的影響
3.3.3 攪拌條件對聚間苯二胺合成的影響
3.3.4 反應時間對聚間苯二胺合成的影響
3.4 甲醇體系合成聚間苯二胺的形貌研究
3.4.1 甲醇含量對聚間苯二胺形貌的影響
3.4.2 聚間苯二胺形貌形成機理探討
3.4.3 聚間苯二胺的表征與性質
3.5 小結
4 甲醇體系胺促氧化聚合制備聚間苯二胺
4.1 引言
4.2 實驗方法
4.2.1 實驗試劑
4.2.2 實驗儀器和設備
4.2.3 甲醇體系有機胺促進合成聚間苯二胺
4.2.4 表征方法
4.2.5 銀離子吸附實驗
4.3 有機胺的選擇
4.3.1 產(chǎn)物形貌研究
4.3.2 產(chǎn)物產(chǎn)率研究
4.3.3 產(chǎn)物分子結構
4.3.4 單體聚合過程
4.3.5 產(chǎn)物對銀離子吸附性能
4.3.6 有機胺對聚合影響的綜合分析
4.4 二乙醇胺促進合成聚間苯二胺
4.4.1 二乙醇胺濃度對聚間苯二胺形貌和產(chǎn)率的影響
4.4.2 二乙醇胺的作用
4.4.3 聚間苯二胺的表征
4.5 小結
5 聚間苯二胺對銀離子吸附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實驗方法
5.2.1 實驗試劑
5.2.2 實驗儀器
5.2.3 銀離子吸附及解吸實驗方法
5.2.4 表征方法
5.3 甲醇體系合成聚間苯二胺對銀離子的吸附性能
5.3.1 溶液初始pH的影響
5.3.2 吸附時間的影響
5.3.3 銀離子初始濃度的影響
5.3.4 共存離子的影響
5.3.5 銀離子存在形態(tài)的影響
5.4 甲醇體系胺促氧化合成聚間苯二胺對銀離子的吸附性能
5.4.1 吸附時間的影響
5.4.2 銀離子初始濃度的影響
5.4.3 共存離子的影響
5.4.4 循環(huán)吸附
5.5 聚間苯二胺吸附銀離子機理研究
5.5.1 聚間苯二胺吸附前后分子結構的變化
5.5.2 銀形態(tài)的變化
5.5.3 聚間苯二胺吸附銀離子歷程
5.6 小結
6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6.2 建議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主要研究成果目錄
致謝
本文編號:3766742
【文章頁數(shù)】:9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文獻綜述
1.1 引言
1.2 含銀廢水的來源
1.3 含銀廢水的處理及回收方法
1.3.1 沉淀法
1.3.2 電解法
1.3.3 置換法
1.3.4 離子交換法
1.4 吸附法處理含銀廢水的研究進展
1.4.1 炭質吸附劑
1.4.2 礦物吸附劑
1.4.3 生物吸附劑
1.4.4 高分子吸附劑
1.5 聚芳香二胺吸附劑的研究進展
1.5.1 導電高分子
1.5.2 聚芳香二胺
1.5.3 聚間苯二胺
1.6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和思路
2 不同醇體系對間苯二胺化學氧化聚合的影響
2.1 引言
2.2 實驗方法
2.2.1 實驗試劑
2.2.2 實驗儀器和設備
2.2.3 聚間苯二胺在醇體系中的合成
2.2.4 銀離子吸附及檢測方法
2.2.5 表征方法
2.3 不同醇體系對間苯二胺化學氧化聚合的影響
2.3.1 產(chǎn)物產(chǎn)率及水溶性研究
2.3.2 產(chǎn)物形貌研究
2.3.3 產(chǎn)物分子結構研究
2.3.4 產(chǎn)物對銀離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2.4 間苯二胺化學氧化聚合機理探討
2.5 小結
3 甲醇體系化學氧化聚合制備聚間苯二胺
3.1 引言
3.2 實驗方法
3.2.1 實驗試劑
3.2.2 實驗儀器和設備
3.2.3 甲醇體系中合成聚間苯二胺
3.2.4 銀離子吸附實驗方法
3.2.5 表征方法
3.3 甲醇體系間苯二胺化學氧化聚合因素研究
3.3.1 氧化劑加入方式對聚間苯二胺合成的影響
3.3.2 氧化劑種類對聚間苯二胺合成的影響
3.3.3 攪拌條件對聚間苯二胺合成的影響
3.3.4 反應時間對聚間苯二胺合成的影響
3.4 甲醇體系合成聚間苯二胺的形貌研究
3.4.1 甲醇含量對聚間苯二胺形貌的影響
3.4.2 聚間苯二胺形貌形成機理探討
3.4.3 聚間苯二胺的表征與性質
3.5 小結
4 甲醇體系胺促氧化聚合制備聚間苯二胺
4.1 引言
4.2 實驗方法
4.2.1 實驗試劑
4.2.2 實驗儀器和設備
4.2.3 甲醇體系有機胺促進合成聚間苯二胺
4.2.4 表征方法
4.2.5 銀離子吸附實驗
4.3 有機胺的選擇
4.3.1 產(chǎn)物形貌研究
4.3.2 產(chǎn)物產(chǎn)率研究
4.3.3 產(chǎn)物分子結構
4.3.4 單體聚合過程
4.3.5 產(chǎn)物對銀離子吸附性能
4.3.6 有機胺對聚合影響的綜合分析
4.4 二乙醇胺促進合成聚間苯二胺
4.4.1 二乙醇胺濃度對聚間苯二胺形貌和產(chǎn)率的影響
4.4.2 二乙醇胺的作用
4.4.3 聚間苯二胺的表征
4.5 小結
5 聚間苯二胺對銀離子吸附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實驗方法
5.2.1 實驗試劑
5.2.2 實驗儀器
5.2.3 銀離子吸附及解吸實驗方法
5.2.4 表征方法
5.3 甲醇體系合成聚間苯二胺對銀離子的吸附性能
5.3.1 溶液初始pH的影響
5.3.2 吸附時間的影響
5.3.3 銀離子初始濃度的影響
5.3.4 共存離子的影響
5.3.5 銀離子存在形態(tài)的影響
5.4 甲醇體系胺促氧化合成聚間苯二胺對銀離子的吸附性能
5.4.1 吸附時間的影響
5.4.2 銀離子初始濃度的影響
5.4.3 共存離子的影響
5.4.4 循環(huán)吸附
5.5 聚間苯二胺吸附銀離子機理研究
5.5.1 聚間苯二胺吸附前后分子結構的變化
5.5.2 銀形態(tài)的變化
5.5.3 聚間苯二胺吸附銀離子歷程
5.6 小結
6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6.2 建議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主要研究成果目錄
致謝
本文編號:37667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7667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