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5日西藏丁青5.1級地震總結(jié)
發(fā)布時間:2021-03-28 23:09
2020年1月25日,藏東昌都丁青地區(qū)發(fā)生5.1級地震,盡管此次地震發(fā)生在監(jiān)測能力較低地區(qū),但震前仍監(jiān)測到小震調(diào)制比高值、低b值等地震活動中短期異常。文中系統(tǒng)總結(jié)了地震構(gòu)造背景、震源物理參數(shù)、序列特征以及震前出現(xiàn)的地震活動和地球物理觀測等異常,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震源機制解顯示為拉張型破裂,最近斷裂為巴青—類烏齊斷裂;序列活動特征、序列h值和b值計算結(jié)果顯示,此次地震為主余型地震序列。目前,藏東地區(qū)仍存在一些地震活動和地球物理觀測異常,表明該地區(qū)存在發(fā)生6級以上地震的強震背景,丁青5.1級地震的發(fā)生未能緩解該地區(qū)強震危險性。
【文章來源】: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20,41(03)
【文章頁數(shù)】:12 頁
【部分圖文】:
2020年1月25日丁青5.1級地震周圍活動構(gòu)造分布(引自國家活斷層研究中心)
截至2020年5月31日,丁青5.1級地震余震區(qū)共記錄ML≥1.0余震105次,其中ML 1.0—1.9地震18次,ML 2.0—2.9地震73次,ML 3.0—3.9地震13次,ML 4.0—4.9地震1次,最大余震為3月4日ML 4.2(MS 3.8)地震(表2,圖2)。由于丁青地區(qū)地震監(jiān)測能力有限,未記錄到ML 0.0—0.9地震,且ML 1.0—1.9地震記錄數(shù)量明顯偏低。采用最大曲率法(MAXC),加入修正系數(shù)(Wyss et al,1999;Wiemer et al,2000;Mignan et al,2012),計算得到丁青地震余震序列的最小完整性震級為ML 2.5±0.3(圖3)。圖3 丁青5.1級地震序列完整性震級計算結(jié)果
圖2 丁青5.1級地震序列M—t圖丁青5.1級地震序列的余震集中發(fā)生在震后48小時內(nèi),共記錄ML≥1.0余震33次,在隨后約1個月的時間余震持續(xù)活躍,截至2月28日,共記錄ML≥1.0余震72次。2月28日ML 2.9地震發(fā)生后,ML≥2.5余震持續(xù)平靜5天,隨后發(fā)生序列最大余震,即3月4日ML 4.2(MS 3.8)地震,此后至3月11日,余震出現(xiàn)短期集中活動,共發(fā)生ML≥1.0余震13次。3月11日至4月26日余震活動逐漸衰減,4月27日至5月23日余震活動再次增強,共發(fā)生ML≥1.0余震13次。在整個序列的時間演化過程中,余震活動伴隨著局部時段的起伏,整體衰減趨勢不顯著。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地震分析預報的重力變化異常指標分析[J]. 胡敏章,郝洪濤,李輝,祝意青. 中國地震. 2019(03)
[2]我國流動重力監(jiān)測預報發(fā)展之再思考[J]. 祝意青,申重陽,張國慶,趙云峰,劉芳,徐云馬.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18(05)
[3]汶川地震前的b值變化[J]. 史海霞,孟令媛,張雪梅,,,楊振濤,謝蔚云,服部克巳,韓鵬. 地球物理學報. 2018(05)
[4]西北地區(qū)中強震前固體潮調(diào)制比時空特征分析[J]. 韓顏顏,孟令媛,劉桂萍,周龍泉,臧陽,李智超. 地震學報. 2017(05)
[5]2016年西藏丁青5.5級地震烈度及震害特征分析[J]. 次仁多吉,文升梁,張建龍. 高原地震. 2017(03)
[6]兩次門源地震前Wq值異常空間演化特征對比分析[J]. 孫麗,關曉明. 防災減災學報. 2016(04)
[7]西藏及西南三江深斷裂構(gòu)造格局新認識[J]. 熊盛青,丁燕云,李占奎. 地球物理學報. 2014(12)
[8]中國大陸地震空區(qū)統(tǒng)計特征分析[J]. 曲延軍,王海濤,鄔成棟,馮建剛,陳宇衛(wèi),李瑩甄,王想. 地震學報. 2010(05)
[9]青海東部及鄰區(qū)強震前地震活動特征參數(shù)Wq值的研究[J]. 王培玲,孫麗,楊玉霞. 高原地震. 2008(02)
[10]藏東應力場分析[J]. 謝平,金花,曹忠權(quán),陳正位. 高原地震. 2007(03)
本文編號:3106413
【文章來源】: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20,41(03)
【文章頁數(shù)】:12 頁
【部分圖文】:
2020年1月25日丁青5.1級地震周圍活動構(gòu)造分布(引自國家活斷層研究中心)
截至2020年5月31日,丁青5.1級地震余震區(qū)共記錄ML≥1.0余震105次,其中ML 1.0—1.9地震18次,ML 2.0—2.9地震73次,ML 3.0—3.9地震13次,ML 4.0—4.9地震1次,最大余震為3月4日ML 4.2(MS 3.8)地震(表2,圖2)。由于丁青地區(qū)地震監(jiān)測能力有限,未記錄到ML 0.0—0.9地震,且ML 1.0—1.9地震記錄數(shù)量明顯偏低。采用最大曲率法(MAXC),加入修正系數(shù)(Wyss et al,1999;Wiemer et al,2000;Mignan et al,2012),計算得到丁青地震余震序列的最小完整性震級為ML 2.5±0.3(圖3)。圖3 丁青5.1級地震序列完整性震級計算結(jié)果
圖2 丁青5.1級地震序列M—t圖丁青5.1級地震序列的余震集中發(fā)生在震后48小時內(nèi),共記錄ML≥1.0余震33次,在隨后約1個月的時間余震持續(xù)活躍,截至2月28日,共記錄ML≥1.0余震72次。2月28日ML 2.9地震發(fā)生后,ML≥2.5余震持續(xù)平靜5天,隨后發(fā)生序列最大余震,即3月4日ML 4.2(MS 3.8)地震,此后至3月11日,余震出現(xiàn)短期集中活動,共發(fā)生ML≥1.0余震13次。3月11日至4月26日余震活動逐漸衰減,4月27日至5月23日余震活動再次增強,共發(fā)生ML≥1.0余震13次。在整個序列的時間演化過程中,余震活動伴隨著局部時段的起伏,整體衰減趨勢不顯著。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地震分析預報的重力變化異常指標分析[J]. 胡敏章,郝洪濤,李輝,祝意青. 中國地震. 2019(03)
[2]我國流動重力監(jiān)測預報發(fā)展之再思考[J]. 祝意青,申重陽,張國慶,趙云峰,劉芳,徐云馬.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18(05)
[3]汶川地震前的b值變化[J]. 史海霞,孟令媛,張雪梅,,,楊振濤,謝蔚云,服部克巳,韓鵬. 地球物理學報. 2018(05)
[4]西北地區(qū)中強震前固體潮調(diào)制比時空特征分析[J]. 韓顏顏,孟令媛,劉桂萍,周龍泉,臧陽,李智超. 地震學報. 2017(05)
[5]2016年西藏丁青5.5級地震烈度及震害特征分析[J]. 次仁多吉,文升梁,張建龍. 高原地震. 2017(03)
[6]兩次門源地震前Wq值異常空間演化特征對比分析[J]. 孫麗,關曉明. 防災減災學報. 2016(04)
[7]西藏及西南三江深斷裂構(gòu)造格局新認識[J]. 熊盛青,丁燕云,李占奎. 地球物理學報. 2014(12)
[8]中國大陸地震空區(qū)統(tǒng)計特征分析[J]. 曲延軍,王海濤,鄔成棟,馮建剛,陳宇衛(wèi),李瑩甄,王想. 地震學報. 2010(05)
[9]青海東部及鄰區(qū)強震前地震活動特征參數(shù)Wq值的研究[J]. 王培玲,孫麗,楊玉霞. 高原地震. 2008(02)
[10]藏東應力場分析[J]. 謝平,金花,曹忠權(quán),陳正位. 高原地震. 2007(03)
本文編號:31064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1064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