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水稻田中砷污染的生態(tài)效應及其控制的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3-09 17:07
【摘要】:水稻土中的砷污染影響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并可以被水稻植株吸收積累在籽實中,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食用人群健康。了解和評估砷污染的生態(tài)效應是對其生態(tài)風險控制和預測的重要途徑。本研究以土壤砷污染為研究對象,對土壤中砷污染的生態(tài)效應進行評估分析,同時對土壤中砷污染的修復進行了初步研究。具體內容分為以下三個方面:目前我國使用土壤中的總砷濃度作為土壤中砷的污染程度的評估指標,不能很好的反映其生物可利用性。研究應用便攜式X射線熒光光譜儀(FPXRF)快速分析水稻根部的砷含量,并以此作為評估水稻土中砷污染的指標。結果表明由于水稻根的富集作用,使得其砷含量要高于水稻土,尤其是在低污染場地(砷污染30 mg kg-1),FPXRF分析水稻根中的砷水平要好于分析土壤中砷水平。此外,FPXRF對根的砷測量結果與水稻籽實和水稻葉子中砷的線性相關關系高于土壤中總砷與他們之間的相關關系。研究表明,帶有鐵膜的濕地植物的根能夠作為一個生物指示物,與FPXRF快速分析手段結合,對土壤中砷的污染進行快速評估。由于砷與重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的伴生性,砷污染地區(qū)往往還存在其他重金屬的污染,水稻土中的重金屬元素同樣能通過在水稻籽實中的積累,對當地居民產生健康威脅,而在砷污染地區(qū),砷與重金屬元素的聯(lián)合暴露具有更復雜的生態(tài)效應。因此研究探究了水稻土中砷污染對其他重金屬元素在水稻植株中遷移的影響。結果表明,水稻土的砷污染能夠促進輕稀土元素在水稻籽實中的積累效應,土壤中砷元素高的場地,其輕稀土元素在水稻植株中的積累率更大。然而對重稀土的影響作用較弱,另一方面,水稻土砷污染對鉛的遷移與積累作用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的相關關系,這可能是由于采樣點范圍較廣,而且金屬元素在土壤-水稻系統(tǒng)中的遷移與積累受水稻品種、土壤理化性質因素的影響。研究結果同樣證明了水稻根表鐵膜對稀土元素有富集作用,但是富集效應不及對砷的富集。避免土壤砷污染的生態(tài)健康風險的方法是對污染土壤進行修復,土壤污染修復也是治理環(huán)境污染最有效的控制手段。近年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成為研究的熱點,但是砷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過程中會將無機砷轉化為有機砷揮發(fā)至空氣中,從而產生更廣泛的污染效應。對砷的揮發(fā)的控制是土壤生物修復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實驗通過引入生物電化學系統(tǒng)對土壤中砷的揮發(fā)進行調控,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組的砷的揮發(fā)量相比于對照組減少了0.76mg m-2,土壤孔隙水中的砷含量也相比于對照組減少了62.1μg kg-1。生物碳的添加將會導致土壤中砷的大量析出,引入生物電化學系統(tǒng)后,土壤中砷的生物有效性將會大大降低,砷的揮發(fā)也減少了1.81mg m-2。引入生物電化學系統(tǒng)改變了土壤環(huán)境,進而影響了土壤中砷的形態(tài),減弱了土壤中砷的有效性。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對砷污染土壤進行生物電化學調控能夠對土壤中砷的生態(tài)效應進行有效的控制。本研究得到的結果豐富了土壤中砷污染生態(tài)效應的理論內容,同時為水稻田中砷污染生態(tài)效應的控制提供了參考方法。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X5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漢池,陳俊義,沈丹鋒;砷污染對水稻的影響及其轉化措施[J];上海農業(yè)科技;2002年01期

2 亦農;砷污染在印度擴散[J];世界農業(yè);2003年07期

3 王陽生;冶金部砷污染防治會議在{嚲燒倏猍J];重有色冶煉;1980年Z1期

4 張毅;唐丁丁;;自然因素作用下的砷污染[J];環(huán)境保護;1990年05期

5 謝正苗,,黃昌勇;土壤-水稻系統(tǒng)中砷污染表征與相關性校驗[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1996年07期

6 張曉紅,陳敏;印度西孟加拉州發(fā)生世界上最嚴重的砷污染[J];環(huán)境科學動態(tài);1998年03期

7 張曉紅,陳敏;印度西孟加拉州發(fā)生全球最嚴重的砷污染[J];環(huán)境導報;1999年01期

8 馮德福;砷污染與防治[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9 丁亮;評估孟加拉國的砷污染[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學分冊);2003年01期

10 吳洵;重視茶園砷污染[J];中國茶葉;200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黎明;聶亞峰;周建梅;周廷;魯勝利;;蓮花泡農場農田砷污染分布情況分析[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2 吳文鑄;郭敏;石利利;夏峰;蔡道基;;土壤固砷處理砷污染水體應用研究初探[A];2012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12年

3 張輝;;河套地區(qū)地下水砷污染成因的同位素證據[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地球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4 曾東;許振成;;篩選并利用抗砷菌與蜈蚣草互作對砷污染土壤修復作用的研究[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09年

5 熊金波;樊昊心;王文明;蔡林;王革嬌;;砷污染煤礦土壤砷抗性微生物分離和宏基因組文庫構建[A];首屆全國微生物基因組學學術研討會會程與論文摘要集[C];2006年

6 熊金波;樊昊心;王文明;蔡林;王革嬌;;砷污染煤礦土壤砷抗性微生物分離和宏基因組文庫構建[A];2006中國微生物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7 王革嬌;熊金波;樊昊心;王文明;蔡林;;砷污染煤礦土壤砷抗性微生物分離和宏基因組文庫構建[A];2006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8 周廷;朱寶霞;王新明;馬爽;崔洋;常波瑋;;蜈蚣草修復東北某地日本遺棄化學武器砷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分析[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11年

9 孫菱;肖思海;杜娟;胡偉;錢新;;砷污染事故區(qū)域事故后污染狀況研究[A];2012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C];2012年

10 程明亮;;環(huán)境毒物砷污染與肝病[A];第十八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世界衛(wèi)生組織供稿 海萃譯;飲用水砷污染災難逼近[N];健康報;2000年

2 本報記者 倪金合;向砷污染“宣戰(zhàn)”[N];中國黃金報;2013年

3 記者 林小春 任海軍;德啤被砷污染 但“仍處低水平”[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4 朱景朝;新疆科學家攻克土壤砷污染控制難題[N];西部時報;2013年

5 戴敬凱 楊濤利;鹽堿土砷污染有治了[N];中國環(huán)境報;2013年

6 太原環(huán)醫(yī)所;砷污染[N];光明日報;2003年

7 潘希;我國科學家“阻擊”砷污染[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4年

8 記者 鄂平玲;獨山縣砷污染事件已妥善處置[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9 王立芳;廣西河池受砷污染村民接受治療[N];西部時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董子凡;無形殺手砷污染如何現(xiàn)形?[N];科技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熊金波;微生物群落結構在砷污染土壤蜈蚣草根際和不同深度土壤中的變化[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莫小榮;復合礦化穩(wěn)定劑對砷污染土壤穩(wěn)定效果及機理的研究[D];廣西大學;2015年

2 謝偉;不同水分條件下砷污染對土壤酶活性影響及機理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3 劉攀攀;水稻田中砷污染的生態(tài)效應及其控制的初步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4 劉玲;砷污染土壤中砷氧化菌的篩選[D];廣東工業(yè)大學;2007年

5 唐敏;砷污染土壤萃取修復技術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6 牛秋雅;砷污染治理及砷資源回收利用的清潔生產新技術研究[D];湖南大學;2001年

7 王京;云南個舊錫多金屬礦區(qū)砷污染地球化學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1年

8 王釗;砷污染土壤—水稻中砷形態(tài)的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3年

9 周鑫;內蒙古某礦區(qū)水環(huán)境砷污染特征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3年

10 張立萍;砷污染土壤的穩(wěn)定化修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43767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43767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01c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