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沉積物有機氮沉積特征及其來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02 20:15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劇烈的人類活動使得輸入到湖泊中的營養(yǎng)物質快速增加,導致湖泊富營養(yǎng)化日益嚴重,進而成為普遍關注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滇池為云南省第一大湖泊,過去幾十年大量營養(yǎng)的輸入已使得滇池成為最為嚴重的富營養(yǎng)化湖泊之一。湖泊沉積物是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重要的氮庫,其中有機氮是沉積物中氮的主要形態(tài),在滇池沉積物中占總氮的93%。本文以滇池沉積物中有機氮為研究對象,于2014年7月采集分別在滇池南部、東部、北部湖區(qū)采集3根沉積柱及水樣,研究了沉積物中有機氮(ON)的分布及其來源的時空變化特征。通過室內沉積物氮礦化模擬實驗研究,探討溫度及藻類添加的內源氮釋放過程對沉積物 ON 沉積的影響,同時利用 STRI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 and technology)模型對影響沉積物有機氮外源輸入的環(huán)境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1)通過對沉積物中有機氮分析得出,滇池沉積物中ON含量變化范圍為297.8~6140.3mgkg-1,整個湖泊底部沉積物中ON含量都較低,隨著沉積深度的減少,ON含量呈現快速增長的...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1滇池沉積物采樣點圖??Fig?2-1?Location?of?sampling?sites?in?Dianchi?Lake??
?第三章沉積物有機氮時空分布特征及來源分析???滇池流域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經濟發(fā)展狀況、土地利用以及沉積環(huán)境,所以??不同湖區(qū)的沉積物中ON含量在空間上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沉積物中ON平均含??量分別為?2567.9士?1937.0mg?kg—1?(DC-1),1083.9?mg?kg4±896.5?(DC-2),??lWWiSISjmgkg'DCJ),含量大小為DC-l>DC-3>DC-2,整體上呈現出南部??高于北部高于東部的特征。在各湖區(qū)底部沉積物中,ON都呈現出含量相對較低??且穩(wěn)定的特征,隨著沉積深度的減少,滇池南部ON含量明顯高于北部和東部湖??區(qū),由于20世紀80年代以來,滇池流域大力發(fā)展農業(yè),南部地區(qū)屬于農業(yè)密集??區(qū),大量的農用化肥隨徑流匯入湖泊后沉積,使其沉積物ON含量迅速增加。北??部湖區(qū)ON含量低于南部湖區(qū),可能是由于該區(qū)域沉積物ON的分解速率更快[6]。??東部湖區(qū)水深較淺,風力對水體中營養(yǎng)鹽的沉積過程有較大的擾動,導致東部湖??區(qū)沉積物中氮含量相對其他湖區(qū)較低。??濃度(mg/kg)??
8?30?I— ̄1?I|?*— ̄I ̄ ̄?? ̄ ̄|?■?I?1? ̄ ̄|?1?――I ̄ ̄1I?1?|??? ̄ ̄|1?|?1? ̄ ̄r??1?2?3?4?5?6?7?8?9?10?11?12?13??圖4-3滇池上覆水體pH變化趨勢(1-13樣點釆樣順序為由北向南)??Fig?4-3?The?variation?of?pH?in?the?over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湖泊水體營養(yǎng)狀態(tài)對沉積物好氧氨氧化菌異質性的影響[J]. 孫旭,胡志新,楊柳燕. 水資源保護. 2018(04)
[2]降雨和土地利用對流域非點源污染的影響——以滇池流域為例[J]. 東陽. 人民長江. 2018(14)
[3]富營養(yǎng)化湖泊沉積物有機質礦化過程中碳、氮、磷的遷移特征[J]. 閆興成,王明玥,許曉光,王國祥,孫浩,楊云皓,石傲. 湖泊科學. 2018(02)
[4]洱海不同途徑氮來源季節(jié)性特征及對水體氮貢獻[J]. 何宗健,蔡靜靜,倪兆奎,黃楊,趙繼東,王圣瑞.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8(05)
[5]湖泊沉積有機碳埋藏效率及其影響要素研究進展[J]. 郝盛吞,周愛鋒,張曉楠,吳鐸,尹麗穎. 地球環(huán)境學報. 2017(04)
[6]地表水體中營養(yǎng)鹽形態(tài)變化規(guī)律[J]. 周海東,周姣巖,胡濤,軒玉梅. 凈水技術. 2017(07)
[7]藻屑堆積對沉積物-水界面污染物的釋放效應[J]. 王亞蕊,陳向超,陳丙法,鐘繼承,柯凡,陳開寧,馮慕華.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8(01)
[8]湖泊沉積物中氮磷源——匯現象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 楊趙. 環(huán)境科學導刊. 2017(S1)
[9]滇池流域的氣候變化特征、預估及其影響[J]. 田永麗,彭艷秋,戴敏,竇小東. 環(huán)境科學導刊. 2017(02)
[10]網湖沉積物正構烷烴分布特征及其記錄的環(huán)境變化[J]. 沈貝貝,吳敬祿,曾海鰲,張永東,金苗. 環(huán)境科學. 2017(09)
博士論文
[1]高原湖泊沉積物有機碳、氮來源與表征[D]. 程慶霖.華東師范大學 2014
[2]高原典型湖泊營養(yǎng)元素地球化學循環(huán)與重金屬污染研究[D]. 李衛(wèi)平.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2
[3]淺水湖泊沉積物中氮的遷移轉化機制研究[D]. 李鑫.天津大學 2012
[4]土壤氮素礦化特性的研究[D]. 李菊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1
碩士論文
[1]水文氣象對天目湖沙河水庫藻類群落結構動態(tài)變化的影響[D]. 孫祥.安徽師范大學 2018
[2]滇池水體和沉積物氮磷組成及沉積特征研究[D]. 吳亞林.南京師范大學 2018
[3]滇池不同區(qū)域富營養(yǎng)化的特性研究[D]. 余麗燕.南京師范大學 2017
[4]滇池東大河流域有機質來源的正構烷烴示蹤研究[D]. 高文靜.南京師范大學 2014
[5]洱海沉積物氮形態(tài)、釋放通量及DON的生物有效性研究[D]. 黃丹.南昌大學 2012
[6]湖泊沉積物污染歷史及有機質和氮來源研究[D]. 倪兆奎.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1
[7]烏江中上游底棲硅藻與水環(huán)境因子關系定量研究[D]. 郭云.貴州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2953567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1滇池沉積物采樣點圖??Fig?2-1?Location?of?sampling?sites?in?Dianchi?Lake??
?第三章沉積物有機氮時空分布特征及來源分析???滇池流域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經濟發(fā)展狀況、土地利用以及沉積環(huán)境,所以??不同湖區(qū)的沉積物中ON含量在空間上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沉積物中ON平均含??量分別為?2567.9士?1937.0mg?kg—1?(DC-1),1083.9?mg?kg4±896.5?(DC-2),??lWWiSISjmgkg'DCJ),含量大小為DC-l>DC-3>DC-2,整體上呈現出南部??高于北部高于東部的特征。在各湖區(qū)底部沉積物中,ON都呈現出含量相對較低??且穩(wěn)定的特征,隨著沉積深度的減少,滇池南部ON含量明顯高于北部和東部湖??區(qū),由于20世紀80年代以來,滇池流域大力發(fā)展農業(yè),南部地區(qū)屬于農業(yè)密集??區(qū),大量的農用化肥隨徑流匯入湖泊后沉積,使其沉積物ON含量迅速增加。北??部湖區(qū)ON含量低于南部湖區(qū),可能是由于該區(qū)域沉積物ON的分解速率更快[6]。??東部湖區(qū)水深較淺,風力對水體中營養(yǎng)鹽的沉積過程有較大的擾動,導致東部湖??區(qū)沉積物中氮含量相對其他湖區(qū)較低。??濃度(mg/kg)??
8?30?I— ̄1?I|?*— ̄I ̄ ̄?? ̄ ̄|?■?I?1? ̄ ̄|?1?――I ̄ ̄1I?1?|??? ̄ ̄|1?|?1? ̄ ̄r??1?2?3?4?5?6?7?8?9?10?11?12?13??圖4-3滇池上覆水體pH變化趨勢(1-13樣點釆樣順序為由北向南)??Fig?4-3?The?variation?of?pH?in?the?over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湖泊水體營養(yǎng)狀態(tài)對沉積物好氧氨氧化菌異質性的影響[J]. 孫旭,胡志新,楊柳燕. 水資源保護. 2018(04)
[2]降雨和土地利用對流域非點源污染的影響——以滇池流域為例[J]. 東陽. 人民長江. 2018(14)
[3]富營養(yǎng)化湖泊沉積物有機質礦化過程中碳、氮、磷的遷移特征[J]. 閆興成,王明玥,許曉光,王國祥,孫浩,楊云皓,石傲. 湖泊科學. 2018(02)
[4]洱海不同途徑氮來源季節(jié)性特征及對水體氮貢獻[J]. 何宗健,蔡靜靜,倪兆奎,黃楊,趙繼東,王圣瑞.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8(05)
[5]湖泊沉積有機碳埋藏效率及其影響要素研究進展[J]. 郝盛吞,周愛鋒,張曉楠,吳鐸,尹麗穎. 地球環(huán)境學報. 2017(04)
[6]地表水體中營養(yǎng)鹽形態(tài)變化規(guī)律[J]. 周海東,周姣巖,胡濤,軒玉梅. 凈水技術. 2017(07)
[7]藻屑堆積對沉積物-水界面污染物的釋放效應[J]. 王亞蕊,陳向超,陳丙法,鐘繼承,柯凡,陳開寧,馮慕華.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8(01)
[8]湖泊沉積物中氮磷源——匯現象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 楊趙. 環(huán)境科學導刊. 2017(S1)
[9]滇池流域的氣候變化特征、預估及其影響[J]. 田永麗,彭艷秋,戴敏,竇小東. 環(huán)境科學導刊. 2017(02)
[10]網湖沉積物正構烷烴分布特征及其記錄的環(huán)境變化[J]. 沈貝貝,吳敬祿,曾海鰲,張永東,金苗. 環(huán)境科學. 2017(09)
博士論文
[1]高原湖泊沉積物有機碳、氮來源與表征[D]. 程慶霖.華東師范大學 2014
[2]高原典型湖泊營養(yǎng)元素地球化學循環(huán)與重金屬污染研究[D]. 李衛(wèi)平.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2
[3]淺水湖泊沉積物中氮的遷移轉化機制研究[D]. 李鑫.天津大學 2012
[4]土壤氮素礦化特性的研究[D]. 李菊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1
碩士論文
[1]水文氣象對天目湖沙河水庫藻類群落結構動態(tài)變化的影響[D]. 孫祥.安徽師范大學 2018
[2]滇池水體和沉積物氮磷組成及沉積特征研究[D]. 吳亞林.南京師范大學 2018
[3]滇池不同區(qū)域富營養(yǎng)化的特性研究[D]. 余麗燕.南京師范大學 2017
[4]滇池東大河流域有機質來源的正構烷烴示蹤研究[D]. 高文靜.南京師范大學 2014
[5]洱海沉積物氮形態(tài)、釋放通量及DON的生物有效性研究[D]. 黃丹.南昌大學 2012
[6]湖泊沉積物污染歷史及有機質和氮來源研究[D]. 倪兆奎.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1
[7]烏江中上游底棲硅藻與水環(huán)境因子關系定量研究[D]. 郭云.貴州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29535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9535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