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靜寧縣滑坡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
【學位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P642.22;P208
【部分圖文】: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碩士學位論文第 2 章 研究區(qū)概況2.1 自然地理靜寧縣行政上隸屬于甘肅省平?jīng)鍪校挥谑兄胁康貛,在華家?guī)X東側、六盤山的西側,東側和北側與寧夏的隆德西吉兩縣接壤,西側和南側與甘肅省通渭與秦安縣相連。靜寧縣南北方向跨度為 81km,東西方向寬為 68.75km,縣域的面積為 2193km2?h城西距蘭州市 200km、東距寶中鐵路 50km。交通較為便利,公路的分布四通八達,G312 和在建中的讒(口)—平(涼)高速公路在北部穿境而過,其交通位置如圖 2-1。
圖 2-2 靜寧縣 1:5 萬地形圖接合圖表社會經(jīng)濟寧縣包含 5 個鎮(zhèn)、19 個鄉(xiāng),333 個行政村,以及 2319 個村民小組和 4員會?h政府位于城關鎮(zhèn),是靜寧縣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截至 20全縣總戶數(shù) 13.01 萬戶,總人口 48.71 萬人,其中非農(nóng)業(yè)人口 5.22 萬人口的 10.72%,居住民族以漢族為主,占總人口的 99.75%,回族及其他0.25%。全縣總土地面積 2193 km2,其中耕地面積 147.34 萬畝,人均占有3.02 畝;果園面積 80 萬畝。全縣梯田面積達到 125.4 萬畝,梯田化程度%。011 全縣生產(chǎn)總值 25.13 億元,同比增加 14.6%,其中第一產(chǎn)業(yè)為 9.34 億元業(yè)為 8.95 億元,第三產(chǎn)業(yè)為 6.84 億元,人均國內生產(chǎn)總值 5927 元;糧
縣為古城紀城所在地,人文始祖伏羲誕生地,古絲綢之路要道,隴二萬五千里長征所經(jīng)之地,華夏文明發(fā)祥地之一。靜寧燒雞和靜寧,境內盛產(chǎn)蘋果等瓜果蔬菜,“隴原紅”蘋果也是享譽省內外的著名榮獲“全國經(jīng)濟林建設先進縣”和“中國蘋果之鄉(xiāng)”等美譽。蘋果產(chǎn)業(yè)農(nóng)業(yè)技術的進步必將帶動縣域經(jīng)濟的騰飛。近年來隨著退耕還林和的深入落實,靜寧及周邊局地氣候條件大大改善,水土流失現(xiàn)象大地貌縣位于六盤山與隴東黃土高原、隴西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如圖地形趨勢總體為西北高,東南低。靜寧縣海拔高度在 1300~2300為四河溝溝腦,海拔 2303m;最低點為南部葫蘆河河谷的李家河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小根;王安明;;基于GIS的滑坡地質災害預警預測系統(tǒng)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2015年01期
2 姜震;康志勇;衣昊鵬;;基于GIS的滑坡地質災害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年12期
3 關朝陽;;基于GIS的滑坡地質災害預警預測系統(tǒng)研究[J];城市地理;2017年20期
4 朱以洲;李歆;;基于GIS的滑坡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方法的探討[J];測繪;2011年03期
5 李小根;董聯(lián)杰;李震;;基于GIS的滑坡三維可視化系統(tǒng)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6 張偉;王建斌;;基于GIS和AHP的安康市滑坡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J];地下水;2015年02期
7 廖瑞祥;鄒良超;;基于GIS的三峽庫區(qū)滑坡空間數(shù)據(jù)庫設計[J];災害與防治工程;2010年01期
8 龔錦釗;;礦山滑坡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施工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年期
9 龔錦釗;;礦山滑坡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施工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8年09期
10 向喜瓊;;區(qū)域滑坡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與風險管理[J];地球與環(huán)境;2005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樓少甫;查甫生;崔可銳;;基于GIS的霍山縣滑坡地質災害統(tǒng)計分析[A];2014年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4年
2 穆超;施朗;;三維遙感技術在滑坡地質災害調查中的應用[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2分會場-測繪服務災害與應急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潘文卓;俞布;宋健;繆啟龍;張瑋瑋;段春鋒;;杭州市滑坡地質災害危險性區(qū)劃[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0公共氣象服務政策體制機制和學科建設[C];2011年
4 向喜瓊;;區(qū)域滑坡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與風險管理[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yè)委員會、貴州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巖溶·工程·環(huán)境”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5年
5 孫廣忠;姚寶魁;;中國滑坡地質災害及其研究[A];中國典型滑坡[C];1986年
6 劉偉;;西藏易貢巨型超高速遠程滑坡地質災害鏈特征研析[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7 伍法權;;三峽工程庫區(qū)影響135m水位蓄水的滑坡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及若干技術問題[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學術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8 雷玄肆;陳鮑發(fā);;誘發(fā)景德鎮(zhèn)市崩塌、滑坡地質災害的降水特征淺析[A];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天氣預報預警和影響評估技術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9 龍建輝;李同錄;;滑坡地質災害遠程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研制[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yè)委員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城市地質環(huán)境與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李瑋;;巖腳寨山體滑坡地質災害預防及治理初步設計[A];2014年9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達娃·梅朵 楊俊霞;挪窮窩 “搬”來幸福新生活[N];昆明日報;2016年
2 記者 王悅良;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整改 確保節(jié)日期間和諧穩(wěn)定[N];攀枝花日報;2017年
3 記者 杜明;原因系突發(fā)性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所致[N];法制生活報;2015年
4 記者 薛小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禮縣磨石嘴滑坡地質災害治理工作[N];隴南日報;2009年
5 記者 馬健;東鄉(xiāng)縣特大滑坡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和災后 重建指導協(xié)調小組第五次會議在蘭州召開[N];民族日報;2011年
6 曹文軒;遼寧地質十隊成功預警一起滑坡[N];中國礦業(yè)報;2011年
7 羅強邋特約記者 望作信;長江海事嚴密監(jiān)控預防三峽庫區(qū)滑坡地質災害[N];中國水運報;2007年
8 記者 浦美玲;建水普雄鄉(xiāng)發(fā)生滑坡地質災害[N];云南日報;2005年
9 張興華 羅飛 記者 韓清華 馬林楠;四川旺蒼成功避讓一起大型滑坡地質災害[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0年
10 記者 張健;貴陽市“5.20”山體滑坡地質災害現(xiàn)場搜救工作結束[N];貴州日報;201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向喜瓊;區(qū)域滑坡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與風險管理[D];成都理工大學;2005年
2 邵鐵全;滑坡地質災害超前地質預判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06年
3 張青;滑坡地質災害TDR監(jiān)測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4 扈軍;基于GIS的聲景分析及聲景圖制作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5 畢天平;基于GIS的礦產(chǎn)資源規(guī)劃管理技術研究[D];東北大學;2010年
6 周e
本文編號:28178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817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