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聲衰減的大濁度測量方法研究及測量系統(tǒng)實現(xiàn)
發(fā)布時間:2021-10-13 09:48
如今,人類已不滿足于陸地資源的開采,隨著技術的進步,海底多金屬結核礦產已經從調查研究階段進入到試驗開采階段,以便為未來的商業(yè)開采提供技術依據(jù),這其中采礦對海底環(huán)境造成的擾動要進行環(huán)境影響評估,因此采礦擾動環(huán)境影響監(jiān)測非常重要。海底錳結核開采對海洋環(huán)境造成擾動,使得沉積物懸浮,改變海底環(huán)境參數(shù),最直觀的影響是濁度值的改變,甚至可達到渾濁級別,監(jiān)測海底濁度值的變化對評估錳結核開采對海底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有著重大意義。本文分析了海底濁度監(jiān)測的要求,基于傳統(tǒng)光學濁度計量程小,抗干擾能力差,成本較高等缺點,提出利用超聲波衰減測濁度值的方法,用來實現(xiàn)海底水的大濁度、自清潔、實時測量。研究了超聲波衰減理論模型,利用其物理性質參數(shù)結合三種聲衰減模型進行理論仿真,建立了超聲衰減和頻率關系、衰減和顆粒物濃度關系。因為采礦機擾動導致海底沉積物懸浮來源單一,選擇EACH聲衰減模型用于海底懸浮物濃度變化的監(jiān)測方法設計,超聲頻率范圍2MHz以下。根據(jù)理論分析結果,建立了利用超聲衰減檢測固液混合物濁度值的測量實驗系統(tǒng)。基于NI虛擬儀器平臺,選擇了超聲波換能器,設計了激勵信號發(fā)射模塊,超聲波信號采集與處理模塊,開發(fā)了虛擬...
【文章來源】: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海底多金屬結核采礦示意圖
[3],以集礦機采集頭噴射引起的懸浮云團濁度最大,可能達到懸浮泥沙的渾濁量級。如圖1.2所示。采礦系統(tǒng)會對海底環(huán)境造成影響,其原因主要源于集礦機收集頭對海底的擾動和運送系統(tǒng)對海底環(huán)境的影響[3]。圖 1.2 懸浮云團分布圖
控制信號通過 NI 機箱及數(shù)據(jù)采集卡輸出控制超聲波發(fā)射電路的開斷,使產生的高壓脈沖作用于換能器上發(fā)出超聲波。在發(fā)出超聲波的同時,由 LabVIEW 開始采集經過放大濾波模塊的信號,最后儲存。該實驗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如圖3.1所示。圖 3.1 測試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在深海中,環(huán)境比較特殊,沒有其他噪聲的干擾,而在實驗環(huán)境中,充斥各種聲波,為了減少其他聲波給實驗結果帶來的誤差,采用超聲波進行探究實驗。在選用超聲波換能器時,頻率的選擇決定了硬件設備的標準,頻率越高,需要的硬件設備要求越高,而且會給信號采集帶來難度,也不利于后期數(shù)據(jù)處理。不同頻率的超聲波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傳播速度一定,當確定了超聲波換能器的中心頻率的大小則可以求得超聲波波長值。在等距離傳播情況下,當超聲波通過固液混合物時,頻率越高,則超聲波衰減越明顯,因此確定合適的超聲波換能器的中心頻率能夠取得更好的實驗效果。綜上所述再結合現(xiàn)有的實驗設備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多金屬結核采礦對海底沉積物擾動的數(shù)值分析[J]. 齊瀚琛,王英.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4)
[2]超聲波泥水密度檢測影響因素的研究[J]. 姚麗,胡宇,趙海峰. 計算機仿真. 2014(10)
[3]不同介質中超聲波傳播速度測量方法之比較[J]. 李艷琴. 大學物理實驗. 2014(02)
[4]載人航天器內超聲在軌檢漏的應用基礎研究[J]. 李唯丹,閆榮鑫,孫偉,綦磊. 航天器環(huán)境工程. 2014(02)
[5]基于超聲波定位的智能跟隨小車[J]. 蔡磊,周亭亭,郭云鵬,陳素芳,吳漢幫. 電子測量技術. 2013(11)
[6]基于PXI和LabVIEW的雙板卡遠程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設計[J]. 閆紀紅,楊偉成.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3(07)
[7]濁度的檢測原理及方法[J]. 左輝. 中國計量. 2012(04)
[8]基于虛擬儀器的底質聲學測試系統(tǒng)設計[J]. 王寧,王英,周建平,呂妙麗.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12(02)
[9]基于超聲多重反射法測量高衰減流體媒質聲阻抗及濃度[J]. 孟瑞鋒,劉振鋒,鐘建軍,張麗芬,葉興乾,劉東紅.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1(12)
[10]半波整流濾波電路的仿真實驗及研究[J]. 楊育霞,李志輝. 實驗科學與技術. 2011(03)
碩士論文
[1]聲波透射法在樁基檢測中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 孫民.大連海事大學 2017
[2]超聲波礦漿粒度與濃度檢測系統(tǒng)的研究[D]. 魏露.燕山大學 2016
[3]聲波透射法在混凝土灌注樁完整性檢測中的改進研究[D]. 賈永濤.河北工業(yè)大學 2015
[4]基于組合頻譜的激光粒度測試優(yōu)化技術研究[D]. 劉翠翠.河北工業(yè)大學 2014
[5]基于超聲波的混合介質中套管探測研究[D]. 馮宇.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3
[6]超聲法一次風流速和煤粉濃度在線測量研究[D]. 喬榛.南京理工大學 2013
[7]聲場可視化研究[D]. 王瑋.東華大學 2011
[8]光電濁度儀的研究與設計[D]. 劉暢.電子科技大學 2008
[9]基于超聲波的便攜式泥漿密度測試儀研究[D]. 張浩.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07
[10]散射光式濁度儀及信號處理的研究[D]. 盛強.太原理工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434424
【文章來源】: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海底多金屬結核采礦示意圖
[3],以集礦機采集頭噴射引起的懸浮云團濁度最大,可能達到懸浮泥沙的渾濁量級。如圖1.2所示。采礦系統(tǒng)會對海底環(huán)境造成影響,其原因主要源于集礦機收集頭對海底的擾動和運送系統(tǒng)對海底環(huán)境的影響[3]。圖 1.2 懸浮云團分布圖
控制信號通過 NI 機箱及數(shù)據(jù)采集卡輸出控制超聲波發(fā)射電路的開斷,使產生的高壓脈沖作用于換能器上發(fā)出超聲波。在發(fā)出超聲波的同時,由 LabVIEW 開始采集經過放大濾波模塊的信號,最后儲存。該實驗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如圖3.1所示。圖 3.1 測試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在深海中,環(huán)境比較特殊,沒有其他噪聲的干擾,而在實驗環(huán)境中,充斥各種聲波,為了減少其他聲波給實驗結果帶來的誤差,采用超聲波進行探究實驗。在選用超聲波換能器時,頻率的選擇決定了硬件設備的標準,頻率越高,需要的硬件設備要求越高,而且會給信號采集帶來難度,也不利于后期數(shù)據(jù)處理。不同頻率的超聲波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傳播速度一定,當確定了超聲波換能器的中心頻率的大小則可以求得超聲波波長值。在等距離傳播情況下,當超聲波通過固液混合物時,頻率越高,則超聲波衰減越明顯,因此確定合適的超聲波換能器的中心頻率能夠取得更好的實驗效果。綜上所述再結合現(xiàn)有的實驗設備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多金屬結核采礦對海底沉積物擾動的數(shù)值分析[J]. 齊瀚琛,王英.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4)
[2]超聲波泥水密度檢測影響因素的研究[J]. 姚麗,胡宇,趙海峰. 計算機仿真. 2014(10)
[3]不同介質中超聲波傳播速度測量方法之比較[J]. 李艷琴. 大學物理實驗. 2014(02)
[4]載人航天器內超聲在軌檢漏的應用基礎研究[J]. 李唯丹,閆榮鑫,孫偉,綦磊. 航天器環(huán)境工程. 2014(02)
[5]基于超聲波定位的智能跟隨小車[J]. 蔡磊,周亭亭,郭云鵬,陳素芳,吳漢幫. 電子測量技術. 2013(11)
[6]基于PXI和LabVIEW的雙板卡遠程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設計[J]. 閆紀紅,楊偉成.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3(07)
[7]濁度的檢測原理及方法[J]. 左輝. 中國計量. 2012(04)
[8]基于虛擬儀器的底質聲學測試系統(tǒng)設計[J]. 王寧,王英,周建平,呂妙麗.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12(02)
[9]基于超聲多重反射法測量高衰減流體媒質聲阻抗及濃度[J]. 孟瑞鋒,劉振鋒,鐘建軍,張麗芬,葉興乾,劉東紅.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1(12)
[10]半波整流濾波電路的仿真實驗及研究[J]. 楊育霞,李志輝. 實驗科學與技術. 2011(03)
碩士論文
[1]聲波透射法在樁基檢測中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 孫民.大連海事大學 2017
[2]超聲波礦漿粒度與濃度檢測系統(tǒng)的研究[D]. 魏露.燕山大學 2016
[3]聲波透射法在混凝土灌注樁完整性檢測中的改進研究[D]. 賈永濤.河北工業(yè)大學 2015
[4]基于組合頻譜的激光粒度測試優(yōu)化技術研究[D]. 劉翠翠.河北工業(yè)大學 2014
[5]基于超聲波的混合介質中套管探測研究[D]. 馮宇.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3
[6]超聲法一次風流速和煤粉濃度在線測量研究[D]. 喬榛.南京理工大學 2013
[7]聲場可視化研究[D]. 王瑋.東華大學 2011
[8]光電濁度儀的研究與設計[D]. 劉暢.電子科技大學 2008
[9]基于超聲波的便攜式泥漿密度測試儀研究[D]. 張浩.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07
[10]散射光式濁度儀及信號處理的研究[D]. 盛強.太原理工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4344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34344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