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于智能機翼的壓電致動器技術研究
本文關鍵詞: 壓電致動器 智能機翼 微變形 出處:《壓電與聲光》2016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該文針對新型智能機翼翼型變形控制的應用需求,研究了超臨界翼型在產(chǎn)生微變形情況下的流譜結構及在10~500μm微變形條件下翼型的氣動特性變化。研制出了用于智能機翼的壓電陶瓷致動器:位移量為5~290μm,最大輸出力為200N,滿足智能機翼變形控制需求,驗證了壓電陶瓷致動器在智能機翼上應用的可行性。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at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 of the new intelligent wing deformation control. The flow spectrum structure of supercritical airfoils and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critical airfoils are studi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icrodeformation of 10m 500 渭 m. A piezoelectric ceramic actuator for smart wing is developed. The displacement is 290 渭 m. The maximum output force is 200Ns,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wing deformation control and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piezoelectric ceramic actuator in the airfoil of intelligent aircraft.
【作者單位】: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中國空氣動力學研究中心;
【分類號】:V224
【正文快照】: 0 引言液壓驅動器、線性機電驅動器、繩索驅動和偏心杠桿針對新一代飛行器多環(huán)境(高度、馬赫數(shù)、氣候等。在上述驅動方式中,電活性高聚物驅動力的能等)及多任務(起降、巡航、機動、盤旋、攻擊等)的性級不夠;形狀記憶合金帶寬不夠大,響應時間不夠能要求,基于智能材料、智能驅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一輝,王立鼎,馬建旭;新型微變位致動器的發(fā)展及應用[J];光學精密工程;1996年02期
2 杜設亮,張偉根,傅建中,陳子辰;熱壓電仿生熱魯棒結構的致動器最優(yōu)配置[J];中國機械工程;2001年S1期
3 張永宇;陳曉陽;;納米致動器研究現(xiàn)狀與工程應用的進展[J];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4 呂海峰;苑偉政;馬炳和;鄧進軍;徐延光;;一種全柔性氣泡致動器及其制作工藝[J];航空學報;2009年10期
5 景素芳;龐宣明;陳曉南;;電致動聚合物致動器的動態(tài)響應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9年11期
6 陳娟;劉琨;呂新生;張曄;;電場活化聚合物卷筒型致動器設計方法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10年22期
7 龔秋蓮,周兆英,王曉浩,張文棟,夏邑;微泵電磁致動器的研制與測試[J];測試技術學報;1998年03期
8 ;高速永磁馬達型智能致動器[J];光機電信息;1999年10期
9 齊滌非;新穎的高精度致動器[J];光機電信息;1999年12期
10 楊圣,劉東偉;納米電磁致動器的發(fā)展[J];中國機械工程;2001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周浩淼;周又和;鄭曉靜;;超磁致伸縮致動器非線性振動的主動控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簡林柯;李新忠;何鉞;;重復控制及其在多致動器同步運動控制中的應用[A];1997年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1997年
3 劉娜;楊慶生;;含壓電致動器復合材料的細觀應力分析[A];第17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智能與功能復合材料分論壇)論文集[C];2012年
4 李勇;吳宏鑫;;采用壓電敏感器和致動器的撓性結構振動控制方法研究[A];1997年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1997年
5 程瑜;位自英;郭東杰;方少明;;二氧化硅/全氟磺酸雜化膜基離子交換電致動器[A];河南省化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6 鮑詩杰;徐志科;金龍;;疊層型壓電致動器的驅動電源研究[A];第十三屆中國小電機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高海南;張俊虎;楊柏;;仿生智能聚苯胺/聚乙烯醇納米復合致動器[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楊應奎;彭仁貴;王媛珍;董曉利;;光致動器用碳納米管/彈性體復合材料[A];2013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主題J:高分子復合體系[C];2013年
9 彭仁貴;王媛珍;唐偉;楊應奎;;碳納米管/聚硅氧烷復合纖維的制備及其光致機械響應[A];2013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主題J:高分子復合體系[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記者楊金瑞;美國“特保” 瞄準中國[N];中華工商時報;2002年
2 肖習;中國產(chǎn)軸承致動器在美受調查[N];國際經(jīng)貿(mào)消息報;2002年
3 孝文;打針不再痛[N];大眾衛(wèi)生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沈雪瑾;硅微單側直腳諧振器與復合V型梁熱致動器的機械性能研究[D];上海大學;2007年
2 曹淑瑛;超磁致伸縮致動器的磁滯非線性動態(tài)模型與控制技術[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3 栗大超;硅微機械扭轉鏡光致動器及其動態(tài)測試技術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4 顏剛毅;用于高速掃描探針顯微鏡的高速致動器[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5 李永;超磁致伸縮致動器驅動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6 孫英;超磁致伸縮致動器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控制與動態(tài)模型及實驗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7 周嚴;Fe-Ga-Al磁致伸縮材料及其在致動器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9年
8 杜設亮;精密機械仿生熱穩(wěn)定構件研究[D];浙江大學;2001年
9 吳猛;超磁致壓電混合精密驅動機構及其控制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錢飛;外差干涉納米定位系統(tǒng)中PZT的遲滯特性研究[D];中國計量學院;2015年
2 韋旌坤;超聲激勵沖擊太空取樣鉆動力學仿真[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3 鄒君;軌跡可控式磁致伸縮精密微位移致動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4 郝禮書;合成射流致動器的設計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5年
5 丁勝華;超磁致伸縮致動器參數(shù)設計及其特性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6年
6 翁玲;磁致伸縮致動器控制系統(tǒng)的研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3年
7 胡愛娣;超磁致伸縮致動器的輸出特性模型與虛擬測試技術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8 楊士斌;基于致動器陣列的飛行器分布式控制系統(tǒng)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9 傅龍珠;稀土超磁致伸縮致動器的設計及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10 申躍躍;應用于硅基MEMS安全系統(tǒng)的電熱致動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4523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145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