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對除磷污泥顆;挠绊
發(fā)布時間:2021-02-06 16:55
為探究淀粉對除磷污泥顆粒化的影響,采用無淀粉添加反應器(1#)和有淀粉添加反應器(2#)進行對比實驗.通過電子顯微鏡、紫外分光光度計、粒徑儀研究淀粉對污泥粒徑增長、COD及TP去除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2#僅用24 d就實現(xiàn)顆粒化,比1#節(jié)約用時1/4,證實淀粉可加速污泥的顆;.其中2#污泥蛋白質質量分數(shù)較高,表明淀粉可能會刺激微生物分泌淀粉酶,從而使微生物分泌的EPS中蛋白質質量分數(shù)更多,更有利于顆粒的形成.此外,由于2#生物量較高,在好氧段需要更多的氧氣,因此,可承受更高的曝氣量,從而使顆粒的密實度更高,有利于維持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TP去除率達95%以上,COD去除率為90%左右,說明30%的進水COD由淀粉提供時不會影響系統(tǒng)的除磷效果,淀粉最終作為有機物被消耗,停止添加淀粉,系統(tǒng)仍能穩(wěn)定運行.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6,48(0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實驗
1.1 實驗設備與操作條件
1.2 接種污泥和實驗用水
1.3 分析方法
2 結果與討論
2.1 顆粒化過程中污泥的沉降特性及生物量變化
2.2 顆粒粒徑變化及除磷效果
2.3 胞外聚合物( EPS) 對顆;挠绊
2.4 DO對除磷系統(tǒng)的影響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碳源對SBR系統(tǒng)生物強化除磷的影響[J]. 羅陽,張學洪,張華,徐建宇,郭周芳,韋巧艷,鄭君健. 桂林理工大學學報. 2010(04)
[2]好氧顆粒污泥中胞外聚合物作用機理的探討[J]. 朱邦輝,萬金保. 江西科學. 2009(06)
[3]SBR中除磷顆粒污泥的培養(yǎng)和A/O及A/A/O顆粒污泥工藝除磷特性研究[J]. 劉小英,姜應和,郭超,彭黨聰. 環(huán)境科學. 2009(09)
[4]富含聚磷菌的好氧顆粒污泥的培養(yǎng)與特性[J]. 由陽,彭軼,袁志國,李夕耀,彭永臻. 環(huán)境科學. 2008(08)
[5]高強度好氧顆粒污泥的培養(yǎng)及特性研究[J]. 劉麗,任婷婷,徐得潛,俞漢青.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08(04)
[6]生物除磷技術新工藝及其微生物學原理[J]. 趙丹,任南琪,陳堅,馬放,鄢敏林.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 2004(11)
[7]選擇壓法培育好氧顆粒污泥的試驗[J]. 王強,陳堅,堵國成. 環(huán)境科學. 2003(04)
[8]富營養(yǎng)化綜合防治調控指標探討[J]. 李錦秀,廖文根. 水資源保護. 2002(02)
[9]好氧顆粒活性污泥的培養(yǎng)及理化特性研究[J]. 竺建榮,劉純新. 環(huán)境科學. 1999(02)
博士論文
[1]好氧顆粒污泥快速培養(yǎng)及其去除生物營養(yǎng)物特性的研究[D]. 楊麒.湖南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020783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6,48(0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實驗
1.1 實驗設備與操作條件
1.2 接種污泥和實驗用水
1.3 分析方法
2 結果與討論
2.1 顆粒化過程中污泥的沉降特性及生物量變化
2.2 顆粒粒徑變化及除磷效果
2.3 胞外聚合物( EPS) 對顆;挠绊
2.4 DO對除磷系統(tǒng)的影響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碳源對SBR系統(tǒng)生物強化除磷的影響[J]. 羅陽,張學洪,張華,徐建宇,郭周芳,韋巧艷,鄭君健. 桂林理工大學學報. 2010(04)
[2]好氧顆粒污泥中胞外聚合物作用機理的探討[J]. 朱邦輝,萬金保. 江西科學. 2009(06)
[3]SBR中除磷顆粒污泥的培養(yǎng)和A/O及A/A/O顆粒污泥工藝除磷特性研究[J]. 劉小英,姜應和,郭超,彭黨聰. 環(huán)境科學. 2009(09)
[4]富含聚磷菌的好氧顆粒污泥的培養(yǎng)與特性[J]. 由陽,彭軼,袁志國,李夕耀,彭永臻. 環(huán)境科學. 2008(08)
[5]高強度好氧顆粒污泥的培養(yǎng)及特性研究[J]. 劉麗,任婷婷,徐得潛,俞漢青.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08(04)
[6]生物除磷技術新工藝及其微生物學原理[J]. 趙丹,任南琪,陳堅,馬放,鄢敏林.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 2004(11)
[7]選擇壓法培育好氧顆粒污泥的試驗[J]. 王強,陳堅,堵國成. 環(huán)境科學. 2003(04)
[8]富營養(yǎng)化綜合防治調控指標探討[J]. 李錦秀,廖文根. 水資源保護. 2002(02)
[9]好氧顆粒活性污泥的培養(yǎng)及理化特性研究[J]. 竺建榮,劉純新. 環(huán)境科學. 1999(02)
博士論文
[1]好氧顆粒污泥快速培養(yǎng)及其去除生物營養(yǎng)物特性的研究[D]. 楊麒.湖南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0207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0207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