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升降軌D-InSAR獲取臺灣美濃M W 6.7地震同震形變場
發(fā)布時間:2021-02-28 02:16
D-InSAR技術能夠在大范圍內(nèi)獲取地表形變信息,但由于衛(wèi)星側視幾何成像模式、研究區(qū)地形地貌等的影響,升降軌D-InSAR技術獲取的地表形變存在差異。利用雙軌D-InSAR技術對6景升降軌Sentinel-1A數(shù)據(jù)分別進行差分干涉處理,得到升降軌不同視線向上臺灣美濃MW 6.7地震區(qū)地表形變圖,直觀地再現(xiàn)了震區(qū)在2016年2月6日地震前后的地表變化。研究結果表明升軌D-InSAR監(jiān)測到臺灣地震造成的地表抬升最大達16 cm,降軌D-InSAR監(jiān)測到地表下沉最大達-11 cm,聯(lián)合升降軌數(shù)據(jù),可獲得較為真實的研究區(qū)地表形變。
【文章來源】:華南地震. 2020,40(03)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衛(wèi)星運行軌道
根據(jù)臺灣地區(qū)的特殊地質構造情況,科學界目前把臺灣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地震構造帶,分別是西部、東部及東北部地震構造帶。有專家指出,本次高雄地震發(fā)生在臺西部地震構造帶,震中位于左鎮(zhèn)斷層、旗山斷層之間的地震密集區(qū)(圖2(b)),地震密集帶和人口密集帶疊加,加劇了人員和經(jīng)濟損失[8]。而旗山斷層恰好位于臺灣西部地震構造帶,其構造類型屬于活動斷層,此次高雄地震由旗山斷層的錯動所引發(fā)[9]。2 臺灣地震升降軌D-In SAR干涉處理及形變分析
In SAR利用雷達回波信號的相位信息來獲取地表的高程信息[10]。In SAR的工作方式主要有三種:交軌干涉測量(Cross-Track Interferometry,XTI)、順軌干涉測量(Along-Track Interferometry,ATI)、重復軌道干涉測量(RepeatTrack Interferometry,RTI)[11]。重復軌道干涉測量又稱為雙軌干涉測量,即同一顆衛(wèi)星在不同時刻,兩次經(jīng)過幾乎相同的軌道時對地表目標成像,獲得兩幅具有一定相干性的影像,進行差分處理,即影像對應像素復數(shù)值共軛相乘,得到干涉圖。在實際處理中,通常結合已知的DEM數(shù)據(jù),消除干涉圖中地形起伏因素對相位的影響,從而檢測出地表的微小形變。利用雙軌D-In SAR進行差分干涉測量處理獲取地表形變的流程如下圖3所示:按照圖3所示流程,對4個干涉對分別進行升降軌D-In SAR處理,主要包括差分干涉圖生成、差分干涉圖濾波、相位解纏、軌道精煉和重去平、相高轉換等。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Sentinel-1衛(wèi)星數(shù)據(jù)提取同震形變場:最新技術及震例[J]. 王騰,廖明生. 遙感學報. 2018(S1)
[2]臺灣美濃MW6.4地震InSAR形變場初步分析[J]. 董景龍,沈強,汪漢勝,江利明,毛松.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17(09)
[3]利用Sentinel-1A數(shù)據(jù)、D-InSAR和沿軌干涉技術獲取2016年高雄MS6.7地震三維形變場[J]. 楊亞夫,朱建軍,王永哲,許兵.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17(04)
[4]2016年臺灣高雄地震場地效應及砂土液化破壞概述[J]. 李兆焱,袁曉銘.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16(03)
[5]Sentinel-1AIW雷達影像在地震形變信息提取中的應用[J]. 李少青,楊武年,楊彥通,何霜. 測繪. 2016(02)
[6]2016-02-06臺灣高雄地震事件[J]. 胡進軍. 自然災害學報. 2016(01)
[7]InSAR成像原理、工作模式及其發(fā)展趨勢[J]. 陶秋香,劉國林,孫翠羽,張會戰(zhàn). 礦山測量. 2008(01)
碩士論文
[1]基于D-InSAR和OffsetTracking技術的同震形變場提取研究[D]. 邵葉.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 2011
本文編號:3055158
【文章來源】:華南地震. 2020,40(03)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衛(wèi)星運行軌道
根據(jù)臺灣地區(qū)的特殊地質構造情況,科學界目前把臺灣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地震構造帶,分別是西部、東部及東北部地震構造帶。有專家指出,本次高雄地震發(fā)生在臺西部地震構造帶,震中位于左鎮(zhèn)斷層、旗山斷層之間的地震密集區(qū)(圖2(b)),地震密集帶和人口密集帶疊加,加劇了人員和經(jīng)濟損失[8]。而旗山斷層恰好位于臺灣西部地震構造帶,其構造類型屬于活動斷層,此次高雄地震由旗山斷層的錯動所引發(fā)[9]。2 臺灣地震升降軌D-In SAR干涉處理及形變分析
In SAR利用雷達回波信號的相位信息來獲取地表的高程信息[10]。In SAR的工作方式主要有三種:交軌干涉測量(Cross-Track Interferometry,XTI)、順軌干涉測量(Along-Track Interferometry,ATI)、重復軌道干涉測量(RepeatTrack Interferometry,RTI)[11]。重復軌道干涉測量又稱為雙軌干涉測量,即同一顆衛(wèi)星在不同時刻,兩次經(jīng)過幾乎相同的軌道時對地表目標成像,獲得兩幅具有一定相干性的影像,進行差分處理,即影像對應像素復數(shù)值共軛相乘,得到干涉圖。在實際處理中,通常結合已知的DEM數(shù)據(jù),消除干涉圖中地形起伏因素對相位的影響,從而檢測出地表的微小形變。利用雙軌D-In SAR進行差分干涉測量處理獲取地表形變的流程如下圖3所示:按照圖3所示流程,對4個干涉對分別進行升降軌D-In SAR處理,主要包括差分干涉圖生成、差分干涉圖濾波、相位解纏、軌道精煉和重去平、相高轉換等。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Sentinel-1衛(wèi)星數(shù)據(jù)提取同震形變場:最新技術及震例[J]. 王騰,廖明生. 遙感學報. 2018(S1)
[2]臺灣美濃MW6.4地震InSAR形變場初步分析[J]. 董景龍,沈強,汪漢勝,江利明,毛松.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17(09)
[3]利用Sentinel-1A數(shù)據(jù)、D-InSAR和沿軌干涉技術獲取2016年高雄MS6.7地震三維形變場[J]. 楊亞夫,朱建軍,王永哲,許兵.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17(04)
[4]2016年臺灣高雄地震場地效應及砂土液化破壞概述[J]. 李兆焱,袁曉銘.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16(03)
[5]Sentinel-1AIW雷達影像在地震形變信息提取中的應用[J]. 李少青,楊武年,楊彥通,何霜. 測繪. 2016(02)
[6]2016-02-06臺灣高雄地震事件[J]. 胡進軍. 自然災害學報. 2016(01)
[7]InSAR成像原理、工作模式及其發(fā)展趨勢[J]. 陶秋香,劉國林,孫翠羽,張會戰(zhàn). 礦山測量. 2008(01)
碩士論文
[1]基于D-InSAR和OffsetTracking技術的同震形變場提取研究[D]. 邵葉.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 2011
本文編號:30551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0551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