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電化學蒸氣發(fā)生技術用于含砷廢水處理與活性炭再生

發(fā)布時間:2020-03-23 23:54
【摘要】:近年來,我國重金屬污染的排放量已經(jīng)明顯減少,但仍然處于較高排放的水平,且低濃度重金屬廢水總量龐大。以炭質(zhì)材料為代表的的吸附技術因操作簡單、成本低等特點被廣泛用于含砷廢水處理。但吸附后的吸附劑如果不及時處理,極易造成新的污染。文中圍繞含砷廢水的危害、來源以及常用除砷技術進行了系統(tǒng)介紹,并對炭質(zhì)材料的再生技術進行了闡述,繼而開展了含砷廢水、活性炭和鐵改性活性炭的電化學氣態(tài)脫附與再生工作,具體內(nèi)容如下:首先,采用電化學蒸氣發(fā)生技術對含砷廢水進行處理,并對影響因素進行系統(tǒng)考察。數(shù)據(jù)表明,液相中的砷可以被電化學還原至其氣態(tài)氫化物(AsH_3),而電流密度、電極材料、還原時間、廢液酸堿度、流速等對其氣態(tài)轉化影響顯著。當以石墨為工作電極,硫酸-硫酸鈉(pH~0.5)為支持電介質(zhì),泵速為1.5 mL min~(-1)在0.2 A cm~(-2)電流密度下反應120 min時,液相中As(Ⅲ)的氣態(tài)轉化率分別為85.91%(0.3 mg L~(-1))、75.53%(0.4 mg L~(-1))、65.87%(0.5 mg L~(-1))、50.08%(0.6mg L~(-1))和38.49%(0.7 mg L~(-1));液相和固相(電極)殘留量分別為0~27.83%和15.07~33.68%;顯示電化學蒸氣發(fā)生技術能夠高效處理低濃度含砷廢水至氣相。在此基礎上,重點研究了市售活性炭吸附含砷廢水后的電化學氣態(tài)脫附再生可行性,并從電解裝置、操作參數(shù)、活性炭物化性質(zhì)等角度系統(tǒng)測試了砷的脫附率、氣態(tài)轉化率、活性炭再生吸附性能的變化。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粒徑為10-20 A~0活性炭,在0.5 mol L~(-1) H_2SO_4介質(zhì)、0.3 A cm~(-2)電流密度、328 K溫度和1.5 mL min~(-1)下反應70 min基本達到脫附平衡,最終液(電介質(zhì))和氣(AsH_3)兩相含量分別為7.27%和88.71%;脫附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積(S_(BET))、孔徑大小與脫附電流有關,其中在電化學加熱條件下脫附后的活性炭表面小孔隙結構增加,致使二次砷吸附容量上升;而化學加熱情況下小孔隙結構減少,中孔增加,再生性能變差;此外Bohem滴定實驗證實,內(nèi)酯基、酚羥基含量隨著電流密度上升而增多,表明酸性官能團不利于砷的吸附。最后,采用浸漬法制備了FeSO_4改性活性炭,并將其用于As(III)的吸附及電化學脫附研究。結果表明,吸附As(Ⅲ)后的0.5 mol L~(-1)FeSO_4改性活性炭,在3mol L~(-1)H_2SO_4介質(zhì)于0.3 A cm~(-2)電流密度下反應120 min脫附率可達91.81%,固液氣三相含量分別為14.83%、11.66%和72.15%。SEM、EDS等表征顯示,沉積于活性炭表面鐵顆粒促使對As(Ⅲ)吸附容量增加;和化學脫附相比,電化學氣態(tài)脫附后表面孔隙結構保持良好,再生循環(huán)3次均能獲得良好的吸附性能;以上實驗證實電化學蒸氣發(fā)生技術在砷資源回收及炭質(zhì)吸附劑再生領域有應用前景。
【圖文】:

Eh值,緒論,有機砷化合物,砷酸鹽


緒論第一章 緒論形式、危害及用途一種類金屬元素,廣泛分布在水、土壤、巖石等環(huán)境存在,如白砷礦(As2O3)、雌黃(As2S3)、砷黃鐵礦(Fe環(huán)境中,As 元素的存在形式則為無機和有機砷化合物砷酸鹽(AsO3-)和砷的甲基化合物等。其中無機砷的毒砷中,三價砷(As(Ⅲ))因更容易進入生物體內(nèi),其]。不同條件下砷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不同的,水體的 響砷存在形式的關鍵因素(圖 1.1)。

示意圖,蛋白質(zhì)結合,示意圖,人體代謝


圖 1.1 不同 pH 和 Eh 值下的砷的存在形式[5]物毒性極強,具有致癌,致畸變的特性,已經(jīng)被國際癌癥研究類致癌物[6]。即使在很低濃度的情況下,也能通過呼吸、接觸人體內(nèi),,并且高度蓄積[7,8]。當劑量達到 0.07 g 時,即可促使 1.2),造成人體代謝困難甚至死亡[10,11]。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X703;O647.3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章菲菲;;含砷廢水處理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17年06期

2 吳烈善;鄧瑋;;含砷廢水治理方法的研究進展[J];廣西科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3 鄧慧;;粉煤灰在含砷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和研究[J];粉煤灰;2011年06期

4 邢月清;;砷及含砷廢水的治理方案介紹[J];山西建筑;2010年15期

5 傅賢書;黃瓊玉;;轉化法處理含砷廢水的探索試驗[J];化工環(huán)保;1987年05期

6 唐萌;張艮林;黃雄英;萬靜;張紫涵;;一株耐砷菌的鑒定及處理含砷廢水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導刊;2017年05期

7 莊明龍,柴立元,閔小波,于霞;含砷廢水處理研究進展[J];工業(yè)水處理;2004年07期

8 鄭彩云,陶秀成,邵明望;硫鐵渣制備含砷廢水凈化劑[J];安徽化工;2000年05期

9 馬偉,馬榮駿,申殿邦;從含砷廢水中濕法回收砷的方法述評[J];濕法冶金;1996年03期

10 丁松君,王業(yè)光,林寶啟;沉淀法凈化含砷廢水[J];江西冶金;198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周建梅;周黎明;王宏娟;;日本遺棄化學武器含砷廢水處理技術展望[A];2012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2年

2 劉珍祥;王惠琴;宋汀;葉小渝;;高濃度含砷廢水處理技術探討[A];中國水污染防治技術裝備論文集(第八期)[C];2002年

3 馮蕭;姚淑華;范俊偉;高秀坤;王柏一;;菱鎂礦對砷污染廢水的治理技術研究[A];第十四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理工農(nóng)醫(yī))[C];2017年

4 黃永炳;涂書新;;含鐵錳礦去除水體砷的效果及其影響因子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顏丹;易海波;;含砷廢水中介穩(wěn)離子團簇結構特征與水合殼層性質(zhì)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十九分會:化學中的量子與經(jīng)典動力學[C];2016年

6 駱其金;周秀秀;黎京士;;鐵鹽法處理低濃度含砷廢水的研究[A];2019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9年

7 曹廣峰;;硫酸生產(chǎn)廢水治理與雙水閉路循環(huán)系統(tǒng)研究[A];全國第11屆磷復(混)肥生產(chǎn)技術交流會論文資料集[C];2006年

8 池勝華;孫素雯;紀春暖;曲榮君;;具有磁分離和光催化氧化性能的納米Fe_3O_4-g-C_3N_4復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吸附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18屆反應性高分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陳湘靜;直排含砷廢水 部分群眾中毒[N];中國環(huán)境報;2008年

2 記者 李丹;事態(tài)得到有效控制[N];四川日報;2006年

3 新華社記者 黃興華 明星;環(huán)保部門“不作為”也是違法[N];大連日報;2006年

4 黃興華 明星;環(huán)保部門“不作為”也是違法[N];人民代表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黎明;電化學蒸氣發(fā)生技術用于含砷廢水處理與活性炭再生[D];安徽工業(yè)大學;2019年

2 王固華;半絕緣砷化鎵拋光片生產(chǎn)中含砷廢水的處理方案與效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8年

3 曾娟;處理酸性含砷廢水的試驗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4 郭恒萍;冶煉含砷污酸與酸性含砷廢水處理試驗及應用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5 聶靜;有色金屬冶煉生產(chǎn)中含砷廢水和廢渣的治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6 王薇;生物氧化與吸附相結合處理高濃度含砷廢水[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6年

7 孫桂琴;蜈蚣草人工濕地處理含砷廢水的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8 楊瑞雪;攀鋼鈦白粉廠含鉻含砷廢水處理工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2年

9 向雪松;鐵鹽—剩余活性污泥法處理高濃度堿性含砷廢水[D];中南大學;2007年

10 陶青英;含砷廢水的石灰沉淀法處理及溶液化學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59746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9746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2dd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