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點模式的中外奢侈品零售分布格局研究——以廣州市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12-18 07:17
采用空間大數(shù)據和點模式方法,對比分析廣州市中外奢侈品零售點的空間分布格局,研究發(fā)現(xiàn):1)國外和國內奢侈品牌零售點在全局上分別呈現(xiàn)出"斜1字形"和"十字形"串珠狀的空間分布模式,兩者主核心皆位于天河區(qū)和越秀區(qū)。2)國外品牌零售點在小尺度內聚集,國內品牌在全局上分布較為平衡。國外品牌零售點趨向于向主城區(qū)中心靠攏同時具有逐漸向花都區(qū)與南沙區(qū)兩端擴展的趨勢。3)國外品牌更傾向于入駐到主城區(qū)的高端商場中,而國內品牌對高端或中低端商場的選擇區(qū)分度不大。研究成果可為中國奢侈品牌的商業(yè)規(guī)劃、網點布局提供依據和決策參考。
【文章來源】: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 2020,43(09)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廣州市奢侈品零售點的空間分布模式圖
利用Arc GIS“距離空間聚類分析”工具做L函數(shù)分析,探索奢侈品零售點在分布上是否具有統(tǒng)計意義上的聚類,及其在不同距離下的聚類程度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國內外品牌的觀測值曲線都在期望值曲線之上,且在置信區(qū)間之外,說明國內外品牌的奢侈品零售點在分布上皆呈現(xiàn)出顯著的聚類,但國內品牌零售點的整體聚類程度低于國外品牌。國外品牌的觀測值曲線隨著距離的增加呈現(xiàn)出“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在8 000 m左右時聚類程度達到峰值,說明零售點間吸引力達到最大;而在8 000—20 000 m區(qū)間聚類程度逐漸降低,說明國外品牌的零售點間開始出現(xiàn)相互排斥的現(xiàn)象。而國內品牌的聚類程度有兩個相近的峰值,分別是在10 000 m和16 000 m時,且在16 000 m后的聚類程度波動不大,表示國內品牌零售點在較大尺度的空間分布上較為廣泛、均勻。3.3 中外奢侈品零售點局部集聚差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北京市公共服務設施空間集聚特征分析[J]. 湛東升,張文忠,黨云曉,虞曉芬,吳倩倩. 經濟地理. 2018(12)
[2]廣州市零售業(yè)態(tài)空間分異特征與機制[J]. 吳康敏,張虹鷗,王洋,葉玉瑤,金利霞,吳旗韜. 熱帶地理. 2018(02)
[3]跨國飲食企業(yè)的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星巴克在廣州[J]. 曾國軍,陸汝瑞. 人文地理. 2017(06)
[4]OSDS注冊用戶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 謝帥,劉士彬,段建波,戴芹. 地球信息科學學報. 2016(10)
[5]廣州市多類型商業(yè)中心識別與空間模式[J]. 吳康敏,張虹鷗,王洋,吳旗韜,葉玉瑤. 地理科學進展. 2016(08)
[6]基于POI數(shù)據的廣州零售商業(yè)中心熱點識別與業(yè)態(tài)集聚特征分析[J]. 陳蔚珊,柳林,梁育填. 地理研究. 2016(04)
[7]基于點模式分析的城市空間結構研究——以北京都市區(qū)為例[J]. 郭潔,呂永強,沈體雁. 經濟地理. 2015(08)
[8]2000–2011年三江源區(qū)植被覆蓋時空變化特征(英文)[J]. 劉憲鋒,張錦水,朱秀芳,潘耀忠,劉焱序,張東海,林志慧.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4(02)
[9]基于高端消費文化視角的中國城市中心性及其網絡結構的實證分析[J]. 程玉鴻,孟俊華. 經濟地理. 2014(02)
[10]2004-2008年北京城區(qū)商業(yè)網點空間分布與集聚特征[J]. 張珣,鐘耳順,張小虎,王少華. 地理科學進展. 2013(08)
博士論文
[1]中國奢侈品消費者行為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 王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2017
碩士論文
[1]奢侈品消費城市的全球空間分布與亞洲網絡研究[D]. 潘歌.華東師范大學 2017
[2]基于高端消費文化的中國城市網絡研究[D]. 孟俊華.暨南大學 2015
[3]基于貿易地理角度的世界奢侈品研究[D]. 宋孟樺.山西師范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541899
【文章來源】: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 2020,43(09)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廣州市奢侈品零售點的空間分布模式圖
利用Arc GIS“距離空間聚類分析”工具做L函數(shù)分析,探索奢侈品零售點在分布上是否具有統(tǒng)計意義上的聚類,及其在不同距離下的聚類程度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國內外品牌的觀測值曲線都在期望值曲線之上,且在置信區(qū)間之外,說明國內外品牌的奢侈品零售點在分布上皆呈現(xiàn)出顯著的聚類,但國內品牌零售點的整體聚類程度低于國外品牌。國外品牌的觀測值曲線隨著距離的增加呈現(xiàn)出“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在8 000 m左右時聚類程度達到峰值,說明零售點間吸引力達到最大;而在8 000—20 000 m區(qū)間聚類程度逐漸降低,說明國外品牌的零售點間開始出現(xiàn)相互排斥的現(xiàn)象。而國內品牌的聚類程度有兩個相近的峰值,分別是在10 000 m和16 000 m時,且在16 000 m后的聚類程度波動不大,表示國內品牌零售點在較大尺度的空間分布上較為廣泛、均勻。3.3 中外奢侈品零售點局部集聚差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北京市公共服務設施空間集聚特征分析[J]. 湛東升,張文忠,黨云曉,虞曉芬,吳倩倩. 經濟地理. 2018(12)
[2]廣州市零售業(yè)態(tài)空間分異特征與機制[J]. 吳康敏,張虹鷗,王洋,葉玉瑤,金利霞,吳旗韜. 熱帶地理. 2018(02)
[3]跨國飲食企業(yè)的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星巴克在廣州[J]. 曾國軍,陸汝瑞. 人文地理. 2017(06)
[4]OSDS注冊用戶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 謝帥,劉士彬,段建波,戴芹. 地球信息科學學報. 2016(10)
[5]廣州市多類型商業(yè)中心識別與空間模式[J]. 吳康敏,張虹鷗,王洋,吳旗韜,葉玉瑤. 地理科學進展. 2016(08)
[6]基于POI數(shù)據的廣州零售商業(yè)中心熱點識別與業(yè)態(tài)集聚特征分析[J]. 陳蔚珊,柳林,梁育填. 地理研究. 2016(04)
[7]基于點模式分析的城市空間結構研究——以北京都市區(qū)為例[J]. 郭潔,呂永強,沈體雁. 經濟地理. 2015(08)
[8]2000–2011年三江源區(qū)植被覆蓋時空變化特征(英文)[J]. 劉憲鋒,張錦水,朱秀芳,潘耀忠,劉焱序,張東海,林志慧.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4(02)
[9]基于高端消費文化視角的中國城市中心性及其網絡結構的實證分析[J]. 程玉鴻,孟俊華. 經濟地理. 2014(02)
[10]2004-2008年北京城區(qū)商業(yè)網點空間分布與集聚特征[J]. 張珣,鐘耳順,張小虎,王少華. 地理科學進展. 2013(08)
博士論文
[1]中國奢侈品消費者行為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 王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2017
碩士論文
[1]奢侈品消費城市的全球空間分布與亞洲網絡研究[D]. 潘歌.華東師范大學 2017
[2]基于高端消費文化的中國城市網絡研究[D]. 孟俊華.暨南大學 2015
[3]基于貿易地理角度的世界奢侈品研究[D]. 宋孟樺.山西師范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5418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5418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