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2013年甘肅省環(huán)縣土地沙漠化驅動因素研究
[Abstract]:Taking Huanxi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ecoton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as the research area, the time variation of driving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Huanxian County was studied by us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 with 16 statistical data of socio-economic and natural factors from 1949 to 2013 as samples. Human activities contributed 46.21%, 36.25% and 44.79% respectively to land desertification drive; natural factors contributed 26.45% in 1949-1979, 11.32% higher than 1980-2000 and 4.87% higher than 2000-2013; comprehensive factors contributed 30.77% in 1980-1999, 21.41% higher than 1949-1979 and 12.18% higher than 2000-2013, respectively. The main factors that caused the occurrence and reversal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Huanxian County in three periods were climate change. The influence of human factors on desertification was relatively small. The main factors were the rapid increase of population, the excessiv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he unreasonable use of land caused by excessive reclamation, and the degradation of grassland caused by overload grazing.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and air relative humidity lead to drough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dry layer, inhibit the growth of plants, reduce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soil erosion resistance; and the strong and sustained wind and heavy rainfall accelerated soil erosion. 3) Land Cogeneration in 1980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enclosing farmland and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s (grassland) in 2000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influence of human factors.
【作者單位】: 甘肅省高校隴東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省級重點實驗室荒漠化研究中心/隴東學院;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yè)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460090) 中國科學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XDA05050403) 甘肅省自然基金項目(1107RJZM105) 慶陽市科技合作項目(KH201305)資助
【分類號】:X17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濤,吳薇,薛嫻,孫慶偉,張為民,韓致文;近50年來中國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時空變化[J];地理學報;2004年02期
2 許端陽;李春蕾;莊大方;潘劍君;;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在沙漠化過程中相對作用評價綜述[J];地理學報;2011年01期
3 馬永歡;周立華;朱艷玲;李斌;;近50年來鹽池縣土地沙漠化驅動因素的時間變化[J];干旱區(qū)研究;2009年02期
4 羅君;許端陽;任紅艷;;2000—2010年鄂爾多斯地區(qū)沙漠化動態(tài)及其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驅動影響的辨識[J];冰川凍土;2013年01期
5 杜華明;延軍平;王鵬濤;;北方農牧交錯帶干旱災害及其對暖干氣候的響應[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5年01期
6 信忠保;許炯心;鄭偉;;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黃土高原植被覆蓋變化的影響[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7年11期
7 許端陽;康相武;劉志麗;莊大方;潘劍君;;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在鄂爾多斯地區(qū)沙漠化過程中的相對作用研究[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9年04期
8 賈寶全,慈龍駿,高志剛,張紅旗;鄂爾多斯高原土地沙化過程中自然與人為因素的定量分析[J];林業(yè)科學;2003年06期
9 齊雁冰;常慶瑞;劉夢云;劉京;陳濤;;陜北農牧交錯帶50年來土地沙漠化的自然和人為成因定量分析[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1年05期
10 張希彪;王東;;隴東黃土高原農牧交錯帶土地荒漠化驅動因子的定量分析[J];土壤通報;201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軍;朱慶文;;我國土地荒漠化危害·成因及其防治對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32期
2 封建民;;基于GIS和RS的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時空演變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04期
3 楊帆;田華;荊秀艷;;人類活動對毛烏素沙地沙漠化的影響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08期
4 張國勝;時興合;李棟梁;汪青春;戴升;;長江源沱沱河區(qū)45a來的氣候變化特征[J];冰川凍土;2006年05期
5 楊光華;包安明;陳曦;劉海隆;黃瑩;代述勇;;1998—2007年新疆植被覆蓋變化及驅動因素分析[J];冰川凍土;2009年03期
6 王鈞;蒙吉軍;;1981—2000年內蒙古中部地區(qū)植被凈初級生產量變化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網絡版(預印本);2008年02期
7 王鈞;蒙吉軍;;1981—2000年內蒙古中部地區(qū)植被凈初級生產量變化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8 林瓊;;關于做好“十二五”防沙治沙工作的思考[J];國家林業(yè)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9 信忠保;余新曉;甘敬;王小平;李金海;;黃河中游河龍區(qū)間植被覆蓋變化與徑流輸沙關系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5期
10 宋富強;康慕誼;段錦;;陜北地區(qū)退耕前后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及驅動力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成六三;李妍均;吳普特;趙西寧;;縣域生態(tài)服務價值對生態(tài)建設的響應[A];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封建民;;基于GIS和RS的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時空演變研究[A];全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及生態(tài)修復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張海濱;;氣候變化與中國國家安全[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危機影響下世界格局的變化與調整”國際關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desertification in northern China during the last 30 years,with a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Hunshandake Sandy Land,eastern Inner Mongolia[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學術論文匯編(第四卷)[C];2008年
5 郭正堂;侯甬堅;;第1章 黃土高原全新世以來自然環(huán)境變化概況[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11年
6 李鴻威;楊小平;;渾善達克沙地近30年來土地沙漠化研究進展與問題[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11年
7 杜加強;舒儉民;張林波;;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生態(tài)碳匯計算及其價值評價[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10年
8 高會軍;姜琦剛;霍曉斌;;中國北方沙質荒漠化土地動態(tài)變化遙感分析[A];全國國土資源與環(huán)境遙感技術應用交流會論文文集[C];2004年
9 陳曉光;李劍萍;韓穎娟;李志軍;陳葆德;;寧夏近年來植被及其覆蓋度變化分析[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衛(wèi)星遙感技術進展及應用”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10 鄧振鏞;王鶴齡;王潤元;張宇飛;劉德祥;徐金芳;張謀草;;氣候變化對祁連山北坡農林牧業(yè)結構的影響與對策研究[A];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氣候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復;黃土丘陵溝壑區(qū)生態(tài)恢復背景下土地利用變化對河川徑流泥沙影響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2 李慶云;黃土丘陵區(qū)流域徑流泥沙對氣候變化和高強度人類活動響應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3 馬利邦;敦煌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演變及驅動因素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張慶;內蒙古短花針茅草原生物多樣性格局及環(huán)境解釋[D];內蒙古大學;2011年
5 姜中珠;逆境條件下植物苗期適應性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9年
6 張淑蘭;土地利用和氣候變化對流域水文過程影響的定量評價[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1年
7 吳昌廣;氣候變化背景下三峽庫區(qū)植被覆蓋動態(tài)及其土壤侵蝕風險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1年
8 成六三;陜北黃土高原退耕還林(草)工程綜合效益評價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2011年
9 王云強;黃土高原地區(qū)土壤干層的空間分布與影響因素[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2010年
10 李金霞;鄂爾多斯高原西部植被—土壤—土壤動物對荒漠化的響應[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軍;重慶市植被覆蓋變化與區(qū)域氣候要素的關系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曉學;基于元胞自動機的喀斯特石漠化模擬與預測[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3 徐保金;跨流域引水對區(qū)域生態(tài)及景觀影響分析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朱金峰;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地區(qū)近20年土地沙漠化遙感監(jiān)測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王智;新疆地區(qū)植被覆蓋變化與氣候、人文因子的相關性探討[D];新疆大學;2011年
6 唐金;基于MODIS數據的氣象因子與荒漠植被覆蓋變化分析[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1年
7 孟東芳;基于SD及EF模型的環(huán)境承載力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1年
8 李曉明;保護性耕作對土壤水分影響的試驗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9 徐慧;基于SPOT VEGETATION數據的長江流域植被覆蓋變化特征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1年
10 李芳;張掖市植被覆蓋動態(tài)變化及其與氣象因子的關系[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明國,董立新,王雪梅;過去21a中國西北植被覆蓋動態(tài)監(jiān)測與模擬[J];冰川凍土;2003年02期
2 鄧朝平;郭鈮;王介民;馬金輝;;近20余年來西北地區(qū)植被變化特征分析[J];冰川凍土;2006年05期
3 鄧振鏞;張強;尹憲志;張存杰;辛吉武;劉德祥;蒲金涌;董安祥;;干旱災害對干旱氣候變化的響應[J];冰川凍土;2007年01期
4 仲雷;馬耀明;馬偉強;除多;邊巴次仁;;西藏中部“一江兩河”地區(qū)地表通量的衛(wèi)星遙感估算[J];冰川凍土;2011年02期
5 尚海洋;蘇芳;徐中民;劉建國;;生態(tài)補償的研究進展及其啟示[J];冰川凍土;2011年06期
6 敬永方,常生華;環(huán)縣天然草原退化現狀與治理對策[J];草業(yè)科學;2002年03期
7 謝文章;孫義;;隴東黃土高原草地農業(yè)資源利用現狀分析——以甘肅環(huán)縣為例[J];草業(yè)科學;2011年02期
8 王國成;張穩(wěn);黃耀;;1981-2001年內蒙古草地凈初級生產力時空變化特征[J];草業(yè)科學;2011年11期
9 張宏,慈龍駿,孫保平;對荒漠化幾個理論問題的初步探討[J];地理科學;1999年05期
10 李森,李凡,孫武,李保生;黑河下游額濟納綠洲現代荒漠化過程及其驅動機制[J];地理科學;2004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章大全;中國年代際干旱趨勢轉折及預測[D];蘭州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作濤;胡志民;杜丹丹;;沈陽市康法地區(qū)土地沙漠化現狀及防治對策[J];科技成果縱橫;2006年05期
2 董玉祥;;中國土地沙漠化問題的環(huán)境倫理學思考[J];中國沙漠;2007年02期
3 齊小娟;楊萍;;內蒙古地區(qū)土地沙漠化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內蒙古環(huán)境科學;2007年01期
4 宋旭日;魯麗波;;淺談內蒙古地區(qū)土地沙漠化的驅動原因[J];西部資源;2007年05期
5 李相國;彭德興;王磊;;水利與土地沙漠化[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8年01期
6 努爾買買提·居買;;水利土地沙漠化思考及防治措施[J];中華建設;2013年01期
7 毛德華,買買提,魏生貴,趙興有;塔里木盆地南緣土地沙漠化問題的初步探討[J];新疆地理;1980年02期
8 邸醒民,張繼賢,劉陽宣,楊泰運;寧夏地區(qū)土地沙漠化特征及其防治[J];中國沙漠;1982年02期
9 聞大中;;《干旱土地沙漠化》簡介[J];生態(tài)學雜志;1986年02期
10 柯金良;;土地沙漠化日益嚴重[J];環(huán)境科學動態(tài);1987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段怡春;;北京及鄰區(qū)土地沙漠化動態(tài)分析與評價[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2 馮建森;盛洪英;;淺談河西走廊土地沙漠化的根源與防治[A];中國治沙暨沙產業(yè)研究——慶賀中國治沙暨沙業(yè)學會成立10周年(1993-2003)學術論文集[C];2003年
3 董玉祥;;西藏“一江兩河”中部流域土地沙漠化變化的驅動因素分析[A];認識地理過程 關注人類家園——中國地理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4 申向東;張雅靜;李曉麗;;陰山北部土地沙漠化特性的分析[A];首屆全國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陳立新;;以人為本是解決土地沙漠化問題的關鍵[A];土地利用的城鄉(xiāng)統(tǒng)籌和區(qū)域統(tǒng)籌——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8.3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6 陳立新;;以人為本是解決土地沙漠化問題的關鍵[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7 楊曉民;宋秉陽;;中國北方土地沙漠化的社會成因問題及解決途徑[A];中國治沙暨沙產業(yè)研究——慶賀中國治沙暨沙業(yè)學會成立10周年(1993-2003)學術論文集[C];2003年
8 杜小娟;;西藏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技術探討[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9 裘善文;;東北西部、內蒙古東部土地沙漠化現狀、成因及綜合治理途徑研究[A];地理學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10 王來田;;治理土地沙漠化經驗初探——金塔縣50年治理沙害技術經驗探討[A];中國治沙暨沙產業(yè)研究——慶賀中國治沙暨沙業(yè)學會成立10周年(1993-2003)學術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大學環(huán)境科學中心 高琛;土地沙漠化為何加劇[N];光明日報;2000年
2 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未來學家 萊斯特·布朗;全球正在走向土地沙漠化[N];科技日報;2006年
3 記者 何汐;我區(qū)防治土地沙漠化取得明顯成效[N];西藏日報;2006年
4 記者 朱曉雯;塔拉灘土地沙漠化趨勢減緩[N];西寧晚報;2010年
5 記者 胡京春;防治土地沙漠化刻不容緩[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6 記者 孫薇;我國土地沙漠化趨勢未減[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7 記者 何濤 曹志政;土地沙漠化以每年27萬畝的速度擴張[N];甘肅經濟日報;2007年
8 新林;新疆構建土地沙漠化動態(tài)監(jiān)測網[N];中國綠色時報;2006年
9 左玉麗;防治土地沙漠化 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N];甘肅日報;2005年
10 馬其東;我國土地沙漠化現狀及防治措施[N];中國花卉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拓;中國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2 楊俊平;庫布齊地區(qū)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6年
3 阿如旱;近50a京津風沙源區(qū)土地沙漠化時空變化規(guī)律及其發(fā)展趨勢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7年
4 琚存勇;基于遙感影像融合與地貌分類的土地沙漠化估測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樊亞輝;艾比湖區(qū)域近20a土地沙漠化變化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研究[D];新疆大學;2011年
2 孫萬仙;近20年科爾沁土地沙漠化的人文驅動機制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3 紅格爾;近100年科爾沁沙地土地沙漠化時空變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詠娟;大柳塔煤礦區(qū)土地沙漠化時空演化及影響因素分析[D];西安科技大學;2007年
5 郭麗紅;環(huán)青海湖區(qū)土地沙漠化危險度評價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1年
6 林培松;近20年來海南島西部土地沙漠化與氣候變化關聯(lián)度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劉敦利;基于柵格尺度的土地沙漠化預警模式研究[D];新疆大學;2010年
8 朱金峰;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地區(qū)近20年土地沙漠化遙感監(jiān)測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9 祖木拉提.伊布拉音;基于3S技術的塔里木河下游土地沙漠化時空演變研究[D];新疆大學;2012年
10 劉曉曼;基于遙感和GIS的中國西部地區(qū)土地沙漠化綜合評價[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2183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218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