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打印技術的槳葉結構與動力學設計方法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V275.1
【圖文】:
圖 1.2 全金屬槳葉結構示意圖[1]梁槳葉的主要特點是 C 形梁承受旋轉離心力、揮舞彎矩和擺振彎矩。C 形大梁一維單向帶制造,充分發(fā)揮了復合材料優(yōu)異的縱向拉伸強度和疲勞強度,以滿足槳和揮舞載荷的承載要求。槳葉的抗扭盒形件或內抗扭層承擔扭矩,但扭轉剛度較 3t 以下的小型直升機。為了提高槳葉抗扭剛度,出現(xiàn)了 C 形梁雙閉室或三閉室剖點是在 C 形梁的單閉腔內增加 1~2 個加強梁與蒙皮構成 D 形閉腔抗扭盒,既保力和成型工藝簡單的特點,又具有足夠的扭轉剛度和擺振剛度,多用于中型直升梁雙閉室槳葉具有與金屬 D 形梁槳葉相似的結構布置,D 形梁既可以承受旋轉離心和擺振彎矩,又可以承受扭矩,相比 C 形梁槳葉,扭轉剛度大大提高,但 D 型梁為二次膠接共固化成型,填芯塊采用泡沫芯或者蜂窩芯,并且生產費用要比 C 形前 D 型梁槳葉多用于中型或者重型直升機,如 CH-47,波音 360 直升機等[2]。有 形大梁則采用鈦合金制備,成為復合材料/金屬槳葉,這種 D 形梁槳葉多用于武 UH-60A、AH64 等直升機主槳葉。梁槳葉采用多個管梁單元構成大梁,即保留 D 型梁優(yōu)點,適合先進的薄翼型。管緣盒形件可分別預成型后再在模具內固化成型[2]。多腔梁槳葉的構造特點是多路傳
圖 1.3C 形梁槳葉剖面結構示意圖[2]圖 1.4D 形梁槳葉剖面結構示意圖[2]圖 1.5 多腔梁槳葉剖面示意圖[2].2 復合材料槳葉參數(shù)化建模研究發(fā)展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仲梁維;李小偉;;蒙皮點陣結構參數(shù)化及力學性能優(yōu)化[J];中國機械工程;2014年20期
2 仲梁維;李小偉;胡壽根;;輕質點陣結構的參數(shù)化建模及力學性能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14年16期
3 沈振;呂人力;;3D打印,會給通用航空帶來什么?[J];空運商務;2013年12期
4 胡杰;;淺析我國3D打印技術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方向[J];民營科技;2013年12期
5 吳復堯;劉黎明;許沂;邱美玲;王斌;;3D打印技術在國外航空航天領域的發(fā)展動態(tài)[J];飛航導彈;2013年12期
6 劉銘;張坤;樊振中;;3D打印技術在航空制造領域的應用進展[J];裝備制造技術;2013年12期
7 蔣立新;易翔翔;邵潔;;3D打印技術的發(fā)展及在軍工領域的應用[J];中國軍轉民;2013年12期
8 李大磊;賀占蜀;湯勇;;交錯互通微通道多孔網格板的力學性能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13年14期
9 顧元憲,劉書田,關振群,程耿東;面向設計的復合材料旋翼槳葉動力優(yōu)化設計[J];航空學報;1998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琨;直升機復合材料槳葉動力學減振優(yōu)化設計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2 楊建靈;基于整體參數(shù)化定義的直升機槳葉結構設計與優(yōu)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羅宇;直升機復合材料槳葉參數(shù)化設計與調頻優(yōu)化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2 曹冬冬;復合材料旋翼槳葉參數(shù)化建模與減振優(yōu)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7385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2738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