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溶地下河入口洞穴固結土對BTEX吸附-解吸研究
本文選題:固結土 切入點:苯系物 出處:《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16年11期
【摘要】:為更好地認識巖溶含水介質與芳香烴BTEX之間的吸附特征,該文在實驗室和洞穴條件下研究了巖溶洞穴中的固結土對BTEX的吸附動力學,以及在實驗室條件下的吸附-解吸熱力學特征。結果表明固結土對BTEX的吸附24 h達到平衡,其動力學過程適合用假二級動力學模型描述(R20.937),2種條件下固結土對苯系物總吸附量基本相等,分別為0.032 1和0.030 4 mg/g;吸附等溫線最適合用Henry模型描述,BTEX分配系數(shù)介于0.002 7~0.004 5 L/g;苯和甲苯的解吸等溫線適合用Henry模型描述,解吸過程存在滯后現(xiàn)象,滯后系數(shù)分別為5.93和5.00。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karst water-bearing medium and aromatic hydrocarbon (BTEX),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BTEX to consolidated soil in karst caves was studied in laboratory and cave conditions. The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dsorption-desorption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were also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of BTEX on the consolidated soil reached equilibrium for 24 h. The kinetic process is suitable for describing the total adsorption capacity of benzene series in consolidation soil under two conditions: R20.937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are 0.032 mg / g and 0.030 4 mg / g, respectively. The Henry model is the most suitable for describing the partition coefficients of Henry, and the desorption isotherms of benzene and toluene are suitable to be described by Henry model, the hysteresis coefficients are 5.93 and 5.00, respectively.
【作者單位】: 桂林理工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172229)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漓江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和水土流失治理技術研究和示范(2012BAC16B02)
【分類號】:X13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亞維;周啟星;;BTEX的環(huán)境行為與生態(tài)毒理[J];生態(tài)學雜志;2008年04期
2 張俊剛;王躍思;吳方X;王珊;;北京市大氣中BTEX工作日與非工作日的濃度變化[J];環(huán)境化學;2009年01期
3 任文杰;周啟星;王美娥;;BTEX在土壤中的環(huán)境行為研究進展[J];生態(tài)學雜志;2009年08期
4 ;Remediation of BTEX-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by Air Sparging:A Simulation Study[J];地學前緣;2009年S1期
5 孫杰;王躍思;吳方X;;北京市BTEX的污染現(xiàn)狀及變化規(guī)律分析[J];環(huán)境科學;2011年12期
6 郭幻;姚俊;蔡珉敏;王靜偉;;BTEX混合物降解菌株的篩選及降解性能[J];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4期
7 趙珂;劉國;薛志鋼;支國瑞;付建;彭良梅;;大氣BTEX的時空分布與反應特征及來源研究進展[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3年04期
8 蘇燕;孫超;趙勇勝;周睿;王霄;生賀;;BTEX污染含水層中氧化還原環(huán)境的空間變化[J];土木建筑與環(huán)境工程;2014年02期
9 王萍;周啟星;;BTEX污染環(huán)境的修復機理與技術研究進展[J];生態(tài)學雜志;2009年02期
10 孫威;趙勇勝;楊玲;馬百文;;過硫酸鹽活化技術處理地下水中的BTEX及其動力學[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韓麗;鄧利群;何敏;馮小瓊;王幸銳;;成都市大氣中BTEX的污染特征研究[A];2014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第六章)[C];2014年
2 王萍;周啟星;;BTEX對水生植物金錢草的生長及生理生態(tài)效應研究[A];第五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摘要集[C];2009年
3 李爽;白鴿;沈學優(yōu);;杭州市居民家庭空氣中的BTEX污染[A];第五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摘要集[C];2009年
4 Hui Huang;Guiping Wu;Chuan Yi;;Studying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in Binding of BTEX in the Air by Activated Carbon[A];中國材料大會2012第4分會場:環(huán)境功能材料論文集[C];2012年
5 曾冬輝;賓麗英;謝光炎;;BTEX的微生物降解機制及研究進展[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五卷)[C];2013年
6 秦俊杰;尹冬勤;黃躍飛;;基于PAT修復物理試驗的BTEX遷移轉化模擬及過程控制思路[A];第二十三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暨第十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文集[C];2011年
7 楊姝倩;李法云;馬溪平;譙興國;張營;李素玉;;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對BTEX的降解能力研究[A];第十次全國環(huán)境微生物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秀麗;地下水中BTEX的遷移規(guī)律及其原位生物修復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2 馬燕;河流滲濾系統(tǒng)中BTEX污染去除機理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桂全;BTEX在含水層中遷移轉化規(guī)律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黃方圓;麥飯石填料強化好氧生物去除地下水中BTEX的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3 孫本山;可吸附生物反應墻修復地下水中BTEX[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4年
4 李潘;苯系物(BTEX)在新疆干旱區(qū)土壤中的環(huán)境化學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新疆大學;2014年
5 張倩;高鹽條件BTEX降解菌群多樣性、降解基因型及相容性溶質分析[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6 孫文靜;BTEX降解菌的馴化及其好氧降解規(guī)律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7 趙妍;地下環(huán)境中BTEX的揮發(fā)特性及其對AS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李敬杰;微生物異化還原Fe(III)耦合氧化BTEX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毛心慰;BTEX嗜鹽降解細菌的多樣性及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10 花菲;BTEX污染含水層中氧化還原環(huán)境的變化及強化自然衰減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647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66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