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動力論文 >

有機朗肯循環(huán)系統集成及蒸發(fā)過程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04 11:26

  本文關鍵詞:有機朗肯循環(huán)系統集成及蒸發(fā)過程性能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有機朗肯循環(huán) 余熱利用 地熱能 混合工質 流動沸騰


【摘要】: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以及工業(yè)余熱中都蘊含著大量的中低溫熱源,其數量大,但能量品位低,難以驅動水蒸汽朗肯循環(huán)進行發(fā)電循環(huán)。有機朗肯循環(huán)(ORC)由于其工質的蒸發(fā)溫度可以和中低溫熱源達到較好匹配,被認為是中低溫熱能利用的有效方式。通過Matlab 2011結合物性查詢軟件Refprop 8.0編寫程序,建立蒸發(fā)器溫度分布模型和ORC熱力計算模型,分析純工質和混合工質在大范圍熱源、熱沉組合情況下ORC系統特性,總結出ORC工質的選取規(guī)律;將ORC模型應用在地熱和電廠煙氣余熱,分析總結各自熱力循環(huán)特點;搭建換熱實驗臺,對純工質和混合工質在水平管中的沸騰換熱進行了研究。對超臨界、亞臨界工況下蒸發(fā)器中溫度的分布建立模型,并提出匹配系數用以評估不同工質在蒸發(fā)器中與熱源的匹配程度。以此為基礎,建立ORC熱力計算模型。分析了工質本身的特性對ORC性能的影響,包括工質屬于純工質或混合工質,工質/組分的臨界溫度、組分的構成配比、工質升溫曲線與降溫曲線的形狀;介紹了一種選取與熱沉匹配的混合工質的方法;計算了不同熱源、熱沉溫度滑移情況下使用不同工質的ORC性能表現。研究結果表明:在高蒸發(fā)器熱源側入口溫度和低蒸發(fā)器熱源側溫度梯度時,純工質比混合工質表現優(yōu)異;反之,混合工質表現更加優(yōu)異。在蒸發(fā)器熱源側溫度梯度較小時,高臨界溫度的工質有較高的熱效率;在蒸發(fā)器熱源側溫度梯度較大時,低臨界溫度的工質有較高的熱效率。從應用于中低溫地熱能的ORC系統出發(fā),針對不高于90℃溫度范圍的地熱熱源進行了ORC系統性能分析:在變熱源出口溫度時,純工質超臨界循環(huán)擁有更大的對外輸出功,但在對大輸出功工況附近穩(wěn)定性很差,輸出功隨熱源出口溫度變化較大;混合工質循環(huán)的對外輸出功次高,純工質亞臨界循環(huán)最低,但是這兩者運行壓力較低,安全性較高;所有工質都存在一個最低可利用溫度,純工質超臨界循環(huán)的工質的此值較高,純工質亞臨界循環(huán)和混合工質循環(huán)的此值略低。從應用于電廠煙氣余熱回收的ORC系統出發(fā),針對利用一個220 MW電廠排煙余熱的ORC系統性能分析。結果表明:以熱效率為目標函數,匹配冷源的混合工質的性能最優(yōu),比匹配熱源的混合工質的熱效率高6.01%,比純工質的熱效率高8.81%;匹配熱源的混合工質的過熱度最小,純工質的過熱度最大;從減少系統總換熱面積的角度考慮,匹配熱源的混合工質表現最優(yōu);回熱器與蒸發(fā)器的換熱量之比隨升溫壓力的變化有一最大值,所以在選取回熱器時,要注意留有足夠的容量裕度;進行了經濟性分析,投資回收周期為4.5年。介紹了水平管內流動沸騰實驗臺的搭建過程,完成了內徑3 mm不銹鋼管在蒸發(fā)壓力0.2-0.84 MPa范圍內的流動沸騰實驗。針對適用于ORC的一種純工質(R245fa)和一種混合工質(R134a/R245fa,質量比0.82/0.18),研究了質量流量、熱流密度和蒸發(fā)壓力對其流動沸騰的影響,進行了流動沸騰的可視化研究,擬合了適用于該混合工質的沸騰換熱關聯式。
【關鍵詞】:有機朗肯循環(huán) 余熱利用 地熱能 混合工質 流動沸騰
【學位授予單位】:華北電力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K124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符號表9-15
  • 第1章 緒論15-27
  • 1.1 研究背景15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5-25
  • 1.2.1 中低品位熱源利用情況15-17
  • 1.2.2 利用中低溫熱源的熱力循環(huán)17-23
  • 1.2.3 不同熱源下有機朗肯循環(huán)工質的選擇23-24
  • 1.2.4 有機朗肯循環(huán)換熱器的選擇和夾點溫差問題24
  • 1.2.5 有機朗肯循環(huán)的結構24-25
  • 1.2.6 有機朗肯循環(huán)膨脹機的研究25
  • 1.3 已有研究的不足25-26
  • 1.4 論文主要研究內容26-27
  • 第2章 有機朗肯循環(huán)物理數學模型27-39
  • 2.1 蒸發(fā)器模型27-30
  • 2.2 有機朗肯循環(huán)熱力學模型30-32
  • 2.3 舉例分析32-38
  • 2.4 本章結論38-39
  • 第3章 采用純工質和混合工質循環(huán)的性能對比分析39-56
  • 3.1 有機朗肯循環(huán)工質選取背景39
  • 3.2 混合工質的組合方法39-41
  • 3.3 熱源的影響41-51
  • 3.4 熱沉的影響51-54
  • 3.5 本章結論54-56
  • 第4章 利用低溫地熱能的有機朗肯循環(huán)56-67
  • 4.1 低溫地熱能利用現狀56
  • 4.2 循環(huán)工質的選取56-57
  • 4.3 計算結果討論57-65
  • 4.3.1 熱效率57-61
  • 4.3.2 輸出功61-63
  • 4.3.3 最低可利用溫度63-65
  • 4.4 本章結論65-67
  • 第5章 電站鍋爐煙氣余熱回收67-77
  • 5.1 電廠煙氣特點67
  • 5.2 循環(huán)工質的選取67-68
  • 5.3 計算結果討論68-75
  • 5.3.1 熱效率68-71
  • 5.3.2 汽輪機入口溫度71
  • 5.3.3 過熱度71-72
  • 5.3.4 質量流量72
  • 5.3.5 汽輪機入口體積流量72-74
  • 5.3.6 ,

    本文編號:97039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ongligc/97039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033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