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環(huán)境效應試驗的光學輻照模擬系統(tǒng)的研究
【圖文】:
控制光輻照傳感器,該傳感器測量輻照面內的輻照均勻性照度測量信號進行一次采樣,計算出輻照度和輻照不均勻度時控制程序還根據輻照度實際值與設定值的偏差,調整電輸出,對輻照度實現閉環(huán)控制。電流內環(huán)反饋與輻照度外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實現輻照均勻性的控制,也用來實現輻照度采用兩種控制方式,即手動控制和自動控制。制設在設備現場,用于試驗前和冷卻系統(tǒng)維修時的調試,其控機啟動和停止,具有最高的優(yōu)先級。手動控制由人機界面結有操作直觀、安全自鎖的優(yōu)點。制由控制中心監(jiān)控計算機執(zhí)行,用于系統(tǒng)調試和試驗運行控可自動控制電源功率,對溫度和輻照度能夠實現自動顯示能對測量數據進行歷史記錄,還可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
且其轉速可根據光源開啟的數目進行調整。圖 2.3 總體結構示意圖2.3.2 系統(tǒng)的總體布局光學輻照模擬系統(tǒng)結構總長為 28950mm,軸線標高 2.5m,其機械結構部分主要包括底板組件、側壁組件、活動頂板組件、上駐室、入口框和出口框組件以及外框架,系統(tǒng)結構總體布局如圖 2.4 所示。圖 2.4 系統(tǒng)結構總體布局圖底板組件安裝固定在外框架上,形成機械結構的底平面,前 24m 段底板組件具有獨立加熱和制冷的功能。側壁組件設計成內承壓外保溫的結構,其中 8 段有觀察、光學測量、采樣以及投放等窗口,一段有工作門。側壁組件安裝在試驗段底板組件上,一端與入口框組件相接,另一端與出口框組件相接,每段側壁組件外側上有兩個固定座和 6 個支撐桿與試驗段外框架相連。上 駐 室 組 件 由 多 塊 板 組 成 , 設 計 成 內 承 壓 外 保 溫 的 結 構 , 開 有 三 處500mm×500mm 人孔。上駐室組件安裝在側壁組件上部與外框架之間
【學位授予單位】:長春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X5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家國;鄧蓉;王景峰;曾克思;;2.4m太陽模擬器設計[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5年11期
2 張萬輝;曾嬋娟;曾飛;林榮超;胡振球;劉付建;;太陽模擬器輻照不均勻性對光伏組件I-V性能測試的影響[J];廣東科技;2015年16期
3 趙孟鋼;馮云峰;劉皎;王水威;王錦波;曾祥超;;基于LED光源的太陽模擬器光譜合成設計[J];太陽能;2015年06期
4 李杰;;太陽模擬器標準和直射陽光輻照度計量的研究[J];標準科學;2015年04期
5 劉百芬;金小龍;祝振敏;;基于LED陣列與漫反射自由曲面的均勻照明光源設計[J];應用光學;2014年04期
6 許杰;蔣山平;楊林華;李暉;;太陽輻照試驗用大型室內光照環(huán)境模擬系統(tǒng)光學設計[J];太陽能學報;2014年05期
7 杜景龍;唐大偉;黃湘;;太陽模擬器的研究概況及發(fā)展趨勢[J];太陽能學報;2012年S1期
8 蘇拾;張國玉;付蕓;王凌云;;太陽模擬器的新發(fā)展[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12年07期
9 孟慶龍;王元;;全光譜日光模擬器的輻照特性仿真研究與優(yōu)化[J];太陽能學報;2012年01期
10 劉超博;張國玉;;太陽模擬器光學系統(tǒng)設計[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駿;向心型動態(tài)準直太陽模擬器技術研究[D];蘇州大學;2018年
2 何志成;太陽模擬器和地球模擬器的設計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4年
3 單秋莎;一種小型準直式太陽模擬器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6680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68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