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城市大氣質量評價系統(tǒng)設計、實現(xiàn)及案例分析
本文選題:地理信息系統(tǒng) + 大氣污染擴散模型。 參考:《合肥工業(yè)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摘要】:在環(huán)境污染日益加重的情況下,人民越發(fā)認識到大氣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亟需對城市大氣環(huán)境質量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傳統(tǒng)的數(shù)值模擬方法無法形象直觀的體現(xiàn)出污染在空間中的擴散情況,而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具有良好的空間屬性承載能力。將GIS和大氣現(xiàn)狀評價模型集成,可以發(fā)揮GIS的空間分析和空間數(shù)據(jù)處理的優(yōu)勢。本文以合肥市為例,探討了基于GIS的合肥市大氣環(huán)境質量評價系統(tǒng)建設。該系統(tǒng)的總體設計思想是采用.NET平臺和ArcEngine組件開發(fā),并輔以插件技術,通過ArcSDE和專門開發(fā)的數(shù)據(jù)接口,管理和轉換空間數(shù)據(jù)及屬性數(shù)據(jù),進行動態(tài)數(shù)據(jù)的交換。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從地理信息系統(tǒng)二次開發(fā)的原則要求、數(shù)據(jù)庫設計和建設、總體設計等方面對本次系統(tǒng)進行分析,并對GIS與大氣質量評價模型結合進行探討,對合肥市大氣環(huán)境質量評價系統(tǒng)的建設進行論證。 (2)進行了大氣環(huán)境質量評價系統(tǒng)數(shù)據(jù)庫的設計和構建、系統(tǒng)總體框架的搭建。對GIS與大氣質量評價模型結合的框架、結合方案、計算流程進行了介紹,初步探討了GIS技術在大氣質量模型建模過程中的應用。 (3)由大氣污染擴散模型的分類以及模型的特點對大氣環(huán)境質量模型進行了分析,針對合肥市氣候特征、污染氣象條件以及各項大氣污染擴散參數(shù)的計算,,提出了大氣環(huán)境質量評價模型的設計理論與編程方法。 (4)利用GIS的空間分析功能,分別用基于合肥市監(jiān)測點位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和基于網格評價的模擬數(shù)據(jù)兩種方法,建立了基于GIS的合肥市大氣質量評價模型。其中基于網格評價的模擬是計算出每個網格的濃度值大小,生成基于網格和等值線的污染濃度專題圖,實現(xiàn)了污染源的可視化管理。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eople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urba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The tradit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can not visualize the diffusion of pollution in space, and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has a good bearing capacity of spatial attributes. The integration of GIS and atmospheric status assessment model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spatial analysis and spatial data processing of GIS. Taking Hefe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Hefei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GIS. The overall design idea of the system is to use .NET platform and ArcEngine component to develop, and with plug-in technology, through ArcSDE and specially developed data interface, manage and transform spatial data and attribute data, and exchange dynamic data. The research contents mainly include the following parts: 1) analyzing the GIS secondary development principle requirements, databas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general design and so on, and discussing the combination of GIS and atmospheric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construction of Hefei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database and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system are carried ou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ramework, scheme and calculation flow of GIS and atmospheric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The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ology in the modeling of atmospheric quality model is discussed preliminarily. (3)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diffusion model, the model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analyzed, and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Hefei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theory and programming method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are put forward by calculating the pollutio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parameters of air pollution diffusion. 4) the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of GIS is used. The atmospheric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of Hefei city based on GIS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monitoring data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site in Hefei and the simulation data based on grid evaluation. The simulation based on grid evaluation is to calcul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each grid and generate the pollution concentration thematic map based on grid and isoline to realize the visual management of pollution source.
【學位授予單位】:合肥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X823;P20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興權,梁艷平;淺析GIS中的空間分析與應用模型[J];四川測繪;2001年04期
2 孫維志,韓華;在礦產資源評價中GIS軟件集成與混合編程的應用[J];測繪通報;2002年12期
3 梁媛,孫亞軍,楊國勇;基于MapObjects的城市環(huán)境信息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02年S1期
4 汪匯兵,吳凡;利用MapInfo實現(xiàn)公路管理的自動化[J];測繪通報;2002年11期
5 趙耀龍,趙俊三,董菲;GIS空間數(shù)據(jù)質量控制與模糊信息處理[J];地礦測繪;2002年01期
6 馬天智,張燕妮;空間分析方法、應用模型與GIS的關系[J];湖南地質;2003年01期
7 吳立新,崔志琳,劉純波,陳桂茹;礦業(yè)GIS空間數(shù)據(jù)在TITAN中的組織應用[J];遙感信息;1999年03期
8 張立人;GIS中幾種數(shù)據(jù)管理方式的比較[J];機械;2003年S1期
9 趙曉東,宋振騏,蘭柏超;GIS與工程模型耦合應用模式研究[J];計算機應用;2001年10期
10 蘇輝,吳立新,陸鎮(zhèn)虹,王金莊;GIS技術在通信領域中的應用及需要解決的問題[J];電信科學;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羅芳;安廷波;;基于組件技術進行應用型地理信息系統(tǒng)開發(fā)[A];廣東省測繪學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2 余昊;呂文彥;呂婷;王吉田;秦雪峰;王國昌;王劉豪;王運兵;;基于GIS的河南蝗蟲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的研制[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3 孫玉婷;張書亮;;麗水市GIS供水管網信息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A];地理信息與物聯(lián)網論壇暨江蘇省測繪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薛正哲;馬強;;基于GIS的煤礦測繪管理信息系統(tǒng)研究[A];安全高效礦井機電裝備及信息化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5 張曉蓓;顧慶華;;建立城市規(guī)劃管理信息系統(tǒng)方案研究[A];地理信息與物聯(lián)網論壇暨江蘇省測繪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曾濤;何玉良;鐘江文;;基于多GIS平臺的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方案——以欒川鉬鎢礦評價為例[A];河南地球科學通報2011年卷(下冊)[C];2011年
7 柳林;李萬武;盧秀山;;GIS三維動態(tài)符號庫的研究與實現(xiàn)[A];中國測繪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莊學強;李品芳;;基于GIS的海運液化氣泄漏事故應急信息系統(tǒng)[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邢懷學;葛偉亞;董志高;田福金;;基于GIS城市地質環(huán)境質量綜合評價——以福州市為例[A];“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論文專輯[C];2010年
10 榮芳;楊成韞;;GIS支持下土地管理辦公自動化及若干功能的實現(xiàn)[A];OA’99辦公自動化全國學術研討暨展示會論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王亮;GIS在文化遺產地管理中的應用初探[N];中國文物報;2008年
2 劉建國;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支持周原地區(qū)古代人地關系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周文生;物聯(lián)網與GIS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N];中國文物報;2011年
4 李明;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在GIS中的應用[N];中國文化報;2011年
5 湖南省電信系統(tǒng)集成分公司 水麗 李昌志 黃金池;利用GIS防洪減災[N];計算機世界;2010年
6 記者 盛利;GIS助力“數(shù)字四川”搶險防災[N];科技日報;2010年
7 李博含;地理信息的云時代[N];中國測繪報;2011年
8 林英;我國GIS產業(yè)逐步走向成熟[N];光明日報;2009年
9 通訊員 楊黎明 盧偉萍;氣象GIS應用聯(lián)合實驗室在廣西成立[N];中國氣象報;2010年
10 記者 李大慶;地理信息系統(tǒng)之父詮釋GIS新理念[N];科技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月娥;基于GIS技術的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研究[D];新疆大學;2010年
2 楊同輝;寧波市新農村GIS開發(fā)與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馬海民;基于面向對象的高速鐵路網絡資源時空GIS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09年
4 王春;基于VR/GIS一體化城市微觀交通虛擬仿真系統(tǒng)的研究與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付博;基于GIS和遙感的長春市宜居性環(huán)境評價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李偉;GIS內多絕緣缺陷產生混合局部放電信號的分離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7 孟凡奇;基于GIS的泥石流預測預報[D];吉林大學;2011年
8 杜君;基于GIS的我國小麥施肥指標體系的構建[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1年
9 劉文全;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臺溢油應急決策支持系統(tǒng)結構與應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盧斌(王瑩);基于格網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評價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儀;基于GIS的寶安區(qū)收地拆遷管理信息系統(tǒng)研發(fā)[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淼;基于GIS的軍用通信網管線資源管理與決策系統(tǒng)設計及實現(xiàn)[D];東北大學;2008年
3 詹偉;基于GIS技術的縣級國土資源管理系統(tǒng)的開發(fā)與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4 張偉;基于GIS平臺的渤海灣水質指標分析模型[D];天津大學;2010年
5 魏向輝;基于GIS的全球油氣信息系統(tǒng)的設計與主要功能實現(xiàn)[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6 付亞梁;基于三維GIS的城市空間規(guī)劃輔助決策支持系統(tǒng)實現(xiàn)[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7 闞龍攀;GIS技術在林業(yè)制圖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10年
8 潘志超;嵌入式GIS柵格數(shù)據(jù)引擎的設計與實現(xiàn)[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0年
9 張偉;基于分布式存儲的移動GIS技術與應用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0年
10 曾爽;H市數(shù)字城管GIS平臺升級探索[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000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000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