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結構表面沸騰傳熱的數(shù)值模擬
發(fā)布時間:2021-08-13 15:19
采用Fluent VOF方法研究了微圓柱形孔腔結構(如直徑、深度及間距等)變化的沸騰傳熱過程。實驗結果表明,當孔腔深度小于0.08 mm時,沸騰傳熱系數(shù)隨著孔腔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反之沸騰傳熱系數(shù)減小;孔腔直徑小于0.08 mm時,沸騰傳熱系數(shù)亦隨著孔腔半徑的增加而增大,反之沸騰傳熱系數(shù)也減小;孔腔間距越小,傳熱系數(shù)的峰值越大即傳熱效果越好,氣泡的產(chǎn)生、聚合和脫離過程明顯;孔腔間距越大,氣泡的發(fā)生頻率越高,氣泡間的相互影響減弱,但孔腔直徑為0.05 mm時,孔腔間距越小,傳熱系數(shù)的峰值和氣泡的發(fā)生頻率反而降低。
【文章來源】:石油化工. 2018,47(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1 理論依據(jù)
1.1 UDF函數(shù)中涉及的氣液兩相相互轉化關系
1.2 關于表面張力的處理
2 邊界條件與模型驗證
2.1 邊界條件
2.2 模型驗證
3 模擬與結論
3.1 三孔腔氣泡生成過程的模擬
3.1.1 三孔腔的模型
3.1.2 三孔腔加熱的模擬
3.2 孔腔深度對傳熱的影響
3.3 孔腔直徑與孔腔間距對傳熱系數(shù)的影響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多孔結構及表面浸潤性對池沸騰傳熱影響的研究進展[J]. 陳宏霞,黃林濱,宮逸飛. 化工進展. 2017(08)
[2]水的表面張力與溫度的關系[J]. 湯傳義. 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0(01)
本文編號:3340667
【文章來源】:石油化工. 2018,47(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1 理論依據(jù)
1.1 UDF函數(shù)中涉及的氣液兩相相互轉化關系
1.2 關于表面張力的處理
2 邊界條件與模型驗證
2.1 邊界條件
2.2 模型驗證
3 模擬與結論
3.1 三孔腔氣泡生成過程的模擬
3.1.1 三孔腔的模型
3.1.2 三孔腔加熱的模擬
3.2 孔腔深度對傳熱的影響
3.3 孔腔直徑與孔腔間距對傳熱系數(shù)的影響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多孔結構及表面浸潤性對池沸騰傳熱影響的研究進展[J]. 陳宏霞,黃林濱,宮逸飛. 化工進展. 2017(08)
[2]水的表面張力與溫度的關系[J]. 湯傳義. 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0(01)
本文編號:33406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ongligc/33406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