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飛機翼下吊架結構方案設計與優(yōu)化
【學位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V228.4
【部分圖文】:
(c)超靜定式圖 1.1 吊架結構形式構,如圖 1.1(b),結構中的盒形梁結構直接延伸至吊架內分布著隔框,這些隔框能夠使載荷均勻地由發(fā)動機傳遞相互連接,后接頭則連接在機翼前梁與后梁之間的蒙皮上,但卻能降低下翼面的疲勞問題。A300 和 C-141 等均采結構形式為超靜定式結構,在該種結構形式中,有上、中梁是通過上連桿與機翼的前梁相互連接,中梁是通過左、的加強蒙皮相連接,下梁則是通過一根支撐桿與前、后梁受發(fā)動機的慣性力。中間位置的兩個接頭主要承擔螺旋反主要承受發(fā)動機推力。該種結構形式具有結構破損安全性7 就是使用的該種結構形式。法
吊架結構形式為超靜定式結構,參考 C919 吊架結構形式,建立有限元實體模型成零件圖并進行裝配,并將 UG 模型導入 Workbench 軟件中,確定單元類型,材單元格劃分,從而得到有限元模型。對于某些部件要進行修改,如有限元分析過中的部分;也要對某些部件做出合理的優(yōu)化,如支撐梁部分。架實體模型UG 軟件中,參照已有的吊架結構模型,建立超靜定式吊架結構實體模型。采用自方法,首先建立吊架的零件實體模型,然后進行裝配,最終得到整體的吊架結構模件圖的繪制型建立過程中,采用 UG 參數化建模的方法。首先選取吊架的承力結構部件,共部件,忽略螺栓等連接處的部件。下面給出一個零件圖參數化建模的過程實例。結構的前接頭用來連接發(fā)動機與吊架,既可以承受發(fā)動機的重力和慣性載荷,也扭矩載荷。而且為了保證吊架的結構破損安全性,還應該有冗余性設計,結構形示。
圖 2.3 前掛點厚度變化模型 圖 2.4 前掛點長度變化模型相對于圖 2.2 中的吊架前掛點零件模型,圖 2.3 中是零件的厚度增加,這樣可以增加結構度,但重量隨之增加;圖 2.4 是零件的長度變短,這樣可以在整體裝配時,適當調節(jié)尺寸以應整體結構。同樣,其它參數也可以進行修改。2.3.2 零件圖的裝配對于已經繪制得到的 24個零件體,在 UG裝配模塊進行裝配。UG的裝配約束主要包括齊/鎖定、同心和接觸對齊等。下面給出一個裝配實例,如圖 2.5 所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仲楨;崔衛(wèi)軍;廉偉;;民用飛機IPS吊掛接頭設計[J];科技視界;2015年29期
2 徐春雨;;民用飛機發(fā)動機安裝節(jié)設計載荷要求研究[J];科技視界;2015年27期
3 張鵬飛;;民用飛機發(fā)動機吊掛保險銷設計研究[J];科技視界;2015年27期
4 白杰;李廣;王偉;;大型客機風車不平衡振動載荷傳遞特性研究[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15年04期
5 張媛;馬燕榮;郭斌;;某型發(fā)動機風車特性試驗研究[J];現代機械;2015年03期
6 鄒運佳;;民用飛機吊掛總體布置方法研究[J];科技傳播;2014年16期
7 孫濱;林鴻志;譚偉;薛彩軍;;發(fā)動機吊掛與機翼連接接頭強度分析與試驗[J];航空工程進展;2012年03期
8 林丹益;李芳;;基于ANSYS的結構拓撲優(yōu)化[J];機電工程;2012年08期
9 陳熠;賀爾銘;扈西枝;韓峰;;大型客機發(fā)動機振動載荷傳遞特性研究[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10 章仕彪;;民用運輸機吊掛設計強度要求研究[J];民用飛機設計與研究;2012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周桂霞;集成設計理論及信息建模的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3年
2 左孔天;連續(xù)體結構拓撲優(yōu)化理論與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月;飛機吊掛靜力試驗界面載荷傳感器研制與應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2 陳靜波;結構拓撲優(yōu)化算法的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8175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2817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