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的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M914.4
【圖文】: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轉換效率達到 9.7%。在 2013 年,Liu 等人[4]采用氣相沉積法制備出了平面異質結結構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 15.4%。2014 年,Yang 等人將 Y 元素的摻雜 TiO2作為電子傳輸層,并通過修飾 ITO 層使其功函數(shù)降低更利于電子傳輸,得到的器件效率達到 19.3%。2015 年,Seok 課題組通過分子交換方法制備出了質量高的 FAPbI3的光活性層,從而取得了 20.1%的效率。Alex Zettl 等人[5]做 出 了 結 構 為 GaN/CH3NH3SnI3/monolayer h-BN/CH3NH3PbI3-xBrx/HTL 和graphene aerogel/Au 的器件,平均效率達到 18.4%,最好的效率能達到 21.7%。Tan 等人[5]通過界面鈍化減少了界面復合,實現(xiàn)了 20.1%轉換效率,在室溫下放置 500 小時后效率仍達到起始效率的 90%。2017 年,Yang 等人[7]通過在有機陽離子溶液中引入額外的碘離子,使得在分子交換過程中減少阱深缺陷的產(chǎn)生,這種方法做出的器件效率經(jīng)過權威機構美國國家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認證達到了 22.1%。
圖 1-2 鈣鈦礦晶體結構體的結構及穩(wěn)定性是由容差因子 t 和八面體因子 μ公式(1-1)和(1-2)所示:t=RA+RX√2(RB+RX)μ=RBRXA 離子的有效半徑;B 離子的有效半徑;X 離子的有效半徑。鈦礦(X=F、Cl、Br 和 I)而言,通常有 0.81 < 1 時,它是立方結構;如果 t < 0.89,它的結構將斜方結構。除了離子半徑會對鈣鈦礦結構產(chǎn)生影響通常而言,高溫相為立方相。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新型碳基復合材料[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chǎn)品;2017年09期
2 趙博;蘆靜華;杜海輝;易卉;楊水旺;;飛行器新型碳基復合材料表面高溫測量方法[J];宇航計測技術;2014年05期
3 祁磊;郭瑞斌;莫尊理;武琦鈞;李莉;劉煥東;;石墨烯摻雜碳基復合材料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15年19期
4 陳澤明;徐鑫;王超;曹先啟;李博弘;張洪超;;碳基復合材料用耐高溫膠黏劑的研制[J];化學與黏合;2013年05期
5 唐顯;黃金銘;周紹建;羅志福;;假密封源用碳基復合材料的火災高溫燒蝕性能研究[J];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年報;2012年00期
6 李鵬剛;王靖軒;郭飛飛;何昱軒;唐光貝;羅永明;朱文杰;;介孔碳的研究進展及應用[J];化工進展;2018年01期
7 陳波;;碳材料增長的研究預測[J];玻璃纖維;2006年02期
8 許志慶,翟洪祥;顆粒增強鋁合金與碳基復合材料干摩擦的過渡期行為[J];北方交通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9 ;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領域[J];玻璃鋼/復合材料;2015年10期
10 陳志軍;碳纖維增強-碳基復合材料現(xiàn)狀及展望[J];機械工程材料;198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黃學波;袁加勇;陳文斌;周臻;;激光光聲光譜術研究碳—碳基復合材料的密度分布[A];第四屆全國光電技術與系統(tǒng)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1年
2 范修軍;彭志偉;葉茹全;周海青;郭霞;張獻明;;碳基復合材料可控制備及其電催化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二十九分會:電化學材料[C];2016年
3 梁軍;;碳基復合材料制備工藝模擬及性能表征[A];2006年全國固體力學青年學者研討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于美杰;王成國;李斌鵬;高瑞;董琪;王雯;;聚丙烯腈前驅體原位合成納米(氮化鐵+四氧化三鐵)/碳基復合材料及其電磁性能研究[A];第17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納米復合材料與界面分論壇)論文集[C];2012年
5 孫振華;成會明;李峰;;納米碳基復合材料的可控制備與鋰硫電池性能研究[A];2017年鋰硫電池前沿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文集[C];2017年
6 劉學貴;劉長風;;先進復合材料的應用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7 多樹旺;劉庭芝;趙莉曼;王鑫;李美栓;;聚合物及復合材料的原子氧效應實驗研究[A];2008全國功能材料科技與產(chǎn)業(yè)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馮奕鈺;秦盟盟;封偉;;高導熱碳復合材料[A];2015年第十四屆全國應用化學年會論文集(上)[C];2015年
9 夏源明;;前言[A];復合材料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第十一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陳波 羅耀松;結構型碳材料市場上揚[N];中國建材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周曉曲;鑄造世界一流新材料[N];光明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智;基于相分離的碳基復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儲能研究[D];湖南大學;2018年
2 錢華玉;功能化納米碳基復合材料的設計、制備及電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7年
3 簡選;低維碳基復合材料的構建及其光電化學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7年
4 孫振華;多孔碳基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初探[D];吉林大學;2006年
5 康文君;碳及碳基復合材料的可控合成、表征與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6 趙小軍;碳基復合材料的制備以及鋰/鈉二次電池的電化學性能研究[D];西北大學;2017年
7 丁楊彬;碳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在超級電容器上的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7年
8 王蕾;晶態(tài)納米結構碳基復合體的設計合成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9 吳張雄;新型碳基有序介孔材料的合成、功能化及性質與應用[D];復旦大學;2011年
10 劉媛媛;介孔碳基復合材料高效去除重金屬和難降解有機物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丹丹;幾種鉬基復合氧化物和碳基復合材料的合成及電化學傳感器的構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8年
2 謝海祥;碳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的影響[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8年
3 何燈紅;基于ZIF-67的雙功能電催化劑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8年
4 張靜;MOF衍生過渡金屬—碳基復合材料的構建及其對生物小分子的電化學檢測研究[D];遼寧大學;2018年
5 徐丹;微波協(xié)同3D多孔Cu/Ni/Co@碳基復合材料催化氧化降解有機污染物性能研究[D];遼寧大學;2018年
6 劉丹;幾種碳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催化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7年
7 張玉紅;碳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在環(huán)境光催化中的應用[D];江西師范大學;2018年
8 呂佳麗;二維氮化碳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7年
9 沈陳;碳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摩擦學性能研究[D];江蘇大學;2017年
10 許智慧;碳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能源存儲/轉化性能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7278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2727852.html