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表多環(huán)芳烴降解細菌的分離篩選及其在植物根表的定殖和效能
本文選題:多環(huán)芳烴 切入點:生物降解 出處:《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多環(huán)芳烴(PAHs)是土壤環(huán)境中常見的一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土壤中PAHs可通過揮發(fā)、光解、微生物降解等方式而去除,也可通過植物吸收積累作用而進入食物鏈,危害生態(tài)安全和人群健康。自然界中大部分細菌是以生物膜方式存在的,植物根表細菌生物膜可以減低土壤環(huán)境中污染物對植物的毒害作用并促進宿主植物生長。從植物根表篩選具有PAHs降解功能的細菌并將其定殖在植物根表,可在根表形成PAHs降解細菌生物膜;該生物膜對土壤中PAHs有阻隔和降解作用,這不僅有望降低植物吸收積累PAHs的污染風(fēng)險,還可提高根際土壤中PAHs的去除效率。本研究從PAHs污染場地健康植物根表篩選獲得了兩株具有PAHs降解功能的細菌(以下簡稱功能細菌),鑒定了功能細菌的分類地位,并研究了其生長和降解特性;明確了不同環(huán)境條件對功能細菌降解PAHs的影響,優(yōu)化了菌株降解PAHs的環(huán)境條件;分別用抗生素抗性標記和綠色熒光蛋白基因(gfp)標記對功能細菌進行標記,將其定殖在植物根表,研究了功能菌株在植物根表的定殖分布及其對植物吸收積累PAHs的影響;探討了表面活性劑作用下根表細菌生物膜對植物吸收積累PAHs的影響。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從PAHs污染區(qū)健康植物牛筋草(Eleusineindica(L.)Gaertn.)根表分離獲得了兩株分別具有菲和芘降解功能的細菌。經(jīng)生理生化測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確定兩株菌分別為具有菲降解能力的Diaphorobacter sp.Phe 15和具有花降解能力的Mycobacteriumsp.Pyr9。優(yōu)化了兩株功能菌株降解PAHs的環(huán)境條件。其中,菌株P(guān)he15降解菲的最適溫度為30℃C,最適pH值為7.0-10.0,該條件下2 d內(nèi)其對初始濃度為100 mg.L-1菲的降解率可達到97%以上。菌株P(guān)he15對150 mg·L-1濃度范圍內(nèi)的菲都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且隨著接種量的增加,降解逐漸加快。菌株P(guān)yr9降解芘的最適溫度為3C℃,最適pH值為7.0-8.0,該條件下10 d能將初始濃度為50 mg·L-1的芘全部降解。芘濃度范圍為50-200mg·L-1時,芘濃度越高,Pyr9對芘的降解率越低;供試接種量范圍內(nèi)(5-20%),接種量越高,Pyr9對芘的降解越快。(2)分別用抗生素抗性標記和綠色熒光蛋白基因(gfp)標記對功能細菌Phe15和Pyr9進行了標記,并將其定殖在植物根表,研究了功能菌株在植物根表的定殖分布及其對植物吸收PAHs的影響。其中,菌株P(guān)he15對氨芐青霉素(75mg·L-1)和低濃度的氯霉素(25 mg·L-1)有抗性。利用這兩種抗性作為菌株P(guān)he15的篩選標記,采用灌根和浸種兩種定殖方式將菌株P(guān)he15定殖到三葉草根表。結(jié)果表明,菌株P(guān)he15在植物根表的定殖促進了三葉草的生長,同時降低了菲在三葉草體內(nèi)的濃度和積累量。兩種定殖方式均可降低三葉草體內(nèi)菲含量,且灌根方式要優(yōu)于浸種。同時,兩種定殖方式都能夠提高污染土壤中菲的去除率,且灌根方式下土壤中菲去除率更高。用綠色熒光蛋白基因(gfp)對菌株P(guān)yr9進行了標記,標記菌株(Pyr9-gfp)對芘的降解能力沒有顯著變化。掃描電子顯微鏡和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照片表明,菌株P(guān)yr9-gfp可以在三葉草根表定殖并形成細菌生物膜。采用灌根方式將Pyr9-gfp定殖在三葉草根表,定殖在根表的Pyr9-gfp可以進入植物根部組織,并在植物體內(nèi)增殖,且數(shù)量隨土壤中花污染濃度的增加而增大。功能細菌Pyr9-gfp在三葉草根表的定殖可以顯著提高植物莖葉和根部生物量,降低植物體內(nèi)芘濃度、積累量及富集系數(shù),同時顯著提高了 土壤中芘的去除率。(3)向PAHs污染土壤中添加表面活性劑Tween 80,探究了 Tween 80作用下菌株P(guān)yr9在三葉草根表的定殖及其對植物吸收PAHs和根際PAHs去除的影響。供試Tween 80濃度范圍(100-1000 mg.kg-1)內(nèi),隨著Tween 80濃度升高,三葉草體內(nèi)Pyr9的數(shù)量變化不明顯,植物根部和莖葉生物量先增加后減小,Tween 80添加量為250 mg.kg-1時,植物生物量最大。相同處理條件下,灌根組植物生物量大于不接菌組,表明菌株P(guān)yr9在植物根表的定殖促進了植物生長。100-1000 mg.kg-1 Tween 80促進了植物對芘的吸收。Tween 80作用下,菌株P(guān)yr9在三葉草根表的定殖同樣可以降低三葉草體內(nèi)芘含量。添加 Tween 80增大了三葉草根際土壤中芘的去除率。添加量為0-500 mg.kg-1時,隨著Tween80添加量增加,土壤中芘的殘留量降低。同一 Tween80添加量下,灌根組(CPR)土壤中芘含量顯著低于不接種菌的植物組(CP)和接菌但未種植物組(CB),例如,Tween 80添加量為100 mg.kg-1時,CPR處理比CP和CB處理土壤中芘殘留量分別低12.8%和19.2%。Tween 80添加量為500 mg.kg-1時,CPR處理土壤中芘殘留量與污染土壤對照相比降低了 49.4%。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wo strains of bacteria (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functional bacteria ) with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 PAHs ) degradation function were obtained from the root of plant root , and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PAHs in rhizosphere soil were optimized . ( 2 ) The bacteria Phe15 and Phe9 were labeled with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 gfp ) respectively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ain Phe15 was resistant to ampicillin ( 75 mg 路 L - 1 ) and low concentration of chloramphenicol ( 25 mg 路 L - 1 ) . ( 3 ) To add Tween 80 to PAHs contaminated soil , the effect of Tween 80 on the removal of pyrene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clover was investigated .
【學(xué)位授予單位】: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X17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學(xué)萍;朱永官;洪米娜;王新軍;Gault A G;Charnock J M;Polya D A;;不同施肥處理對水稻根表鐵和砷形態(tài)的影響[J];環(huán)境化學(xué);2008年02期
2 郭偉;林咸永;程旺大;;不同地區(qū)土壤中分蘗期水稻根表鐵氧化物的形成及其對砷吸收的影響[J];環(huán)境科學(xué);2010年02期
3 羅孝揚;曾寬容;蔣亞平;蔡昌建;周億閨;楊寶玉;王子芳;;禾谷類作物根表固氮螺菌的分類鑒定和分布[J];微生物學(xué)報;1983年01期
4 胡瑩;黃益宗;劉云霞;;砷污染土壤中不同基因型水稻根表鐵膜的形成及其對砷吸收和轉(zhuǎn)運影響[J];生態(tài)毒理學(xué)報;2013年06期
5 劉侯俊;胡向白;張俊伶;張福鎖;;水稻根表鐵膜吸附鎘及植株吸收鎘的動態(tài)[J];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報;2007年02期
6 張西科;張福鎖;毛達如;;植物根表鐵、錳氧化物膠膜及其在植物營養(yǎng)中的作用[J];土壤學(xué)進展;1995年06期
7 胡瑩;黃益宗;黃艷超;劉云霞;;根表鐵膜對水稻鉛吸收轉(zhuǎn)運的影響[J];生態(tài)毒理學(xué)報;2014年01期
8 劉文菊,尹君,畢淑芹,茹淑華,李習(xí)平;根表鐵膜對水稻吸收污灌土壤中的鋅的影響[J];土壤與環(huán)境;2001年04期
9 張秀;郭再華;杜爽爽;石樂毅;呂昌勝;張麗梅;趙竹青;賀立源;;砷脅迫下水磷耦合對不同磷效率水稻根表鐵膜及其各部位砷含量的影響[J];生態(tài)毒理學(xué)報;2013年02期
10 劉侯俊;張俊伶;韓曉日;張福鎖;;根表鐵膜對元素吸收的效應(yīng)及其影響因素[J];土壤;2009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呂世華;張西科;張福鎖;劉文菊;;根表鐵、錳氧化物膠膜在不同鋅濃度下對水稻鋅吸收的影響[A];青年學(xué)者論土壤與植物營養(yǎng)科學(xué)——第七屆全國青年土壤暨第二屆全國青年植物營養(yǎng)科學(xué)工作者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4條
1 劉春英;鄱陽湖濕地植物根表鐵膜的形成及對鉛的轉(zhuǎn)運機制研究[D];南昌大學(xué);2015年
2 吳澤嬴;硫?qū)λ捐F、鎘及其相關(guān)絡(luò)合物含量和分布影響的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14年
3 鐘順清;濕地植物根表鐵膜對磷、鉛遷移轉(zhuǎn)化及植物有效性影響的機理探討[D];浙江大學(xué);2009年
4 高明霞;硫?qū)λ久缙谖绽鄯e鎘的影響及其機理[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xué);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5條
1 盛月慧;菲降解細菌在植物根表的成膜作用及其對植物吸收菲的影響[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15年
2 顧玉駿;根表多環(huán)芳烴降解細菌的分離篩選及其在植物根表的定殖和效能[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15年
3 張淼;低磷誘導(dǎo)水稻根表鐵膜形成及其對砷累積的影響研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13年
4 李方;根表鐵膜控制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鋁吸收積累的作用和機理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xué);2010年
5 薛培英;土壤—水稻體系中砷的遷移轉(zhuǎn)化及其影響機制研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08年
,本文編號:17223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722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