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潮灘濕地互花米草碳氮磷含量及生態(tài)化學計量學特征
【學位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X171
【部分圖文】:
膠州灣隸屬山東省青島市,屬于潮汐作用為主的海岸,潮汐為正規(guī)半日潮,平均潮差 2.71 mm。膠州灣濕地屬于山東半島面積最大的河口潮灘濕地,面積大約為 3.7萬 hm2,受暖溫帶季風氣候的影響,年平均氣溫在 12.2℃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 775.6mm,全年降水分布不均勻,年際變化差異較大,且秋冬季節(jié)霧天較多,平均可達50 天左右[70]。自 20 世紀 70 年代,引進互花米草以來,在在膠州灣潮灘濕地洋河口附近,逐漸形成典型的互花米草草灘,成為研究外來物種入侵的代表性區(qū)域。作為一個典型的半封閉型海灣,膠州灣濕地的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是候鳥遷徙,瀕危物種生存的良好棲居地。流經(jīng)膠州灣濕地的河流包含了若干支流,其中以大沽河、白沙河、洋河等為主,其中大沽河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大,有著青島“母親河”的贊譽,而洋河全長 27 km 擁有自己獨立的河道注入膠州灣。本研究區(qū)域,選在了洋河的入灣口,沿岸潮灘濕地內生長著大量的互花米草,是上世紀 70 年代以保護灘涂、抗風消浪為目的引進的外來物種,雖然其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互花米草額瘋狂生長擴散,占領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嚴重影響了沿海環(huán)境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71]。具體研究區(qū)域及采樣點的位置如圖 2.1 所示。
青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三章 膠州灣互花米草濕地碳氮磷含量時空分布研究花米草碳氮磷含量及生態(tài)化學計量季節(jié)動態(tài)互花米草不同構件生物量季節(jié)特征州灣潮灘濕地互花米草的生物量總量隨季節(jié)推移呈現(xiàn)出先增大后微降的值出現(xiàn)在秋季(3588.02±1583.35 g/m2),在春季最低(919.70±102.20 g/m2)各器官根、莖、葉的生物量如圖 3.1 所示。
青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上的生物量部分轉移至地下的根,使得莖、葉的生物量均有所下降,這也是互花米草根部生物量在冬季反而有所回升的原因。此外,互花米草地下根系的生物量隨季節(jié)變化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趨勢,在夏季達到最大值,主要是由于在植物生長初期,其內部營養(yǎng)物質主要來源于根部,植物地下根系生長迅速,而進入生長旺季和成熟期后,植物體內營養(yǎng)物質主要用于地上器官構建,其儲存的養(yǎng)分被大量消耗,生長尤為緩慢[80],所以在生長旺季后,地下根系的生物量有所下降。3.1.2 互花米草不同構件內碳儲量的季節(jié)特征潮灘濕地作為生態(tài)系統(tǒng)重要的碳庫,與濕地植物具有良好的儲碳固碳能力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植物不同的器官對碳素的固定和儲存能力也有所差異[8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冉珊珊;時宇;黃黃;陳為祥;劉金娥;蘇海蓉;徐杰;;用~(13)C脈沖標記法研究互花米草光合碳的分配[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19年02期
2 安婉麗;高燈州;劉晴晴;王志萍;陳薔;曾從盛;;互花米草入侵對閩江口濕地土壤磷形態(tài)及釋放風險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16年06期
3 陳志明;;海灘互花米草生長區(qū)的綜合開發(fā)與利用[J];水產(chǎn)養(yǎng)殖;2016年11期
4 代超;;夏季濱海濕地互花米草植物甲烷傳輸研究[J];綠色科技;2017年02期
5 何真真;柴民偉;魏遠;劉立民;石福臣;;氯化鈣對互花米草鎘積累及脅迫的影響[J];生態(tài)學雜志;2013年06期
6 陳啟康;田曾元;沙文鋒;顧擁建;戴暉;朱娟;;海涂互花米草與水稻遠緣雜交種質資源發(fā)掘與創(chuàng)新(Ⅳ)(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年01期
7 陳正勇;王國祥;劉金娥;宣勇;徐偉偉;仇樂;王剛;;蘇北潮灘群落交錯帶互花米草斑塊與土著種競爭關系研究[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11年10期
8 陳啟康;田曾元;沙文鋒;顧擁建;戴暉;朱娟;;海涂互花米草與水稻遠緣雜交種質資源發(fā)掘與創(chuàng)新(Ⅳ)[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6期
9 許珠華;;福建治理互花米草試驗研究[J];海洋環(huán)境科學;2010年05期
10 張利權;;“刈割+水位調控”綜合治理互花米草[J];園林;2008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浦東;種間競爭條件下互花米草光譜特征分析及葉綠素含量反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年
2 劉明月;中國濱海濕地互花米草入侵遙感監(jiān)測及變化分析[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2018年
3 陳中義;互花米草入侵國際重要濕地崇明東灘的生態(tài)后果[D];復旦大學;2004年
4 李賀鵬;外來入侵植物互花米草控制的生態(tài)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卿;長江口鹽沼植物群落分布動態(tài)及互花米草入侵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7年
6 馮建祥;互花米草入侵和利用本土紅樹植物防控情境下紅樹林濕地食物網(wǎng)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13年
7 肖燕;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的克隆性對海濱濕地關鍵環(huán)境因子變化的響應[D];南京大學;2011年
8 王聰;海濱濕地互花米草沼澤景觀演變機制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9 清華;高桿型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入侵機制:快速進化變化的作用[D];南京大學;2011年
10 陳慧麗;互花米草入侵對長江口鹽沼濕地線蟲群落的影響及其機制[D];復旦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興偉;灘涂互花米草自動收割設備設計及仿真研究[D];大連海洋大學;2019年
2 文雯;福建省羅源灣互花米草時空分布格局研究[D];福州大學;2018年
3 隋曉敏;膠州灣典型河口濕地土壤無機碳儲量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D];青島大學;2019年
4 劉亞男;膠州灣洋河口濕地互花米草入侵對土壤生源要素儲量的影響[D];青島大學;2019年
5 張晗冰;膠州灣洋河口濕地土壤溶解性有機質組分及結構對互花米草入侵的響應[D];青島大學;2019年
6 柴娜;膠州灣互花米草濕地土壤無機磷形態(tài)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D];青島大學;2019年
7 范全城;膠州灣潮灘濕地互花米草碳氮磷含量及生態(tài)化學計量學特征[D];青島大學;2019年
8 童睿;磁性磺酸基互花米草吸附劑的制備及其對水中重金屬及染料的吸附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9年
9 楊驍;植物入侵對海岸帶濕地土壤碳動態(tài)和CH_4排放的影響[D];遼寧大學;2019年
10 李萍;膠州灣互花米草潮灘土壤無機硫形態(tài)時空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D];青島大學;2019年
本文編號:28407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40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