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動機曲軸再制造加工過程質量控制方法及關鍵技術研究
本文關鍵詞:發(fā)動機曲軸再制造加工過程質量控制方法及關鍵技術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再制造 再制造加工過程 質量控制 多元非線性模型
【摘要】:隨著再制造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如何保障再制造零件的質量已經成為行業(yè)內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為提高再制造零件質量,本文以典型的再制造零件——再制造曲軸為例進行研究,提出了曲軸再制造加工過程質量控制體系架構,并對相關的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 首先,介紹了再制造曲軸主要缺陷及其再制造修復技術、曲軸再制造加工工藝,界定了曲軸再制造加工過程的內涵,并研究了曲軸再制造加工過程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分析總結了再制造加工過程質量控制要求和面臨的難題。 然后,針對曲軸再制造加工過程特點和質量控制難題,構建了再制造曲軸加工過程質量控制的體系架構,并介紹了相關的多源信息感知與融合、再制造工序間質量傳遞模型、基于多元非線性擬合的質量分析和關鍵參數(shù)優(yōu)化、專家知識系統(tǒng)等關鍵使能技術。 其次,對關鍵技術之一的基于多元非線性擬合的質量分析和工藝參數(shù)優(yōu)化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分析了曲軸加工過程控制參數(shù)對曲軸性能的影響,并以主軸頸的圓度、曲軸的彎曲度參數(shù)量度對最終曲軸徑向跳動質量的影響為例進行研究,在構建了曲軸主軸頸的圓度、曲軸的彎曲度的不確定性測度模型的基礎上,建立再制造曲軸不確定度對曲軸徑向跳動影響的多元非線性映射模型。以某再制造曲軸為例對模型有效性進行了驗證。 最后,結合曲軸再制造加工實際,初步開發(fā)了曲軸再制造加工過程質量控制原型系統(tǒng),為再制造曲軸質量控制提供方法和技術支持。
【關鍵詞】:再制造 再制造加工過程 質量控制 多元非線性模型
【學位授予單位】:合肥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K406
【目錄】:
- 致謝7-8
- 摘要8-9
- ABSTRACT9-13
- 插圖清單13-14
- 表格清單14-15
- 第一章 緒論15-26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5-16
- 1.2 再制造工程概述16-21
- 1.2.1 再制造的內涵16-19
- 1.2.2 國外再制造產業(yè)發(fā)展19-20
- 1.2.3 國內再制造產業(yè)發(fā)展20-21
- 1.3 再制造質量控制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21-23
- 1.4 本文課題來源及主要研究內容23-24
- 1.4.1 課題來源23
- 1.4.2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23-24
- 1.5 論文的結構體系24-26
- 第二章 曲軸的再制造工藝與質量控制26-35
- 2.1 廢舊曲軸主要缺陷及再制造修復技術26-29
- 2.1.1 廢舊曲軸主要缺陷26-27
- 2.1.2 曲軸修復常用的再制造技術27-29
- 2.2 曲軸再制造質量控制概述29-30
- 2.3 曲軸再制造加工過程質量控難點分析30-34
- 2.3.1 再制造加工過程內涵的界定及其特點30-33
- 2.3.2 再制造加工過程質量控制要求和面臨的難題33-34
- 2.4 本章小結34-35
- 第三章 曲軸再制造加工質量控制體系結構及其關鍵技術35-45
- 3.1 曲軸再制造加工質量控制系統(tǒng)框架及體系結構35-38
- 3.1.1 實時信息驅動的再制造加工質量控制系統(tǒng)框架35-37
- 3.1.2 實時信息驅動的加工質量控制體系結構37-38
- 3.2 質量控制系統(tǒng)的關鍵使能技術38-44
- 3.2.1 多源信息感知與融合技術及控制參數(shù)的選取38-40
- 3.2.2 曲軸再制造工序間相互影響的模型構建40-42
- 3.2.3 基于多元非線性擬合的質量分析和工藝參數(shù)優(yōu)化42-43
- 3.2.4 再制造曲軸加工專家知識系統(tǒng)43-44
- 3.3 本章小結44-45
- 第四章 基于多元非線性擬合的質量分析和關鍵參數(shù)優(yōu)化方法45-57
- 4.1 再制造的質量控制參數(shù)對再制造曲軸性能的影響和不確定性測度模型45-48
- 4.1.1 影響再制造曲軸徑向跳動的質量控制參數(shù)分析46-47
- 4.1.2 主軸頸圓度不確定度和彎曲度不確定度的測度模型47-48
- 4.2 再制造曲軸不確定度對曲軸徑向跳動影響的的多元非線性映射模型48-50
- 4.2.1 多元非線性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分析48
- 4.2.2 多元非線性模型的相關基本定義48-50
- 4.2.3 多元非線性模型的建立50
- 4.3 多元非線性模型用于加工工藝參數(shù)優(yōu)化的實例驗證50-56
- 4.4 本章小結56-57
- 第五章 再制造加工過程質量控制原型系統(tǒng)57-63
- 5.1 系統(tǒng)的軟件架構57
- 5.2 系統(tǒng)的硬件架構57-58
- 5.3 原型系統(tǒng)展示58-61
- 5.3.1 加工方案指導模塊58-59
- 5.3.2 工序加工指導模塊59-60
- 5.3.3 工序質量監(jiān)控與診斷60-61
- 5.3.4 質量追溯查詢61
- 5.4 本章小結61-63
-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63-65
- 6.1 全文總結63-64
- 6.2 展望64-65
- 參考文獻65-68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學術活動及成果情況6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秀兵;陳永雄;白金元;劉燕;徐濱士;;自動化高速電弧噴涂技術再制造發(fā)動機曲軸[J];中國表面工程;2010年02期
2 李秀珍;王成華;孔紀名;;基于最優(yōu)加權組合模型及高斯-牛頓法的滑坡變形預測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009年04期
3 黃邦戈;陸宇衡;謝德錦;;發(fā)動機曲軸再制造工藝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11年05期
4 薛楠;董麗虹;徐濱士;王慧鵬;董世運;;曲軸再制造毛坯連桿軸頸表面損傷對剩余疲勞壽命的影響[J];中國表面工程;2012年04期
5 田浩亮;魏世丞;陳永雄;童輝;徐濱士;;高速電弧噴涂再制造曲軸質量和效率優(yōu)化研究[J];材料科學與工藝;2013年02期
6 徐濱士;;再制造工程的現(xiàn)狀與前沿[J];材料熱處理學報;2010年01期
7 劉曉冰,劉彩燕,馬躍,蒙秋男;基于制造執(zhí)行系統(tǒng)的動態(tài)質量控制系統(tǒng)研究[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2005年01期
8 劉道玉;江平宇;;面向多工序制造過程的e-質量控制體系結構研究[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2007年04期
9 牛同訓;;再制造公差設計優(yōu)化模型及其應用[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2011年02期
10 胡永利;孫艷豐;尹寶才;;物聯(lián)網(wǎng)信息感知與交互技術[J];計算機學報;2012年06期
,本文編號:11312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ongligc/113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